首页 现代言情

民间春秋

第三十回 耿老爹一诺千金完新屋

民间春秋 福寿山下一书虫 2658 2015-11-11 18:06:11

  (船老大亲送抚恤金,照顾遗亲兄弟情;重返汉口探消息,一诺千金完新屋。)

  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还好。在进入腊月之前,耿家父子们又赚了一些辛苦钱。

  这期间,耿老爹估摸着新屋的房顶、后墙和隔间墙已经干得差不多了,还停了几天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领导耿正兄妹三人和小青,将五间新屋的第一次屋内大胶泥也做好了。乔氏的情绪慢慢好转了,还专门做了两次红烧武昌鱼犒劳他们。

  “七七”是最后做的一个“七”,也称作“尽七”。昔人认为,做完“尽七”以后,逝者就投胎转世去了;所以,还活在世上的亲人们就不应该太多地想念他们了。虽然,以后还会做“百日”祭和“周年”祭,但相对来讲,亲人们伤心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心情自然也就越来越轻松了。

  白百大逝去七七四十九天那一日早饭后,船老大照例又早早派马车来接。乔氏母女俩和耿老爹父子们去江边做完“尽七”祭祀返回时,船老大亲自将五佰两纹银送到白家来。而且说:“以后,白兄弟的“百日”祭和“周年”祭,我还会派马车接送。”

  乔氏母女一再谢绝,说:“千万不要再费心了。路不远,我们自己走去就行!”

  船老大说:“这没有什么费心的,横竖我和我那帮兄弟们也要祭祀的。”

  临走时,这位实在够意思的船老大还一再嘱咐乔氏,娘儿俩以后的生活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他。他中肯地说:“白兄弟的眷属,我会卖力一辈子的!”

  进入腊月后,新鲜蔬菜相对少了不少,因此贩卖蔬菜的生意就有些昏暗了。不外,水果零售的生意倒还不错。耿老爹决定,让耿正兄妹仨继续每天批发一些水果,多几几何倒卖一些,自己抽这个时间,动手割制新屋的顶棚架和门窗。这样,等到明年开春后,就可以为新屋装顶棚和安门窗了。等到做完这些以后,再进行一次屋内石灰泥上面,也就是俗话说的“亮家”,五间新屋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至于石灰泥干透后的屋内全面刷白处置惩罚,已经是相对简朴的事情了。

  得知了耿老爹的想法后,乔氏又去一个曾经资助盖房的木匠老师傅那里,借回来一套木匠工具。

  做这些木工活计之前,耿老爹专门渡江去汉口镇上跑了一趟。他估摸着,张老乡一家倘若顺利过了黄河继续往南进发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来到了,但结果却令耿老爹大失所望。

  那天上午,当他寻找到张老乡曾经与人合资开店的地方时,眼前看到的依然照旧一片狼藉,而且整个汉口镇街面上的行人都很少。耿老爹向遇到的每一小我私家反重复复地探询着:“请问,您是否看到和听到过有姓张的一家四口从北边过来了?”

  每一小我私家都摇头,说既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这样,从上午一直探询到过午了,耿老爹感受又饥又渴,便向一户人家讨了一碗水,就着水啃了一个从武昌镇烧饼铺买了带过来的烧饼,然后继续沿着差异的街道探询。直到日头西斜,汉口镇上险些所有的大街小巷都问遍了,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看来,张老乡一家确实没有来到这里。

  事已至此,耿老爹只能寄希望于张老乡在动身南下之前就听说了这里的水灾,压根儿就没有动身来这里。或者说,他在刚出发到达省城或者什么地方的时候听说了,就转身返回去了。至于那个可怕的梦,耿老爹其时虽然感受有些蹊跷,也曾经伤心得泪流满面胸口发紧,但他现在宁愿不相信了。

  他一遍又一各处对自己说:“什么呀,张年老基础就没有南下,基础就没有走到黄河滨儿!”

  抬头看看,日头另有半杆子高。耿老爹又来到原先自家开的粮油零售店前,看到店肆门上的大铁锁已经锈迹斑斑的了。再看门上贴的那一纸留言,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还在。而那个没有了院墙的小后院儿,到现在照旧那样敞着呢。再茫然地环视四周,发现其他一切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耿老爹摇摇头,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唉,可惜啊,昔日富贵的汉口镇,如今萧条成什么样子了!这无主的屋子快四个月了,还没有人来拾掇使用呢。看来啊,我们其时坚决地渡江南下是很正确的。”

  又想一想,如果赶明年夏秋在武昌镇上再次开店时,如果这个小二楼还没有被人拾掇了的话,我们应该顾一挂大骡车过来,把里边的那些走之前没有能够带走,但还能再使用的家什儿拉过江去才好。虽说在二手货交易市场上买这些家什儿的时候并没有花几多银子,但抛弃了还确实可惜了一点儿呢。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就拉已往存放在白家是不太合适的。这样胡乱琢磨一会儿,日头就快要落下去了。

  这里离渡江口另有不近的一段距离,耿老爹不敢多停留,径直快步赶往渡江口去了。由于眼下过往渡江的人很少,船家早已经停止了夜渡生意。幸亏上午渡船过来的时候,耿老爹已经向船家探询好了最后一趟返回渡船的开船时间。

  顺利渡过江后,耿老爹又是一阵紧赶慢赶。掌灯时分,总算返回了白家。

  晚饭桌上,耿老爹说了汉口镇上如今的萧条景象,以及他探询张老乡未果等等,但始终未提一个多月之前做过的那个可怕的梦。是不想提,照旧不敢提?耿老爹自己也说不清楚。

  乔氏说:“唉,汉口镇遭受了这么大的水灾,要想完全恢复啊,且得一段时间呢!”

  耿正说:“张伯伯肯定是在老家就听说汉口镇遭受洪流灾了,因此没有急着带眷属动身南下。”

  耿英也说:“纵然在老家没有听说,到省城境界也应该能够听到这个消息的。张伯伯也算是老汉口镇人了,知道洪灾的厉害。一听到这个消息,他肯定就带着全家人转身返回去了!”

  耿老爹说:“我想也是。希望如此吧!”

  耿直叫起来:“爹,什么叫‘希望如此’,肯定是这样的!”

  小青也说:“耿伯伯,小直兄弟说得对,肯定是这样的!”

  乔氏说:“肯定是这样的!各人别惠顾了说话,饭都要凉了,快吃吧!”

  临近过年的时候,天气明显地暖和起来。耿老爹加速了干活儿的速度。

  所有的门窗都割制好了以后,看看另有不少木料,耿老爹就对乔氏说:“兄弟媳妇,要不我再割两张大床吧,木料还多着呢。这些木料放着也怪占地方的。再说啦,青丫头未来结婚的时候,新屋里也需要放大床的。”

  乔氏看了一眼在一旁羞红了脸的小青,轻轻地说:“耿年老,小青她爹其时买这些木料的时候,就说了要割两张大床的。只是这太劳累你了。要不咱们找人割吧,你还要做生意呢!”

  耿老爹说:“你就别客气了,这活儿我能干得了,不用找人。剩下来的边角料,我还想再做一些高凳子小板凳什么的呢,咱们不要浪费了所有的木料。”

  乔氏谢谢地说:“那敢情好啊!只是太辛苦你了!”

  年前年后的十多天里,耿正兄妹仨和乔氏母女俩一起动手,把五间新屋吊顶棚需要的细竹帘子全部打好了。

  从正月初六开始,由耿老爹作为主手,耿正作为主助手,小青、耿英、乔氏和耿直一起动手,开始为五间新屋吊顶棚和装门窗。到正月十六,这些活计就全部做完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