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汉太守

第十七章:农业研究突破,吹响革新的军号!

大汉太守 麦田里的收割者 3044 2021-12-05 00:21:38

  在简朴的梳理完思路之后,李燕绥起身上车去了农院。

  农院是阴馆书院的两大初始的院校之一,也是最特殊的院校。

  特殊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组成农院的人们是最特殊的。

  差异于其他书院都是由各地适龄的念书人选到书院,农院的学生和导师,都是农民。

  李燕绥命人在雁门郡治下的十五个县和阴馆里面各自找了五个最有口碑的、种植粮食最在行的农民,以十六人为一组,分成五组。

  两组用来培育水田和旱地种植水稻,一组研究肥料的创新,一组用来研究育秧和间作套种技术。

  最后一组也是最优秀的一组,则研究农业的种种纪律,包罗种植上的耕作纪律,面对差异情况下的土地种植的方式等等。

  在去农院的路上,李燕绥看着街道旁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有一种自豪的感受。

  有什么事情是比一件事情支付了努力和汗水之后,亲眼看到收获满满更令人自豪的吗?

  马车之上,李燕绥嘴角轻轻翘起。

  不知不觉间,车已经行至农院门口。

  跳下马车,李燕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轻轻推开大门。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水田,在水田旁边的田埂上,几个老农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土地,不时拨拉着眼前的水稻,视察水稻发育和生长的情况,偶尔还会转过头讨论几句。

  这些农民们黑黑瘦瘦的,眼里却包罗着深沉的情感,这是对眼前土地上农作物的热爱和眷恋。

  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水稻能够培育乐成,那么同样的田亩中水稻可以比粟米至少要高三成,而且水稻还可以在旱地中种植。

  这是什么看法?假设一个农民的地只有一半可以种水稻,但是同样的劳动,一年下来他的收获可以比原来多一成五。

  粮食在古代的任何时期,都是硬通货,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对于李燕绥来说,多的一成五,如果经过合适的引导,让黎民养一些动物,或者出去做些小本生意,都可以带来新的收益。

  哪怕是留在家里,在应对荒年的时候,农民手里有了更多的粮食,也就能让官府有足够的反映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李燕绥要想方设法的让人民们富起来。

  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气够在豪强田主不愿意放手的情况下,还能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做两手准备。

  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打!

  经济和控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李燕绥静静地走到老农们身后,默默地看着他们在那里交流。

  直到老农们交流了个差不多,李燕绥才出生询问:“列位先生,如何了?”

  老农们猛然转身,看到了站在后面面露微笑的李燕绥,连忙膜拜:“太守大人真是折煞老朽等人了,我们不外是一介农民,哪里当得起先生的称谓呢?”

  李燕绥却是绝不在意:“诸位先生莫要谦虚了,你们目前来做的事情,好事无量,绝对值得称得上是先生的称谓。”

  而说到结果的时候,其中一个老农兴奋的回覆到:“太守,真的乐成了!我们这个组关于在水里面种植水稻的方式已经基本探索完毕,经过测试,粮食产量或许可以增长三成左右。”

  李燕绥点颔首,又到了另一组那边,这一组是卖力在旱地里面种植水稻的小组。

  小组同样传来了喜讯,培育乐成。

  除了最后一组因为时间的限制和自己项目的特殊性,所以还暂时没有了结果以外,其余小组的培训都已经乐成。

  除了水稻,收获最大的就是化肥的培育,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型化肥的使用可以让黎民的田地增长一成多。

  经过推算,如果一亩地种植水稻而且使用新型肥料培育的话,或许可以增产四成。

  这个数字,堪称恐怖。

  更重要的是,雁门郡所在的土地大部门地域并不是简朴的一年一熟,而是两年三熟。

  两年三熟简朴来说就是第一年的冬季种植冬小麦,来年开春成熟之后再次种植粮食作物,到秋季成熟。再到第三年春季的时候播种而且收获。以上历程为一个循环,不停往复。

  现在的人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纪录,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推广,而李燕绥决定就要推广这种理念。

  至于农民们的接受水平?

  这基础就不用担忧。自从李燕绥上任以来,一系列的利民措施,外加屡次击败鲜卑侵袭,发现曲辕犁和筒车造福黎民,组织黎民们耕作田地,这些都奠基了李燕绥在民间极高的威望。

  振臂一呼,响应云集。

  而这,就是李燕绥如今的招呼力。

  农业革新的研究已经突破,革新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经过讨论,李燕绥决定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

  第一:关于普及曲辕犁和筒车事宜,如果有提前配备曲辕犁和筒车的私田,减免当年田赋,没有配备的私田,由当地党长统计好了之后交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对原来的步犁则接纳1换1的方式来更换。就是原来的牛犁,每一个给更换一个曲辕犁。至于公田,则由国家统一配给,但不是免费,而是收取一成利息。

  第二:关于水稻的种植,李燕绥计划让雁门郡当年有4万亩地来种植水稻,他将会凭据土地情况分配给各县明确的任务和底线尺度,以及划定的时间。而且雁门郡通过驿站派出专门的人员到各地去宣传水稻种植的政策,然后让农院的人追随到各个乡村进行担保,来争取民众的信任。

  第三,推行化肥使用,基本上一亩地需要使用40-70斤化肥,基本上与农民装粮食所使用的袋子相同。李燕绥将售价订到每10袋化肥料需要99文。

  第四,减免今年雁门郡当年田租,也就是实物租。

  第五,推广两年三熟的粮食生产方式,提高黎民农业产量。

  除此之外,李燕绥还调走了张伟昌,让他去了平城,卖力建设一个新的铁厂,铁厂的位置,在如今的大同。

  第二天,阴馆大街小巷上,张贴了大量纸张。

  只见一名小吏站到通告旁边,高声大叫:“雁门郡新政策出来了!”

  这种新奇的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围观。

  看到一下子这么多人围观,小吏有点惊讶,但照旧壮着胆子高声宣读着雁门郡的革新政策。

  听到水稻可以增产三成之后,所有黎民都惊讶了,立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小吏没有措施,正能敲响提前准备好的响锣,在吸引了所有黎民的围观之后,继续宣读政策。

  当听到化肥可以提高一成的产量,而且10袋只需要99文的时候,所有的黎民又是一阵沸腾,人群中有会算数的一算发现增产所能赚取的钱财比化肥多的时候,所有的人又是忍不住一阵惊叹。

  而当听到今年免交田租之后,黎民更是欢心鼓舞。

  有的黎民甚至忍不住当众跪下,面向太守府,恭顺重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喜极而泣道:“想当年,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才刚刚收获就被仕宦抢走,家里面连口粮都没有,多亏了太守大人大公大德,我愿意为太守做牛做马,永不叛逆!”随后立誓要给太守李燕绥设立牌坊,日夜祈祷。

  这些话自然传到了李燕绥耳朵里,一听到这种话语,李燕绥都忍不住满头黑线。

  无语归无语,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他也不会阻止。

  更况且,他更多的,其实是感伤。

  感伤黎民们的淳朴,在他看来,自己不外是为他们争取了一点利益,他们却早已铭记于心。

  而阴馆县黎民们的体现,也恰恰是雁门郡如今状态的缩影。

  很快,由于明确而平衡的底线目标和要求,下层仕宦的事情越发明确,效率也有所提高,革新因此越发顺利

  明确的措施,以及为此带来的收益也大大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了年底,好消息不停传来,各地革新基本上已经全面铺开,大部门农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上了水稻,冬小麦的推广已经普及到了雁门郡的十个县城,两年三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工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李燕绥金手指一般的指导下,平城西南不远处,发现了大量煤矿,经过测试,都是可以开矿使用的优质煤炭!

  凭据李燕绥的要求和提供的技术,再加上一千多名鲜卑战俘的劳动,铁厂已经开端建成,规模巨大,预计明年就能够生产约莫200万斤铁!

  因为开端建设的这三个月以来,张伟昌凭据李燕绥提供的要领,让铁厂便制作边生产,除了使用已经比力成熟的高炉炼铁技术以外,也实时运用了灌钢法,再加上李燕绥从当初救回的黎民中挑选出了百名工匠进行协助,所以铁厂边建设边生产,积极性很高。

  于是李燕绥大悦,亲自题字命名铁厂为——大同铁厂!

  革新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将带着势不行挡的力量,席卷整个雁门大地!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