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汉太守

第十六章J适卑退兵,二次革新准备

大汉太守 麦田里的收割者 2889 2021-12-04 21:26:43

  不行制止地,鲜卑骑兵收到了四千骑兵全军淹没的消息

  在刚刚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都十分惊愕,充满了浓浓的不真实的感受。

  从檀石槐上任以来,鲜卑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于是他们先是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一起,配合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鲜卑军帐中,数名首领吵了起来,但无论持什么态度,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认可,此时如果继续冒进,会很危险。

  于是鲜卑骑兵连夜退兵。

  陪同着鲜卑骑兵的退去,此次战争,宣告雁门郡获胜。

  接到消息之后,李燕绥不禁舒了一口气。

  还好,结果不错。

  趁此时机,李燕绥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在雁门郡开始了第二轮整军。

  在结束战争的七天之后,在李燕绥的悉心准备之下,雁门军的烈士送行会正式开幕,而且允许所有黎民上前围观。

  上午约9点时分,陪同着一声声极重的军号声,烈士聚会会议召开了。

  李燕绥先是亲自进场,和高顺二人打头,后面的人则模仿着前面的模样,两人一组,每一组一前一后,郑重携带着烈士的棺材送入土中,烈士眷属从旁寓目,不时落泪。

  李燕绥敬重的将三杯酒撒入土中,高声道:“送众烈士入土!”。

  “呜……呜……”军号声不停传出,悠长而又悲愤,

  接着,在一声声军号的降低响声中,李燕绥等人则是将棺材埋放在土里。

  接下来,军号声变化,另一支队伍携带花圈和挽联走到诸位烈士的棺材前面,郑重地摆放整齐。

  齐刷刷地,所有仪仗队将士以右拳击左胸,齐声高呼:“九死无悔!”

  李燕绥站上讲台,高声言道:“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凡国遇大事,男儿必在与戎,以泯躯祭国。青山随处埋忠骨,此处马革裹尸还!”

  李燕绥再举一杯酒,倾倒到埋葬战死的烈士的土地中:“敬边军!”

  现在起,无论是仪仗队士兵照旧黎民,不约而同地齐声高喊:“敬边军!”

  “敬山河!”

  烈士自此安息,李燕绥率先实行军礼致敬,全体将士紧接追随,致敬死去的战友。整个仪式郑重而又简练。

  看着眼前曾经的战友永远合上了双眼,有的士兵禁不住双眼通红,有的还呜咽起来。而周围围观的黎民也受到影响,有的随着不禁哭出了声。

  不知不觉间,黎民们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对于雁门军的归属感。

  在军礼结束之后,李燕绥宣布建设雁门军英雄殿,通常战死边疆的士兵们,全部都要在此处树立碑文,以供往来军民敬仰。

  所有的士兵们听说之后更是士气大振,一种荣誉感让他们越发振奋,突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

  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原来也是被需要的,他们的背后,有着无数的黎民翘首以盼。

  祭祀结束之后,凭据这次战争的经验,李燕绥进行了第二次整军。

  李燕绥将郡兵中乐成的经验推广到了边军当中,好比:沙盘、舆图、装备配备、训练要领等。

  李燕绥还从边军当中抽调出了50名切合军校条件的士兵带回阴馆军校培养。

  除此之外,李燕绥将原来秦军的军歌进行了改变,制作了《雁门军歌》:

  纠纠华夏,志在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北有雁门,如日方生。

  重整河山,有我必胜。

  天下骚动,何得康宁?

  雁门锐士,开我太平!

  一首首嘹亮的军歌响彻在了军营当中,无数的士兵高昂地吟唱着,不知不觉间,他们的心里面充斥着一股股热血和激情。

  民族的情怀,也在不知不觉间行成。

  陪同着第二次整军,李燕绥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混名册的问题。

  之前在招募训练的时候,为了准确的核对人数和确保训练质量,李燕绥在新兵练习的时候就使用了类似于后世表格的混名册,上面纪录着每个士兵的姓名、籍贯、家庭等,也纪录了全军的装备的数量、物资、军饷等消耗和需求。

  一是为了方便每个月对应各自士兵的需求来发放津贴和奖励等,二是为了防范士兵逃逸,方便后续追究责任,三是为了规范军队的制度,最洪流平的制止军中的种种贪腐和浪费。

  但是在这次战争之后,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混名册接纳的是蔡侯纸,倒是方便携带,但是因为蔡侯纸容易遭到虫蚀的问题,誊抄又极为麻烦,使用竹简又显得过为粗笨,成本也更高。所以在寻找士兵家族籍贯来分发抚恤金的时候就容易泛起问题。

  因此,李燕绥就想到了历史上的印刷术。

  不外,李燕绥并没有选择活字印刷术,而是选择了雕版印刷术。

  其实,活字印刷术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工人问题,活字印刷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要远远高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需要工人们认真识字,以防手抄本的错误存在,而雕版印刷术只需要知道字的正反即可。

  其次就是活字印刷术的质料问题,活字印刷术如果大规模生长需要大量的铜矿。

  但是,雁门郡内没有铜矿。

  所以,李燕绥只能适时宜的选择生长雕版印刷术。

  回到阴馆之后,李燕绥也没有停下来自己的脚步,此时雁门郡内恰好已经到了秋收结束的时候,各地的钱粮都在逐步上交,李燕绥只能不停待在太守府里面,核实各个地方的政绩和钱粮。

  可是还好,有支付就有收获,等各地钱粮全数交完之后,收获也是令人欣喜。

  战争所导致的损失也大大淘汰。数十条门路的修建和漕运的开通淘汰了一半的开支损失,马颈套的革新淘汰了至少三成马匹的损耗和运输的开支。

  就算是平时里最泯灭钱财的养兵,也由于李燕绥实行的盐钞政策,边军和郡兵发生的开支已经淘汰了八成。

  简陋的盘算过来,也就是说,原来只能支撑雁门郡打两年战争的物资已经可以让雁门郡和鲜卑打快要十年的战争。

  而雁门郡的钱粮情况也愈发乐观,目前来说,雁门郡内每年光是钱粮就能收到三千多万钱,另有144万石的粮食,不光能够支付战争支出,还能够有许多的富余。

  再加上开放市场以后,铁锅已经逐渐兴起,成为了雁门郡无数家庭必备的物品;胡椅更是险些取代了草席,成为家庭的装备。

  黎民们很现实,没有人会拒绝和刀一个价的铁锅以及比草席还自制20文的椅子。

  豆腐已经卖出了十几万块了,尤其是李燕绥发现的炸豆腐险些所有的地方豪强都有大量购置。

  这些全部化作上百万钱的收入装到了雁门郡的府库另有一部门也成为了李燕绥的财富。

  究竟豆腐、炸豆腐、铁锅、锅贴、胡椅、煮盐等一系列物品都是李燕绥发现的。更况且,李燕绥也提供了技术和图纸。

  时机已经成熟,李燕绥决定要进行第二次革新了。

  如果说第一次革新,是为了革新政治上的糜烂,保证政令的流通,以及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再通过一定的基础来让一部门人富起来的话。

  那么接下来,就是让雁门郡的大部门人富起来,来养好雁门郡的人和军队。

  现在的李燕绥有的是时间,黄巾起义另有十几年,他并不着急。

  第二次革新主要涉及农业上面的革新。

  究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修建,而农业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域的基础。

  农业不

  农业方面,首先是普及曲辕犁和筒车,这两个设施险些就是为雁门郡的高原地形量身打造的。

  尤其是曲辕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革新能力,可以完全取代二牛抬杠的汉代生产模式,再加上汜胜农书的推广和李燕绥实行盐业专卖之后利用这个定向征税的政策,给各个县城的农民配备农具和筒车,而各地农民着力,兴修水利工程。

  这一方面另有一个隐藏的武器:双季稻。

  双季稻其实早在东汉班固年间的文籍里面就有所纪录,但是这种双季稻的推广直到明清年间才完成,为明清时期人口爆炸提供了粮食基础。

  其次是化肥,汉代农民已经有了把牲畜的饲料当做化肥的意识,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化肥最简朴的形式,李燕绥决定推广诸如豆饼、石灰、糖渣、豆渣、酒糟等种种化肥,进一步提升亩产量。

  然后是副业,这也是当年华文帝接纳的措施,李燕绥模仿了这个措施,允许黎民们自由捕捞,进山砍柴,让黎民们拓展更多的生活方式。

麦田里的收割者

PS:最近的推荐票不是很理想……家人们能不能资助投些票呢,作者在此恳切致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