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树林小院

二、合计

树林小院 张洪水 2806 2021-04-09 19:41:29

  张树林在中秋节这天吃大餐时,把他回乡修院子的计划跟李敏敏和李玉说了。这顿饭老张费了心思,她们爱吃的都做了。听完计划,李敏敏没什么话,没有阻挡,也没有支持。李玉倒是很兴奋,和老张研究了半天他的设计图。年轻人好呀,记挂少,有激情。

  晚上睡觉前,老张和李敏敏聊了许多,零零散散的,但主要围绕着两个工具:钱、生活方式。

  这么多年下来,这一个小家庭在大城算是扎了根。屋子很贵,原来贷款得还到老张65岁,前几年李敏敏把她老家小城已经没人住的屋子卖了,贷款还清,还剩了点。老张不事情,领退休金还得过两几年,幸亏平时比力节约,正好也得了笔离职赔偿金。这么多年来,现在是手头上存款最多的日子了。老张的院子要是完整弄下来,这些钱得全部花进去不少。说实话,在钱上,李敏敏心里是差异意的。李敏敏跟老张过了一辈子普通日子,从来没感受富足过,从来没有富足的感受,现在有点钱了,又要去造掉,感受不舒服。

  生活方式上,李敏敏倒是觉得不错。想想未来,他们自己没有意愿再去买套房了。要是能把院子修好,他们老两口搬去乡间,把屋子留给李玉,也是好的。李敏敏虽然生长在小都市,但对农村不陌生,她的怙恃是第一代进城的人了。她以前对农村不喜欢,因为都市化历程里,农村显得落后、生长慢,泥土多了些。这么多年了,国家在提出建设精致新农村,一代人的念头也变了,都市化时都往都市跑,恨不得都去大城里扎根,等真熬了一辈子扎了根,又觉得农村好。一个个在乡间优美、优质生活的案例在网上流传。城乡差距愈来愈小,不再是生长的对立矛盾,而是气势派头的相辅相成:都市代表生长、前进、科技、便捷,乡间代表精致、和谐、自然、放松。这农村乡村的新气势派头,吸引了人们,特别是有“两条根”的老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回乡生活。把都市留给年轻人,成了一句口号,也成了一种流行。李敏敏也是受影响的,又被老张一计划,心里也动着,想象着怎么装修设计那块小院,怎么去体味、展示、纪念乡村的新生活。

  张树林和李敏敏讨论了很久乡间小院里的生活,修改着想象中的结构。

  修建院子起码要花一年时间。院子里要有一片小树林,要有果树。前院种花,后院种菜,养点鸡鸭。要养条好狗,看家用。李敏敏还要养只猫。屋子的装修要简练风。茅厕二楼设一个,另外一个放后院。要有一间书房,一间运动室。卧室起码要有三间。前院可以再挖个池塘,养养鱼,种点荷花,池塘旁边再修个秀气的凉亭。每天早起,老张要在小树林里或者凉亭里运动筋骨。院子里可以安个篮球架。李敏敏要在厨房里做精致早餐,要烹制5分钟前还在菜地里长着的新鲜蔬菜,要烤面包、做蛋糕,要腌制种种咸菜,自己做酒酿,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老张要在书房里练字念书,在亭子里练吉他,李敏敏要浇花,喂鱼、喂鸡鸭、喂猫狗,要伺候菜地,锄草施肥,种时令蔬菜。吃完午饭要午睡。午睡起来,要一起去乡间田野里走走,看看已经承包给村里开始农场式运作的自己的那几块田的庄稼长势。春天要去采野菜,虽然李敏敏不太认识,不外没事,老张都认识。夏天少出门,太热,晚上要在院里的小亭子纳凉,吃冰西瓜。秋天要去小树林里采果实,做果酱、做果干。冬天,最好能下大雪,在书房里,暖暖和和的品茗、练字、看书。李玉来了,带她去种菜、去摘果子,等哪天孙子孙女有了,带他们去喂鱼、喂鸡鸭、喂猫狗,在池塘里学钓鱼。

  想象是真的美好呀。这就是想象的价值。老张也在想着,这是变相回到小时候的生活了嘛!其实不是的。小时候的生活虽然值得纪念,但也是辛苦的。那时候的田间劳作、田间地头洒下来汗水其实就是事情,是立身之道。那时候,老张总想着要出门看看,不能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兜转了几十年,表象上是回了原地,实际上是进步的,是美丽的。都市化发动了农村的生长,相比虽然慢了些,但恰是这点慢,留下了精耕细作的空间。老张年轻时候,闯荡多数会是一种普遍的愿景,是一种社会趋势、前行浪潮。但也有不少人并没有在多数会落脚,他们经历了一圈,回到了乡间,带去了新工具,生长了在乡间的事业。这些年,老张在大城活的默默平凡,顺应着社会脉搏跳动,兢兢业业的。而回农村的同乡们,不少都在事业上更有结果,挣钱更多,院子更大更堂皇,把乡间也发动的更有活力。老张不羡慕事业有成的同乡们,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更宽广一点,他并没有为家乡建设孝敬什么力量,是那些没有挪根的同乡们的努力,让农村比以前更优越了,让生活更便利了,才让他定了回乡的念头。某种水平上说,他也是采果实的人。

  李敏敏所想的,更多的是新鲜感。

  李敏敏出生在小都市。她爸爸是老师,妈妈是会计,都是成年后进小城扎根的。李敏敏内心是憧憬多数会的,就和当年她怙恃憧憬小城一样。不外李敏敏的憧憬带着更多的浪漫气息,更虚浮一些。她年轻时候理想的生活是——大城精致白领生活:每天早起晨练瑜伽、温水浴,画上精致妆容,开着品质汽车,顺路买杯定制咖啡,收支200层地标高端写字楼事情,最幸亏188层,事情台花瓶里上每天都有人放一只最新鲜艳丽的花,每天的事情讨论的是时尚前沿理论,有关艺术,无关生活,居室有专业管家清扫,每天进门就如同到了新家,连床单都是新的。

  这些浪漫憧憬在她结婚时已在残喘,存活到她生李玉。那当她抱着玩命啼哭的小玉时,她想要的生活是——有自己的屋子、汽车,事情别太费心,家里家务有人做,孩子回家有人带,每天晚饭有可口饭菜,偶尔牵着女儿在公园里漫步,有几个谈得来的同龄妈妈,拍美美的照片发社交空间,有人点赞。

  在张树林眼里,李敏敏是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无论李敏敏在憧憬的是什么,张树林总是边干自己的事情(玩游戏、看影戏、刷新闻),边听她在谈论、诉苦、理想,跟她顶嘴,顶破她的理想主义。

  “我从来没见你练过瑜伽呀!”

  “在网上买买衣服就懂时尚啦。”

  “你就是不想做家务,还想请管家,清洁阿姨都别请,花钱。”

  “床单都新的,住酒店不是一样的效果。”

  “你又不会开车,先买房吧,车子晚点,没什么用。”

  “饭你做,碗我洗,让鲤鱼拖地。”

  “厨艺要提升啊李总!”

  “照片别P太厉害了。”

  “年纪大了要多动动,别天天睡觉。”

  “这个影戏你都看了两百遍了。”

  在李敏敏眼里,张树林一直是个有些突兀、土里土气、没什么上进心、硬脾气的油嘴穷青年,没什么儒雅气质,现在就是皱纹多了、更干巴了、头发白了点。她在这小我私家的追求下进入了生活下一个阶段,在这小我私家的陪伴下,熄灭了旧理想,燃起了新目标,有所失,但也获得了某种可感受到舒适感的牢固。他在她27岁后的人生里无孔不入,挥之不去,让她时不时厌烦,又无法割离。

  阶段差异,心态也差异。她对大城的浪漫憧憬已经蜕变,转酿成了对清闲生活的期待,对事情和都市喧嚣的厌倦。如同牛奶发酵成酸奶一样。但现在,她对乡间小院的生活的想象,又可以带着浪漫和虚浮了。她理想的是平静雅致的院子,洁净简练的房间,最最新鲜的蔬菜,漂亮的亭子,田野的翠绿与金黄,以落日为配景的小树林,可爱温顺的猫狗,鸟鸣虫啸,辽远蓝天和温柔黑夜,闪烁群星和盈缺孤月。她憋开了平凡,思索着美好。这也许真的是个好的计划。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