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第一章 楔子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陶荃 742 2020-12-14 19:32:03

  小镇下辖二十一个行政乡村,每个乡村都有设立的公办小学,但初中只有位于镇中心的一所。因此,小镇所有乡村的子女,从民国建校至今,险些都在镇中心读初中。

  二十一个乡村,学生每天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的不到一半,远距离的乡村学生必须住校,于是小镇就有了住校生。

  住校生其实并不住在学校,他们中的少部门会到离中学近的两三个乡村投亲靠友,更多是在镇中心的农人家租房住。一般同村的学生会一起住,究竟从小玩到大嫌隙少一点。

  小镇农人出租的多数是厢房或者耳房,屋主自己住正屋。租金按学期交纳,事先讲定给现钱或者粮食,甚至菜籽油。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租金按小麦交纳,至今依旧有家庭如此结算。

  需要租房的村子多数漫衍在大山,这意味着人少地多,有大片耕地可以种庄稼。镇中心所在的两个乡村人多地少,往往一家人的耕地数抵不上山民一人,不用说种粮食就是种摇钱树也种不了几颗。因此粮食直接酿成了硬通货,房主家也得用饭,以粮抵租还能要求上交最优质的粮食。

  住校生用饭需要自己做,做饭的家当特别简朴。一只小炉子,一口小铁锅,简朴的油盐酱醋调料。炉子是自制的。废旧的搪瓷盆装上土,三个点插入三片瓦,用泥巴把瓦片裹一层牢固住。小铁锅支在瓦上,下面烧柴禾,柴禾是家里提前劈好驮来的。偶尔有学生用煤油炉,其时这算高等货,能自动调治火苗,一点就着很是方便,但供销社的一斤煤油能抵两斤小麦,不算自制。

  饭菜也简朴,多数时候炒点白菜土豆丁,加半锅水,开了往里揪面片,煮熟了加点调料就可以吃。如果是煤油炉做饭,浓烈的煤油味足以让鼻子闻不到饭菜味。评价餐饭的尺度是熟没熟,不能期待十三四岁的孩子在简陋的条件下能做出什么美味,夹生饭是最常见的事。

  差不多每周五放学,住校生会结伴回家,背下一周的用饭零碎和换洗衣服。

  这些事至少在2005年初中建宿舍楼和食堂前如此。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