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覆永生

第三百二十七章

覆永生 微云疏影 2031 2020-06-16 23:51:22

    越日,庐龙城,东郊。

  纺织工厂的东、西两个大门外,兵士陈列,神色森冷,眉目肃然,各自守卫着十二条木栅栏。

  不停有人宣读着通告,提醒后面的人:“只允许女子进入,男人不能进去!”

  “为什么!”

  “我是陪着细君来的!”

  “我带女儿来的!”

  许多人吵吵囔囔,想要陪同,兵士们却很是坚决:“只能女人进去!想要强冲关卡者,全家逐出王都!”

  女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照旧有点紧张地与家人划分,鱼贯而入,也有不少姐妹、母女、婆媳、妯娌手挽着手,壮着胆子,往里头走。

  进了工厂大门,就看见里头同样有兵士守备,另有数百个穿着深色袍子,慈眉善目,举止优雅,年纪颇大的女人,站在差异的旗帜下,高喊:“甲坊的人在哪里?来这边!”

  “丁坊来这里!”

  鉴于第一天能来的人,都是王都当地住户,而王都秩序森严,居住区户籍清晰,坊、里、闾三级编码,足以笼罩除贫民窟以外的所有家庭。

  女人们也熟悉自家所在地,加上平常外出劳作,总能接触到不少邻居。看见周围都是熟面孔,心里逐渐安宁,就纷纷到自己所居住的坊里队伍中。

  引导的人看见本队人数差不多到两百了,就有一人摇着旗子:“各人看好这面旗帜,随着我走,不要丢了。”

  如此分流,又将人分到差异的区域。

  等到了地方,女人们就发现,前方摆着四张比案几横跨不少的工具,上头摆着笔墨和厚厚的纸张,以及一摞竹简,桌子后面坐着年轻女子,以及面白无须的男人,但他们不是跪坐,而是坐在某种工具上面。

  兵士面无心情,在一旁护持。

  带她们来的女人指引:“排队排队,然后挂号。”

  众人惴惴不安,凭据指示排好队,逐一上去,就听见对方问:“住址?”

  “甲坊,庚辰里,左闾,十七号。”

  “称谓?”

  “大丫。”

  “年纪?”

  “十五岁。”

  “家中可有人殁于王事?可有爵位?”

  “有的,我大伯,二等上造!这是朝廷封爵时下发的诏书!”

  女孩战战兢兢地将诏书递已往,还记得尊长的谆谆教诲——这是全家的宝物,若是丢了,你死一万次都不够赔。

  接过诏书的也是一名年轻女孩,两人年岁相差似乎,但一个面黄肌瘦,身材弱小,战战兢兢;一个举手投足都十分优雅,拿笔的姿态十分悦目,衣衫平整而昂贵,肌肤白皙,面容清秀,令前者羡慕不已,觉得看到了仙女。

  冯清看完诏书后,确定为真后,点了颔首,将诏书递还给大丫,纪录下来:“下一个。”

  大丫一听,以为自己没有被录用,眼泪就下来了,“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求求你,将我收了吧!爹娘要将我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屠夫,我……”

  她话还没说完,就有几个粗手粗脚的婆子健步如飞,将大丫拖起:“今天只是报名,报完就回去等消息,国巫大人都说了,报完名之后,再过七天,才会出结果。别在这里捣乱,否则你这辈子都不行能被选上!”

  大丫一听,满面惊骇,连连颔首,站到一边去了。

  冯清没有说话。

  这半天来,她看过太多对她跪地恳求,想要拿到这份事情的人,内心早就从充满同情,变得波涛不惊。

  冯清原先还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招工,国巫大人又要调军队,又从王宫调了一大批粗使宫人、寺人,她本以为从中天台调眷族,或者从王宫调识文断字的人就够了。

  现在才知道,若非早有准备,秩序断不行能如此井然有序,只怕早就乱成一锅粥。

  所以,冯清基础连头都没抬,只是机械式地问:“住址?”

  “甲坊,壬寅里,右闾,八号。”

  “称谓?”

  “李氏。”

  “年纪。”

  “四十八。”

  冯清停住行动,抬头一看,面前是一位鬓发花白的女性,穿着浆洗过许多次,从而灰白的旧衣,却十分洁净整洁。

  想到对方有“氏”,至少也是小田主,或者商人家身世,年龄又逾期,冯清沉吟片刻,才问:“您识文断字?”

  “只懂一些。”

  “家中可有人殁于王事?可有爵位?”

  “良人、三子与长孙皆战死,次孙蒙承天恩,为七等公医生。”李氏平静地说。

  众人哗然。

  公医生的爵位,对普通黎民来说,已经很是高了。家中不用服役,见到县令都能只作揖,不必行拜礼。

  这样的人家,又是这样的年纪,不在家中牢固当个老封君,居然自己出来干活?

  许多人立刻脑补出“孙儿不孝”之类的戏码,冯清却从背后抽了个板凳出来,恭顺重敬地搬到一旁,对李氏说:“请坐。”

  这也是国巫大人的提议,说她们跪坐太麻烦,就把案几打高,做成桌子,又弄出小板凳坐着,虽然不切合礼仪,但省时省力。

  李氏坦然坐下,将朝廷发表的爵位诏书,全部拿了出来。

  冯清礼貌接过,才看一眼,就怔住了。

  先王二年。

  先王三年。

  再看看战死时间,冯清犹豫片刻,照旧忍不住心中激荡的情绪:“您知道他们……在哪位将军麾下吗?”

  “是一位姓冯的将军。”李氏回覆,“良人说过,冯将军很是看重他,所以他写家信回来,让我们的宗子和次子也随他去。谁知道,他们全都没有回来。”

  冯清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李氏口中的“冯将军”,就是她的亲生父亲。

  她右手哆嗦,想要纪录,却发现自己基础写不了字,就对坐在后头休息的替补同僚说:“麻烦您替我一下,我——”

  瞧见冯清望向茅房的位置,对方很爽快:“行,换我来。”

  冯清三步并作两步,险些是小跑着走到僻静的角落,捂着脸,却再也克制不住泪水一个劲往下流。

  李氏的良人和儿子们,连同冯清的父亲一起,战死在陷落的高杳关。

  那时的冯清,还不到三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