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四十七章 《长安图志》——李好文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2737 2019-11-04 15:00:00

  李好文,字惟中,自号河滨渔者,台甫府东明县人,进士及第,加入编修《辽史》,《金史》和《宋史》。历仕元英宗、泰定帝、明宗、文宗、宁宗、顺帝六朝,官至光禄医生、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禄终其身。

  李好文,进士及第,授为台甫路浚州判官,后入朝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监助教。有一次,盗贼偷窃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庙中的神主牌位,李好文上言:“凭据古代的礼制,神主应当用木头制作,用金银玉石制成的祭祀用具,应当别用一间屋保管起来,以免被盗。自我朝先祖开国以来,已有七八十年,每次遇到大的礼节,都是临时将祭祀用具取来用,太常博士不外是凭据老例应答用而已。以前,诏令臣下纂修《集礼》一书,而令各省和地方各郡设置专门部门进行纂修事情,这样做自然恒久难以修成。礼乐之事应以朝廷所制订为尺度,田主郡县哪里有什么礼乐!”李好文见告掌管太常仪礼院的主座,请上级从部下属吏中选择了几小我私家,又请求调用书库中的种种有关文字质料,以采录选择,三年之后,该书纂修完成,共50卷,起名为《太常集礼》。

  厥后,李好文被迁升为国子监博士,正遇上怙恃去世,解职归家,守丧完毕之后,又被启用为国子监丞,升拜监察御史。其时,朝中又用“至元”年号纪年,和以前重复,李好文上书说:“年号袭用已往已经用过的,自古以来也未曾听说。袭用已往的名字,却没有其时的实际,不见得有什么利益。”而且谈了现在比不上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的情况十几条。到河东去检录审验狱中的囚犯,有一个叫立拜拜的囚犯,犯的是杀人罪,却未找到凶器和足够的证据,押了14年还没有决断。李好文说:“哪里有判决不了的案子拖延这么久的!”下令立即将其释放。诸侯王的师傅撒都剌用脚把别人踢死,许多人都说:“依仗王爷的势力而杀人,比使用凶器还恶劣,况且是在向别人勒索时而杀了人家,其情节尤为严重。”下令将撒都剌处以死刑,消息传出,河东为之震动。之后,李好文受命主持河南和浙东两道廉访司之事。

  天子在太庙中举行祭祀,诏令李好文主管太常礼仪院之事,到元宁宗的庙中时,派阿鲁问李好文说:“哥哥可以向弟弟行拜礼吗?”李好文和博士刘闻回覆说:“即帝位在别人之后,就应该行子女之礼。”元顺帝便行了拜礼。今后以后,元顺帝每次亲自主持祭礼,肯定数李好文充任礼仪使之职以辅助祭祀。

  除为江南行台活书付御史,李好文还未出发,又改任为礼部尚书,加入编修《辽史》,《金史》和《宋史》,除为治书侍御史后,仍然加入修史的事情。不久,命李好文参议中书省之事。事情十天后,因编修史书事情繁忙,仍回原职任治书,厥后,又任命李好文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其时,行台之中仕宦人员不够,李好文一人独自处置惩罚行台中的种种政务。朝廷派使者出巡西蜀,使者官报私仇,污蔑西蜀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和王武等人犯罪。曾文博被迫害死;兀马儿忍受不了拷打而被迫认可有罪,王武不屈服,被处以轻君侮上之罪。李好文闻听后说:“奉使取代天子巡行四方,应当察问民间黎民的痛苦,处罚邪恶,伸张正义。而现在,从行者到各郡县,未曾听说举劾过一小我私家,惟独占关的仕宦,却没一个能够幸免的,这怎么切合正大灼烁的原则呢?”李好文便率领御史尽力辩解王武等人的冤枉之情,并谈了十几件奉使不非法的事情。至正6年,任李好文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又迁改集贤侍讲学士,仍然兼任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李好文出朝任参知湖广行省政事,改任湖北道廉访使,不久,又召任为太常礼仪院使。元顺帝因为皇太子年龄逐渐长大,为增强教育,开设端本堂,令皇太子入学其中,令右丞相脱脱,大司徒牙不花二人卖力端本堂的事务,而命李好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加入教育皇太子之事。李好文尽力推辞,上书宰相说:“古代三代的圣明君王,莫不把教育太子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盖帝王君主治理天下之术为基础,古代圣贤的道生存在经书之中,而传司经书是为明习治天下之道,出京师治理民政事务是为了锻炼能力,关系重大,要害在于要选得合适的人。如果自身的品品德为不足为人模模,便不能胜任养育太子品德的重任。如果自身学问不是臻于高深的境界,便不足以启发太子的智慧过智。应该选求品学兼优的鸿儒,以辅助养育有关国家兴衰的盛事。而我李好文天资原来就低下,在别人心目中的职位素来就很轻,草野乡村的习气已积久成习,难以祛除,章句学问的功夫又因忙于俗事而延长已久。突然肩负这样的重托,实在是难以继续。请一定选择比我更好的人,这样国家可以因得人而兴盛,而我也免于被别人讥刺故障贤人进身之路。”丞相把李好文的书信呈献给了元顺帝,元顺帝赞叹了他,却不允许李好文的请求。李好文说:“要想求得古代圣贤的二帝三王之道,必须由孔子的儒学入门,这些书有《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李好文又将这些书的要点摘出来,凭据经书的意思加以注释。又博取历史传记和前代学者的论说中那些有关治理国家的纲要,并和经书的意旨相契合的,在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模仿真德秀《大学衍义》一书的体例,写成一本十一卷的书,书名为《端本堂经训要义》,写上奏章,奉献给元顺帝。元顺帝诏令将此书送到端本堂,命皇太子学习。

  李好文又上书皇太子说:“臣所要说的,就是以前进献的经典中所讲的,殿下应、以臣所进的各书,参考《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如果真能够一一参悟前推广应用,则日理望万机,以致天下太平,实在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皇太子很是肃静地接纳了李好文的话和书。以后,李好文屡次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一而再,再而三,遂被拜为光禄医生,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的俸禄以终其身。

  李好文擅长诗文,颇负盛名,仕途显赫,故有元一代与李好文交游唱和者甚多,但今存与李好文唱和之元人之诗已经很少,流传下来这些诗作的作者主要有吴师道、许有壬、陈旅、宋褧、余阙、胡助等人。一生著述富厚,除了教授太子时编撰的著作《历代帝王宝鉴》、《端本堂经训要义》、《大宝录》、《大宝龟鉴》之外,李好文还加入编修《金史》和《宋史》。《元史·李好文传》载李好文与修辽、金、宋三史,据《进<金史>表》、《进<宋史>表》和金、宋二史的修史官员名单,李好文划分担任二史的总裁官,但《辽史》附录所载《进<辽史>表》和修《辽史》的官员名单中,却没有李好文,所以李好文很可能没有加入编修《辽史》,至少他没有担任修《辽史》的总裁官。

  《长安志图》,原名《长安图记》,《长安志图》的初稿成于至正二年,李好文再度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时对原稿又做了增补,整部书稿最终成于至正四年。《长安志图》现在通行的版本是乾隆五十二年经训堂刊本,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的配景、原因等,在其所撰《长安志图》原序中有详细交接。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曾将书名误作《长安图记》,清人后将图并入《长安志》,图名由《长安图记》改为《长安志图》。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