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散文诗歌

传记 童年(一)

散文诗歌 春江夜雨 1291 2022-10-30 15:35:18

  传记《童年》(母亲)

  作者:春江夜雨

  说起我的童年,不得不从我母亲的身世说起。

  母亲出生在一个既饿不死也胀不死的家庭。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是他几个弟兄中最智慧的一个(记不清是三个照旧四个)。正因为他的智慧,反过来他又是弟兄几其中最倒霉的一个,因为他置有田产。那几个弟兄家境其时差得许多,反倒厥后个个比我外公的处境好得太多。

  外公读了几年私塾,解放前他做过某某县的税务局长,开过烧木炭作为动力的汽车。因为他的书法和绘画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解放后在当地四周的一所公办小学当过教师,主要教授语文、书法、绘画。

  我的外婆、母亲的母亲也是出生在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康家庭。她是她家中四个女姊妹中的老二。至于她读过照旧沒有读过书,我不清楚。不象我的外公,他研墨铺纸、行书作画我是亲眼所见的。

  至于母亲的母亲、我对外婆的印象我已在外婆沙枣树那篇散文中作了简朴的描述。

  外公外婆只养了一双子女,我的母亲以及比我母亲要小几岁的舅父。

  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的农历四月十一,读过四年书,识文断字,略通文墨。母亲嫁于我父亲时年方二十一,也算是青春正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母亲可能是继续了我外公智慧的基因,但不是行文作画,而是女子必备的针线鞋篮,衣服裁剪、纳鞋绣花,样样精巧,一样不落。

  母亲嫁与吴家,也算是门当户对。那时刚刚解放,娘、婆二家同时家道中落,过活艰难。我的爷爷1948年去世,留下我父亲的外婆、也就是我奶奶的妈妈,(因为我奶奶的娘家没有男丁,父亲的外婆生前是由我爷爷奶奶赡养。奶奶是在跑鬼子反的途中病故的,葬于湖南常德)和一个比我父亲小十岁的妹妹,也就是我现在仍然健在的姑妈。

  一家四口,生活没有着落,作为家庭主妇,可想而知,我的母亲有多为难。

  父亲无奈狠下心肠,拋下家中四口远走他乡,开始打工生涯。父亲攒下微薄的人为寄与母亲,由母亲计划一家人的生活日常。

  母亲生我时,父亲不在家。我的出生地,是在孔镇老街桐乡书院的向阳楼左侧的一栋二层的楼房里,母亲带着幼小的我一起生活,在这里住了约莫五六年时间。听母亲说,那时我父亲的外婆是五一年病故,我姑妈在五七年由我父亲作主,嫁与了一户贫苦人家。

  厥后要将桐乡书院改为小学,我具体是哪一年从那里搬出的,因为我其时太小,没有一点印象。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九五八年之前。因为一九五八年吃大食堂,我和母亲从桐乡书院迁出后,被安置在老街的九甲,住在和许家隔邻的一间临街密不透风的的屋子里,和厥后在镇政府当文书的姚某某的家是正劈面。那时我虽然很小,对当年的情形已经有点印象。

  由于家境窘迫,又适逢饥荒,我从小就营养不良,骨瘦如柴,腿象麻杆。那时叫我的母亲也是实在沒有措施。从大食堂打回来的稀饭,倒不如说是米汤,俯视碗中,能看见自己的模样。无论粥饭,很难填饱肚肠,在那时也不是一家两家,基本都是一样。母亲总是饿着肚子,多分给我一些粥食杂粮。

  在1958年之前,我可以确定,都是和母亲两小我私家在一起渡过的。也正是因为母亲在那艰难的日子里,用她带血的乳汁和她对我无私的爱,我成为母亲一生生育的七个孩子中,唯一的一个最终活下来的孩子。

  写于2022年10月30日

  作者原创,谢绝转载或复制。

春江夜雨

这是真实的故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