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第一百零九章 万世太平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一页很是书 2009 2022-11-30 08:01:00

  唐寅的眼光很不错,他所选定的这块世外桃源面阳向水,周围林木掩映,无论是风物照旧风水,都是极佳。

  现在春景明媚,暖洋洋的春日照耀下来,正照得土坡之上,张鹤龄、唐寅、王守仁三人满身金黄,一副暖意盎然。

  但若看三人的面目心情,却与这盎然美景不大相配。

  王守仁面带惋惜,不住叹气;

  唐寅则是满脸悲戚,神情落寞;

  即是一直充当听客的张鹤龄,现在都是眉头紧锁,嗟然摇头。

  他们三人,显然都陶醉在唐寅的悲凉经历里,难以自拔。

  以至于……

  三人都没有注意到,现在在距离他们数丈开外的茂密林木之中,竟还隐隐现出一个红色身影。

  林木交叠之下,树荫中站的是一个红衣女子,她面若桃李,身似杨柳,生得极是貌美。

  最叫人称奇的,即是她那凝脂般的肌肤,即便现在站在树荫之下,仍旧白得耀眼。

  但这么个美貌的女子,现在的神情,却极是狰狞。

  她紧咬着牙关,目光凶狠狞戾,正死死盯着那土坡。

  她目光所向,正是三人之中,衣着最为鲜明的张鹤龄。

  “寿宁伯,张鹤龄,西山集市之主……”

  口中恨恨呢喃着,她提着利剑的那只手,已在微微哆嗦。

  看样子,她似是随时要拔剑出鞘,朝那张鹤龄冲去。

  “哼哼!”

  但却是在这时,那山坡上,突然传来了一声冷哼。

  这女子眉头微蹙,又凝神望了已往。

  刚刚发出冷笑的,是张鹤龄。

  现在他面对着黯然神伤的唐寅、王守仁,忽地一笑,让唐、王二人都有些惊诧。

  “王主事,本伯爷倒是觉得,你贸然给唐寅的前途宣判死刑,未免太武断了!”

  一言说罢,唐寅和王守仁猛然抬头,面露不解。

  一个苦读数十载的仕子,今生再不能考举应仕,说他前途尽毁,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张鹤龄扭头看向唐寅:“我来问你,你苦读数载,为的只是考科举,入政界吗?”

  唐寅一时没有回过神来,愣了一愣,用茫然眼神望着张鹤龄。

  “或者我换个问法……”

  张鹤龄继续道:“你辛苦念书,所追求的人生报负,究竟是什么?”

  唐寅仍有些迷茫:“理想……

  张鹤龄又解释道:“是想考中科举,尔后当官发达吗?”

  他将话说得直白了些,那唐寅立时反映了过来。

  唐寅已蹙起眉头,连连摇头:“自然不是!我唐寅虽不是身世豪富,但对于钱财,却并没有特此外执念。”

  张鹤龄又问道:“那你是想博一个官身,傲然于世,俯视芸芸白身么?”

  官和民,是完全差异的两个阶级。对那些科举仕子来说,考中进士,有了官身,无异于平地飞升。

  凭这官身,他们简直可以俯视平民,以官老爷自居。

  但唐寅又立即摇头:“我唐寅早在考举前,已是江南鼎鼎有名的青俊才子。不客气地说,无需做官,我也可傲然于世。”

  他这话,虽说有些狂妄,但却无可指摘。

  江南才子的台甫,在这京师或许还不够响亮,但在江南却是家喻户晓。

  这一点,身为后世穿越者的张鹤龄,自然越发清楚——数百年之后,他唐伯虎的名号,怕比之弘治和朱厚照,都要响亮得多。

  张鹤龄继续问道:“那你可曾想过,念书考举,究竟是为了什么。”

  经张鹤龄两次引导,唐寅已将这问题捋了清楚。

  现在他神情淡定下来,将身板挺了一挺,撩开衣衫下摆,颇有气节道:

  “念书取仕,自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说得沉练有力,发人深省,叫人振聋发聩,不禁拍手叫绝。

  那王守仁已欣然抬眸,兴起掌来:“说得好!”

  “不错不错!”

  张鹤龄也拍手应和,颔首轻笑:“不愧是本伯爷看中的人,才雅致望,高风亮节!哈哈,和本伯爷有得一拼!”

  他这话说得底气十足,声量宏阔,竟一路飘向数丈之外。

  而数丈开外的林木之中,那红衣女子已不屑地冷哼了声,嘴里呢喃道:“不要脸!”

  “欺压良善,强掠歌伎。作为权贵,身涉商贾……”

  “这样的人,也有脸说自己高风亮节……”

  呢喃间,这红衣女子手中的宝剑,又被她提了起来,她已将右手放在剑柄之上,随时待要行动。

  却在这时,那张鹤龄的笑声戛然而止。

  他的面目又恢复沉定,似是又有高论阔谈。

  红衣女子咬了咬牙,又将那宝剑放了下来,侧耳继续听了下去。

  张鹤龄又看向唐寅:“你所说的这些,与考不考科举,做不做官,又有何关联呢?”

  “难道不做官,就不能立心立道,继绝学,开太平了吗?”

  张鹤龄的话,说得唐寅一脸怔忡。

  他目光隐有哆嗦,闪耀出的却是质疑之色,似乎他对张鹤龄的话,极不认同。

  相较之下,在唐寅身旁的王守仁,则要直接敞亮得多:“不做官,如作甚生民立道,如何开万世太平?”

  所谓立心立命,继往圣开太平,表达的是对家国天下的继续和使命。

  但想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没有官身却是不行的——区区一个平民,拿什么去影响天地家国,引领万民呢?

  王守仁和唐寅,显然更认同取仕报国安天下这一传统看法。

  但张鹤龄却是差异。

  冷冷笑了两声,张鹤龄摇了摇头:“王主事此言差矣!”

  他又扭过头,遥遥望着唐寅垦出的那块田地:“唐寅虽未得官身,但他简直已开了一条万世太平之道。”

  “嗯?”

  唐寅和王守仁眉头一凝,面露迷惘。

  张鹤龄徐徐抬手,指着那田地里的红薯:“唐寅,你从山间引种红薯,正是做了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事,足以福泽万千生民,养活无数贫苦黎民。”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唐寅,以微笑质问道:“这样的事,算不算为生民立道,算不算为万世开太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