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重生三国之上将军何苗

第七十五章 一体两面

  “后面那四个字...”王允欲言又止,却照旧说出后话:“伯喈公确实不应说出。”

  “老夫说错了吗?”蔡邕继续问道;“子师就能看着袁氏如此跋扈?”

  二人身边都没有旁人,蔡邕也不担忧此话被人听去。

  王允也没有直接回覆,而是从另一事讲起。

  “伯喈公以为,袁氏与之梁窦相比,其势更状,照旧稍为不如?”

  “袁氏不如此二家。”蔡邕如实回覆道:“但若论僭越跋扈,则比窦氏愈甚,若放之不管,不日可比肩梁氏。”

  中兴之后的外戚中,论外戚之势大,则定推邓、阎、梁、窦四家为首,都一时权倾朝野,天下莫不为之顺从。但除梁冀一门外,其余三氏虽最终败亡,却只是诛其首恶,未祸及宗族。

  究其原因,这三家虽多有行废立之事,以独霸朝政,但却从未对天子血脉动过手。而安思皇后阎氏,更是只废过太子,还未到行废立之日,其兄阎显及党羽就被中黄门孙程等人诛杀。

  只有梁冀,鸩杀了质帝刘缵,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王允这是想说,袁氏虽跋扈,却没有到梁窦的水平。

  但蔡邕并不这么认为。

  “他袁氏还不是外戚!”

  不是外戚就敢行废立之事,若等天子稍长,而袁氏女又入了宫,袁氏一定比不上梁窦吗?

  废了少帝刘辩的虽是董卓,但旁人不知,如蔡邕、王允之流可是清楚地知道,董卓怎有本事行废立之事?

  “子师是准备在退隐之前,再服侍几任天子?”

  蔡邕此话颇有些哀其不争的意味。袁氏废了弘农王,蔡邕其时还不是尚书,尚且能骗过自己,可如今他已经成了刘协的臣子,就再也不能对之后有极大可能发生的危机视而不见。

  袁氏即即是日后把自家女子嫁入宫中,立为皇后,也绝不会等到当今天子亲政后,乖乖还政。

  僭越之事就如同一根线,跨过了这条线,就再不会有忏悔的余地。

  “如今子师为尚书令,就觉得自己当不起那骂名吗?”

  当年梁冀被诛灭时,因诛连的人数过多,甚至泛起了朝廷不能为之运转的情况(注)。这样的变故,使得朝廷对地方州郡的控制大为削弱,地方豪强肆意吞并土地,掌控怙恃仕宦的任命。所以,朝廷不得不增加州刺史的权力,用以增强监察各州、郡、国的仕宦。

  蔡邕此问,其意就是在此。

  “可伯喈公所为,就真能起到作用吗?”

  “我只知道,若连我都不敢行此事,旁人亦不敢为!”

  说完话,蔡邕拂衣而去,至于王允听进去了几多,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

  董卓虽是举荐了王允、蔡邕、荀爽等人担任要职,也征辟了多位名士入朝为官,但他知道分寸。除了当日在河南尹府衙见过王允、和在行废立之事前,在蔡府见过蔡邕与曹操外,他并未与所举荐的这些人有过任何联系,包罗今日举荐的王匡、鲍信二人。

  所以,即即是袁术大婚当日,他并未亲自去为其庆贺,袁隗也未为难于他。

  但他与袁氏的对立已成定局,旋门关内外的两路雄师就是明证。董卓知道,他与袁隗、袁氏门生,肯定有撕破脸的一天。两方如今的克制,都只是在期待自己的筹码渐丰,究竟这天下并不是只有袁董两个势力,在两方动手之前,肯定要将其他棋子也逼入这棋局之中。

  董卓举荐为官之人只是幌子,他的底气照旧在于军队之中。对于身世行伍,且历经战阵的董卓来说,也唯有坚城与亲信强军才气让他放心。

  他现在掌握的三支军队中,三千西军是他的亲信精锐,万余并州军也因跟他劫掠平民、盗掘陵寝而上了他的贼船。

  董卓虽掌握了都亭军将校的眷属,可难保这部门精兵不会临阵反戈,究竟普通军士的眷属照旧好好地待在他们的家中,而将校们也纷歧定舍不得自己眷属的性命,“劫质不纵”可是大汉王法。

  所以董卓才会让都亭军开拔旋门关,让其远离京师,再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守,看着这些都亭精兵一二。

  都亭军一走,他手下的人马在这京师中就显得有些不够了,若是公卿大臣们的私兵也能为袁氏所用,那到了要害时刻,就是攻守之势异也。

  但董卓已经早做了准备,只是这其中泛起了一些问题。

  决定废帝、且何苗帮他掌握了都亭军后,董卓就已经派人传信回长安,调原属于他的万余西军东进。如今已过半旬,三辅西军已经接到他的密令,该是征集物资、准备开拔了。留在函谷外的五千劲卒则是期待西军前军到达,一同入函谷,驻洛阳外。

  只可惜左将军皇甫嵩接到董卓的信件后,并不计划追随董卓的脚步,只是允许了董卓,他所掌握的四万余兵士不会资助袁氏。

  联络皇甫嵩是贾诩的谋划,贾诩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一定掌握。

  贾诩本就有盘算,后又从董旻传回的消息中找到了作证,这才气够说服董卓行此战略。

  皇甫嵩的最大的靠山来自他的叔父皇甫规,皇甫规与张奂、段颎并称为“凉州三明”。除皇甫规外,后二人都因攀附阉人得以入三公、授太尉。虽说皇甫规没有攀附阉人,却也没有被阉人构害过,在政治诉求上,边地武人,特别是三辅、西凉的边地武人,与阉人们是有默契的。

  而董卓亦为边地武人,与皇甫家族该是有同一个偏向的目标。

  这些信息都是贾诩本就知道的,但让贾诩决定行此计的照旧董旻的情报。

  中平元年,阎忠曾劝皇甫嵩起兵诛灭阉人,皇甫嵩并没有允许,贾诩这才料定,这位六郡老乡不会倒向关东士族。此事后,皇甫嵩被张让、赵忠以侵占自家宅院、田地为借口,削了其六千户食邑,皇甫嵩也未曾对阉人心怀怨怼。日后,被阉人们派去削董卓军权的就是皇甫嵩,而且何进掌权后,也未曾有过召集皇甫嵩搪塞阉人的念头。

  也亏得董旻以奉车都尉待在京中多年,否则贾诩也得不到这些消息,更无从说起说服董卓行此计了。董旻这奉车都尉虽没有实权,可究竟一ㄇ个二千石,门路自是比在外的董卓多太多。(注二)

  “文和,王匡这步棋真能有作用吗?”

  回到显阳苑后,董卓照旧不放心,找来贾诩问道。

  “我们只要保证其不会倒向袁隗就可。”

  王匡虽是统兵之将,混的却是名士圈子,他能与袁绍交好,却定不会投向袁隗。

  党锢虽除,但受益的名门士族基本都出自三河、豫州、兖州,而大河以北的冀州及青州临河之地豪强士族,却少有人能入朝为官。这些地方与阉人瓜葛颇深,能出仕的也都是何进举荐,与袁氏没有几多瓜葛。(注三)

  当得知何苗往荆州去的时候,贾诩就想着何苗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文和又如何看蔡伯喈为何苗上奏之事?”

  董卓将朝会中蔡邕所奏,及与袁术起的风浪都告诉给了贾诩。贾诩早在何苗受封赏的当日就同董卓说过袁氏此举的目的,董卓想问的是蔡邕行事是为何。

  “好事。”

  “好事?”董卓不解地问道。

  “确是好事,将军可从袁术所举,及袁隗之后对袁术的惩处看出些眉目?”贾诩拂了拂并不算长的髯毛,成竹在胸。“这叔侄所为,透露出一个消息,那就是此二人觉得这是一招妙手,颇为看重此计。”

  “只是,殊不知,此妙手也能为我所用。”

  贾诩的心中已经有了筹谋,他或许能猜出袁氏对何苗要用什么手段,只是袁氏越想动何苗,便越不会轻易对西军动手,而贾诩就越有掌握能从何苗处获得想要的工具。

  注:后汉书中有成文纪录,忘了是在哪一个列传中,之后有时间再翻的时候会再做注解。

  注二:有部门信息说董卓的董氏与董太后董氏是同一支,此事我以在前文做过解释。首先是有史料纪录,董卓曾与董重连过宗,但这并不能证明二家是同一支。

  第一个原因是董卓的身份是边地秦胡,诸侯王不行能娶秦胡为妻,娶为妾也不大可能,最多以为姬妾(歌姬)、婢女。

  第二个原因是董卓父亲的官位太小,凭据时间推算,若董卓为董太后之族,那他父亲不行能仅仅只为一个县尉。

  最重要的原因是,何进当年诛灭董太后亲族时,并没有牵连二千石奉车都尉的董旻。

  注三:此处的前因结果后文还会有提及。

南瓜大大大太大

之前怕是码不出第三章了,书友先看着这章。明天三更,欠美意思。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