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书写吾的历史

中国朝代之唐朝

书写吾的历史 刘玄德公 9628 2022-02-03 12:52:16

  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1]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设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基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6]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7][8]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到达全盛。[9]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10][11][12][13]安史之乱后接连泛起藩镇盘据、阉人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发作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基本。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唐朝领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15][16][17][18][19]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20][21][22][23]。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泛起万国来朝局面[14]。[24]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泛起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25][26],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27]唐朝是其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28]唐以后外洋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文名唐朝

  外文名Tang Dynasty

  别名唐、李唐、大唐

  时间公元618-907年

  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

  国号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33]李渊以尊“隋”为名起兵,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开国统一李氏起源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其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团体的重要成员。[39][33]陇西李氏涌现过如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等著名人物。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子女。北周时期,作为“关陇贵族”(参见词条关陇团体)的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待到北周末年丞相杨坚掌权,才还复本姓李氏[207]。[40][41]

  明人绘李渊像,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起兵建唐隋朝在大业(605年—618年)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加之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民变四起。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式不行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208]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设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今后,李渊册宗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41][208]统一天下唐朝初期,由于经历了恒久战乱,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从隋朝大业初年的八百万户骤降至二百余万户[42]。此外,唐朝的北方领土也受到了来自漠北的东突厥的威胁。其时的突厥势力空前强大,包罗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甚至是中原地域的窦建德、薛举、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地方盘据势力都臣服于突厥。[42][43][44][45][46]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人吹嘘瓦岗军领袖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到唐朝建设时,各派政治力量继续在进行角逐。李渊则以关中为凭据地,不停生长自己的力量,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世民率唐军攻打盘据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九月,薛举死,至十一月,薛仁杲兵败出降,唐军占有陇右。次年(619年)五月,唐又以反间战略动武威豪族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李轨,不费刀兵便尽有河西之地。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击败勾通突厥入侵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至此,唐朝不仅牢固了关中凭据地,而且生长了实力,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209]此时,瓦岗军已瓦解,山东大部门郡县已降唐,幽州的罗艺也归附了唐朝。中原地域另有洛阳的郑帝王世充和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局势力。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击溃郑夏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197]。窦建德被正法后,其余部刘黑闼起兵反抗,旋即被李世民、李建成击溃,盘据鲁南的徐圆朗、盘据冀北的高开道相继败亡。唐朝统一了河南、河北、山东地域。[209]武德四年(621年),盘据江陵的萧铣被唐将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同一年,岭南地域的豪族冯盎降服,虔州的林士弘被唐军击败。岭南各地纷纷臣服。江淮地域的杜伏威早在武德二年(619年)便已降唐。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入朝,其部将辅公祏便于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起兵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209]到武德七年(624年),除盘据朔方、依附突厥的梁师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国建设起了统治。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乘突厥衰乱,派兵攻灭了梁师都。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初局势平定后,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了内部斗争。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李建成、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被迫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九日,李渊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48][208]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从隋末民变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黎民生活;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徵等诤臣;接纳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再起,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会泛起了较为安宁的局面;并鼎力大举平定外患,尊重边族民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49]在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配合努力之下,泛起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快速生长、社会安宁、武功兴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是为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厥后的开元盛世奠基了厚实的经济基础。[

  永徽之治:永徽之治牢固皇位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黜,太宗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六月一日,李治即位,即唐高宗[211]。次年改元“永徽”。

  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653年),高宗借房遗爱等谋反一案,将诸宗室、勋贵中的阻挡势力一网打尽,牢固了自身的皇位。永徽六年(655年),力排众议,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即武则天)为后,并借机攻击顾命之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真正做到大权在握。大行文治高宗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未便于黎民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51];又常引刺史入阁,问以黎民痛苦;不许京官及外州进献鹰隼及犬马。[51][52]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执法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宁,黎民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53][54]四面扩张在文治天下的同时,高宗一朝继续扩张征战,史称“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212]。永徽元年(650年),唐将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高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高宗袭位后,还连续对西突厥用兵。显庆二年(657年),唐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远袭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生擒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西突厥亡。高宗在西突厥故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龙朔三年(663年),唐将刘仁轨于白江口之战大北百济、倭国联军于,同年百济灭亡。总章元年(668年),唐将李勣等率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高宗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人口也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

  唐高宗时领土武周代唐高宗在位后,武皇后逐渐参预朝政。武则天原为太宗的秀士,太宗死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她“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因身体原因让武皇后协助处置惩罚朝政,她因此得以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55]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因李显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时将东都洛阳(唐太宗时营建洛阳宫,[56]唐高宗于657年改之为东都洛阳[2][3][4][5])[4]更名为神都。[57]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即天子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天子。[58][59][60][61]同年,增设北都太原为陪都。[200][199]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获得进一步完善;她开创殿试和武举,[63]攻击关陇团体,鼎力大举提拔科举身世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许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等地的士人获得提拔,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64]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其时释教大兴,该时期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龙门石窟为其代表。[65]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66

  唐室复辟在夺位的历程中,武则天放肆杀害唐朝宗室,即位前后又兴起“酷吏政治”。待到在位末期,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将领敬晖等发动神龙政变,欺压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社稷、宗庙等恢复永淳以前旧制,将神都改回东都,废北都,恢复了两京并重的花样。[62]中宗复辟后,一直受到妻子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旧党如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敬晖等先后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则曾要求成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同谋鸩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欲侵犯相王李旦。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70][71][72]开元盛世主词条:开元盛世睿宗复位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决定让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次年,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其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朝廷内斗。[73]

  唐玄宗玄宗登位后,致力于整顿此前遗留的诸多弊政。在政治上,他提拔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韩休、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糜烂的吏治,并建设了一套监察制度,精简权要,淘汰冗官,设采访使生长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权力增大。[74][75][76]经济上推崇节俭、抑制释教,并几近疏弃的义仓制度,又通过括户等手段缓解土地吞并导致的逃户问题。[77][78]军事上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并兴复马政,对外收复了辽西营州及唐睿宗时期赏给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并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韦、靺鞨等政权。[79][80][81][82][83][84]西域方面吞并巨细勃律而且攻灭突骑施,塞北政权方面降服复国的后突厥,后又扶持回鹘剪灭后突厥。[85][86][87][88][89][90][91]开元十一年(723年),唐复置北都太原,然而“三都留守,两京每月一日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可见北都与长安洛阳两京的职位不等,是为陪都。[62][92]玄宗统治下,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93][94][95][96]历史上的今天:这天去世的窝囊老头,却是令唐朝渡过难关的真英雄

  安史之乱主词条:安史之乱、藩镇盘据、奉天之难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自得满,开始放纵享乐,今后忽视国是。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越发沉溺酒色。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松弛。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泛起了阉人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97][98]唐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此领土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其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从而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禄山最为著名。[99]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糜烂、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在东都洛阳自称大燕天子,年号圣武。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睢阳太守许远等人率领军民坚守大运河咽喉、江淮屏障睢阳(今河南商丘),在睢阳之战中力阻前后叛军数十万人。长达十个月之久,使唐朝能够抨击,从容收复两京。[100]同年增设凤翔、成都两座陪都而形成五京制花样,宝应元年(762年)后结束五都制。[62]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今后由盛转衰。今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吞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安史之乱战后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盘据的现象形成。唐代宗时,刘晏革新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唐德宗任用杨炎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发生了连续五年的奉天之难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认可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今后盘据局面进一步深化。假设历史·唐朝不重用胡人能否制止安史之乱

  元和时期主要的盘据藩镇元和中兴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阉人掌权、禁军兵权甚至天子的拥立都由阉人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甚至独立于中央的治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之一。

  唐德宗死后,经过了唐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阉人支持的唐宪宗登位,其即位后,经常阅读文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文献,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模范,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十五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革新,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结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101]同为首都失守,为何唐朝安史之乱后能逆风翻盘,而北宋却全线瓦解

  宦祸党争主词条:牛李党争、南衙北司之争唐宪宗晚期,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党争局面。这两个“朋党”在厥后划分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其斗争越演越烈,使阉人越发得势。牛、李两党相继涉政,史称“牛李党争”。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与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阉人,但以失败告终。尔后,阉人(北司)团结一致;以宰相为首的群臣(南衙)唯有借藩镇军力反抗阉人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阉人相冲突的种子

  振兴国势唐武宗统治时期主词条:会昌中兴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在阉人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继位,改元会昌。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阉人的势力相对被削弱了。对于阉人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接纳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了阳为,实则冷淡的手段。[102]

  李德裕会昌二年(842年)四月,阉人仇士良见唐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畏惧阉人失去权势,于是便散布蜚语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用度,欲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于是拿出君主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部署,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103]仇士良的阴谋被揭穿后,只好惊骇地向唐武宗谢罪。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接纳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获得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便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官。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局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崇信玄门,禁止玄门以外的释教、景教等,故在释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之一,史称会昌灭佛。唐宣宗统治时期主词条:大中之治唐武宗死后,阉人选择光王李忱(原名李怡)继续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外貌上是容易被阉人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抑制阉人势力,攻击非法权贵。宣宗在位期间,勤俭治国,注重选拔人才。文化上,再次尊崇释教。宣宗时,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挣脱吐蕃统治,驱逐了河西地域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都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上将尚恐热交战,大北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后使朝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黎民日渐牢固,使本已衰败的朝政泛起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发作寇乱。[104]走向衰亡唐朝后期,战争不停,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驾崩,唐懿宗即位,国内随即发作大规模民变,其中以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元年(860年)的裘甫起义、乾符二年(875年)初至乾符五年(878年)的王仙芝起义与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的黄巢之乱最具代表性。而在经济重地江南地域遭受黄巢之乱攻击后,唐朝的经济基础被打破,阉人所治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阉人争权不停。唐僖宗死后,其弟唐昭宗继位,决定迁都洛阳。

  王仙芝、黄巢起义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阉人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阉人。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兴兵攻陷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203]之后将唐昭宗杀害。[204]天祐二年(905年),朱温放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域失利,所以提早欺压唐哀帝禅让。[105]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领土领土规模主词条:唐朝领土唐朝的极盛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其时唐朝国界东起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域(唐在中亚有羁縻州安息州),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在极北处有羁縻州玄阙州),南抵越南顺化一带[107]。[40][24][110]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后突厥反叛,攻陷漠北。[108]武周时期短暂归降,但不久复叛。[109]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加入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域,而河套地域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统领。[19]晚唐时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域,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866年)击溃吐蕃,重新买通丝绸之路。

  行政区划主词条:唐朝行政区划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外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都市品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工具,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花样。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111][110][112]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许多,为有效治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划分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多数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多数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40][24][110]

  道治所辖地关内道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多数护府河南道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都(洛阳)、河南府、宋州、汴州、孟州、陕州、郑州、虢州、汝州、许州、蔡州、陈州、颍州、亳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河东道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太原府、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单于都护府

  怙恃官制道置视察使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乡:耆老;五里一乡里:里正;五保一里村:村正;一自然村为一村保:保长;五邻一保邻:邻长;四家一邻坊:坊正。都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

  执法制度唐朝执法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划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增补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规则(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凭据隋朝《开皇律》,参照《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编而来。[114]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注释,写成《律疏》,与《唐律》合称为《唐律疏议》。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唐玄宗时始修《唐六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唐朝执法将谋反、谋叛等阻挡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十恶”大罪,对朝廷的延续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关土地私有权的条例,维护了经济基础。贵族、富人、权要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执法掩护,在与庶民冒犯同样的执法下可减刑或免刑

  唐朝名臣经济农业唐朝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较前代有新的进步。曲辕犁就泛起在唐朝。还泛起了新的浇灌工具水车和筒车。唐初,有纪录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117][118]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到达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迁,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121

  曲辕犁手工业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直接治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卖力武器的制作。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另有铸钱监和冶监等官制。[123]官营手工业的产物一般差池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123][124]唐朝手工业较前代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生长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增强着各地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唐代商业都市与手工业物产漫衍图钱币唐朝建设后,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125][126]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职位。同时,又继续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钱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钱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罗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钱币和金属钱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钱币制度体系。[127][128]

  开元通宝唐朝政府不停出台严厉攻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执法,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停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生长中恒久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体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停恶化。[127][129]唐代多数会中泛起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盘据,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到达开元盛世的水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