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言情

西沙河

二十六

西沙河 和一宣 2064 2021-11-20 12:36:39

  耿常青家的西边是一条清澈的河,河岸和河底是白如珍珠细似砂糖的沙,人们都叫它西沙河。小时候,西沙河是耿常青和小同伴们的天堂。夏天,他们在河里洗澡,捉鱼捕虾,去偷河滨人家种的花生和苹果;冬季,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他们在冰上追逐打闹,弹滑溜蛋,划跷跷板。对于大人们来说,西沙河是“母亲河”,是浇灌农田的水库,是牲畜饮水的水缸,是妇女洗衣的水盆,是盛夏纳凉的“水吧”……

  离开家的人要么是像耿常青这样因为考了学成了城里人,要么是有城里的亲戚资助酿成了城里人,要么就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如果不是没了措施谁愿意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故土呢?纵然离开了家乡,纵然可能再也回不去,离开的人也永远不会忘记家乡,不会忘记小时候的玩伴,不会忘记那条承载着欢喜的西沙河。

  耿常青也经常想起西沙河。无论是他的清新的小散文,照旧气势磅礴的杂文,又或是细腻悠长的小说的灵感,基本都是来自于这条流淌在他心底的西沙河。小时候,耿常青曾经顺着西沙河一直往下走,他想知道西沙河的尽头在哪里,他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了哪里,直到天黑他也没走到尽头。

  又累又饿的耿常青开始往回走。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河沿上休息。河沿上有人家种的花生,耿常青顾不得怙恃的“谆谆教导”趴在地里像田鼠一样“偷吃”起来。

  如果非要说出一种“像样”的“家用电器”,手电筒应该是最好的代表。白色的“外衣”,均匀漫衍的竖纹,常用的是两节电池,“加长”版的有三节电池,电力更持久,拿在手里也可以做“武器”。

  耿常青家里的手电筒已经生了锈,而且还烂了几个小洞——筒子里面的电池时间久了没换侵蚀了并不厚的铁皮就成了这个样子。耿常青的怙恃就是拿着这样的手电筒随处大叫小叫的寻找着他,村里人也资助去找,一时间,漆黑的夜里随处是星星点点的灯光。

  睡着了的耿常青哪里知道家里人焦急的心情?他盖着一片人家盖柴火的破塑料布呼呼大睡,睡梦中他正在西沙河里愉快的洗澡……

  “这是谁家的小孩呀?”耿常青睡得正香被一阵声音乱醒,他揉着睡意朦胧的眼睛看着眼前的人。

  几个早起干活的老乡看见了睡在地上的耿常青。

  “你是哪里的啊?孩子……”一个老者慈祥的望着他,声音轻柔。

  “我是长兴村的……”

  “哎吆,那够远的啦——你咋跑这里来了?”

  “我出来玩……就到这里了!”

  “你家大人肯定急坏了!——拴住,你赶忙回家拿点吃的!然后送这孩子回家!”老者付托着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被叫做拴住的年轻人立刻朝着村子里跑去。

  耿常青站了起来。

  “三叔,这孩子吃了我家的花生!”一其中年妇女看见了耿常青旁边的花生秧,惊叫起来。

  “你叫唤啥?不就是几棵花生吗?——你去我家地里拔,你想拔几多就拔几多!”老者气呼呼的训斥那个妇女,妇女一看老者生机了,没敢再说话。

  “老爷爷,我回家让我爸爸给大姨送花生!”

  “哈哈!这孩子一看就不是那种坏孩子!——等会你吃了饭让我儿子送你回家,回去之后恐怕会挨揍哦……”老者微笑着说道,耿常青脖子一挺:“做了错事就应该接受处罚!”

  “好孩子,好孩子!”老者对耿常青大为赞赏:“你长大了一定能成大事!”

  拴住拿着饭回来了。

  “谢谢叔叔!”

  “慢点吃,不着急!”

  “小青!小青!”妈妈的召唤从远处传来,耿常青的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下来了:“妈妈!妈妈!”

  耿常青的爸爸妈妈的眼睛都是红肿的。

  “小青!你咋跑这里来了?我和你妈妈找了一夜!”耿爸爸一看见耿常青就是一顿数落,他扬起手要打耿常青,老者跨了一步挡在了耿常青前面:“孩子跑出来是差池,但现在你们要做的不是打他,而是让他把饭吃完,听听他为什么到这里来……”

  “是!是!”耿爸爸“借坡下驴”:“您老说的对!请问您怎么称谓?”

  “不才姓黄名承……”

  “黄叔……”

  “哈哈!你这个称谓很容易让人以为咱俩是皇亲贵族!”老者捋着花白的胡子哈哈大笑起来,这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马上缓和了下来。

  耿常青有了黄承爷爷的“呵护”自然制止了一场“痛彻心扉”的“男子单打”,黄承邀请耿常青和他的怙恃到他家里坐坐,耿爸爸觉得有些唐突,黄承却不这么认为:“唐突?有啥唐突的?我喜欢小青这孩子!走,去我家里坐坐!”说完,黄承拉起耿常青的手就走,耿爸爸无奈,只好跟在后面:“那就叨扰了!”

  不知为何,今天的耿爸爸似乎是被“文人”附了体,他说的话都文文绉绉的,像是读了许多书的“儒人”。

  耿常青也觉得爸爸今天跟平时纷歧样,他奇怪的望着爸爸:“爸爸,你今天咋了?”

  “呵呵!——平时那些词用不到——今天用上了,还不错!”

  耿常青似懂非懂的点颔首。

  黄承老人的家在他们村子的正中央。他家的大门外面栽了一棵槐树。

  “这棵槐树是我爷爷的爷爷栽的,距今已经有差不多五百多年了——”

  黄承老人似乎是说给耿常青听的,也似乎是自言自语。

  他家的大门很古老,是比平时见过的大了不止两倍的青砖垒成,虽然造型并不“华美堂皇”,但年代感很是强烈。

  进了院子,一排同样是大个青砖垒成的屋子坐北朝南,窗户照旧那种木质的竖条,竖条上贴着泛黄的纸。

  “这院子真漂亮!”耿常青一进院子就喜欢上了,他忍不住赞叹道。

  “是吧?你也看着漂亮?——”黄承笑着捋着胡子。

  说实话,耿常青的爸爸妈妈并没有觉得这个院子有多好——屋子那么矮,砖头那么大,窗户那么小,有啥好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