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玉瓷引

尾声

玉瓷引 宋一岚11 1485 2021-07-08 17:04:48

  1939年,顾七重逢织瑾,将一袭嫁衣染布转交给她。染布上繁复的纹路,是织瑾爷爷从白族祖先那里继续的古老文字加工而成,是织瑾曾经唯一认识的文字。

  她这才得知,她的怙恃并非弃她而去,而是双双投身抗战事业,隐姓埋名。而爷爷的染坊和顾家成衣铺,竟一ㄇ乌镇上海情报中转的重要一站。

  爷爷烧的那一把火,是这位老人一生中唯一的自私时刻。他不愿孙女坎坷不幸,他只愿她得他人庇佑,富足一生。

  爷爷和织瑾离开后,整个乌镇再没有白族人,也再没有人明白这种暗语。随着战事紧急,这一位置越发不能空缺,顾七走投无路,只得来找织瑾。

  “顾年老,你救过我两次。”织瑾说,“我不会辜负怙恃爷爷,也不会辜负你。”

  顾七说,绀蓝是洋人,有他的身份做掩护,我们的事情会顺畅许多。

  织瑾定定地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此外都可以,只有绀蓝,不行。谁都不能碰他。

  她回家越来越晚,拼了命地学习种种技术,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洋人。每日她精疲力竭时,唯一的慰藉就是那间湿润阁楼里的一盏青灯。

  直到那年除夕夜,她发现有人跟踪她。那天她游荡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万家灯火亮起,她却再也不敢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

  她一夜未归。越日,她带顾七一起回了阁楼,掉臂心脏处撕心裂肺的剧痛,若无其事地对那小我私家说:“绀蓝,我要搬出去了。”

  1941年,向织瑾身份袒露,被捕。同年,向织瑾被秘密处决。

  而顾七不知缘何,竟逃过一劫。他连夜离开上海,只带走了一些随身细软,两个木盒,几尺染布。

  1986年,顾七重回上海,同年,又逢阿特利。他终于能放心将木盒和染布交付于他,了却故人心愿。

  阿特利带着木盒和染布去了云南。那里是扎染之乡,有遮天蔽日的蓝印花布,和许许多多像织瑾一样的白族人。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自一位白族老人那里学会了白族文字,看懂了织瑾留给他的几尺染布上,最后的话。

  致绀蓝:

  见字如晤。

  纵然你曾言你姓阿特利,我仍喜欢称你为绀蓝。或许是因为,阿特利属于英国,而绀蓝只属于我。

  这些话,清醒时我是决对不敢说出来的,可是以古文做掩,没人知道我曾说过这些话,也没人知道我曾爱过一小我私家。

  选择了这条路,我已有一生坎坷多艰的觉悟。这匹布我会留给顾年老保管,也许有朝一日,它会在颠沛流离之后,辗转来到你身旁。

  ——这样一想,突然有些平白嫉妒它。

  绀蓝,有些事,我仍想让你知道。

  我喜欢蛋黄莲蓉馅儿的月饼。

  我喜欢加许多红糖的桂花糕。

  爷爷救过你,而你救过我。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你可不许耍无赖。

  另有,我最喜欢绀蓝色。

  织瑾字民国三十年十月初十

  突然脸上传来痒意,我伸手一摸,满手湿润。

  “我找不到她的骨灰。”阿特利老先生轻抚着怀表中织瑾的剪影,“顾七说,她是在晚间九点二十七分被处决的。而这只表,正是在九点二十七分停止转动的。”

  “我的衣服悦目吗?”他突然腼腆地笑了笑,“这是织瑾留给我的那匹布,缝缝补补正好一件衣裳。”

  屋外风乍起,一方蓝印花布迎风飘舞。阿特利老先生起身歉意地一笑,说,起风了,我得去收布了。

  他的身影挺拔,法式很稳,背影消隐在一方飘摇的蓝布之后。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回程后,我乐成完成了论文,又写了一篇关于他们故事的随笔发到网上,之后便将这段影象封存。谁知到了2016年,一家报社不知从哪里翻出了这篇随笔来,兴致勃勃打电话邀约,问我是否有兴趣为他们引路,去看一看这位英国老绅士是否尚在人间。

  一路奔忙到了周城,老屋尚在,不见主人。周城的人说,那位英国老先生在2004年的冬天去世了,生前有遗嘱,除两只木盒,一件旧衬衣带进黄泉外,其余全部捐赠。

  这天风盛极,满街巷的染布迎风飞翔。

  我突然想起那年诀别,他背影挺拔,脚步很稳,看蓝布的目光很温柔。而那被风吹起的布的影子,仿若一少女,在蓝布后悄悄探出头,笑意盈盈地唤他,绀蓝。

宋一岚11

写下这个故事最后一个字时,窗外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是我今年见过的第一场黎明。   停笔后有点心酸,闭眼想了想,仍觉得这是最合适的结局。   织瑾,绀蓝,顾七,爷爷,他们的选择都无关对错。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由不得我。   花火首投,望你喜欢。————————————————————吾佟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