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贵和堂

第三章 风水

贵和堂 天元日月山 2295 2021-05-28 20:05:52

  媳妇赵香的父亲——赵老爷子,是同治末年的武举人。

  虽然,棍棒上得了个武举人的功名,但老爷子没怎么念书,只会歪歪扭扭写个自己名字,认得一些简朴,少得可怜的几个汉字。

  影响了仕途,老早就返回了乡下,守着几十亩田产过活。

  赵老爷子膝下四男两女,六个子嗣,大多与贵和堂董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儿子赵大郎自幼学习中医,懂药理,现在打理着董家,山里收购药材的生意,连带着诊脉行医。

  两个女儿当中,小女儿赵香嫁给了董善政,大女儿则嫁给了王家老大。

  三儿子赵三郎,书读得最好,嫌父亲取的三郎这名字不雅,给自己改了个‘赵尚文’的雅号。

  打理着董家,省城芙蓉街的店肆——聚贤楼茶庄。

  赵老太爷最为痛爱的是老儿子,赵四郎,可谓是潜心尽力,从小就亲自教授他拳脚功夫。

  赵四刚刚懂事儿时候起,老爷子就手里拿着柳条,督促他练功夫。

  每天扎马步、打树桩,那是必不行少的作业。

  稍微练得欠好或是偷懒了,老爷子手里的柳树条子,没头没脑地抽打下来。

  从小到大,都不知打断了几多根柳条。

  赵四的一身功夫,可说是赵老爷子,这样逼着练出来的。

  原本指望这个老儿子,能和他样靠功夫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

  谁知,这个老儿子大了以后,却吵着闹着的要去学做生意,自己跑来找姐夫董善政,软磨硬泡,谋了个寺库掌柜的差事,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如此一来,赵家就只剩下老二,赵二郎在家打理田地。

  每到农忙时节,经常听到赵老爷子的牢骚;

  “这些个吃里扒外的兔崽子,白面馍馍养大了你们,却是给别人家养的哩!”

  不外,牢骚归牢骚,董、赵两家人照旧走得很近。

  每到春耕秋收的农忙季节,董家都市派来长工伙计,先是资助赵家拾掇好地里庄稼,然后才返回忙活董家自己的田地。

  而每次董家派人来资助,赵老太爷总是这样嚷嚷着;

  “俺家又不是雇不起长工,用不着他董善政来献殷勤。”

  不外,赵老爷也只是这样说说而已,却没有打发来人回去的意思。

  派来的人知道老爷子的脾气,不用付托就下地忙活起来。

  赵老爷子也就心安理得,坦然受之了。

  用他的话讲:“你董家用着我的儿子哩,老子用用你的长工,也是天经地义。”

  正因如此,赵家从来没有招聘过农忙短工。

  董家开办的众多店肆生意,既多又繁杂,也确实需要几个,知根知底的人资助打理。

  今儿个到贵和堂送奶妈过来的,就是赵家老大的媳妇——赵苗氏。

  董老太太殷勤地招呼着,付托下人们张罗酒菜,面带嗔怪的数落着赵苗氏;

  “大老远的路,还劳烦你亲自跑这一趟,也不是小年纪的人了,当心身子骨要紧。”

  “都是实在亲戚,应该的。”

  面对董老太太,赵苗氏只是浅笑,诺诺的应着。

  这会儿,老太太却已是话锋一转,笑着说道:“既然来了,就多住些日子再回,人我收下了,替我谢谢娃儿他大舅。”

  “老太太满意就好,还怕入不得您老的高眼哩!”

  赵苗氏顿感轻松的说道。

  “瞧你嫂子说的,这样好的人儿,打着灯笼都没出找去,哪有不满意的原理。”

  董老太太笑着摆手,接着说道:“有日子没见赵香了吧!你们姑嫂亲热去,不用陪我这老婆子,怪闷的。”

  赵苗氏起身告退,领着香椿出了上房厅堂,往赵香住着的夏房而去。

  香椿是新来奶妈的名字,她的到来,在贵和堂引起一场小小的风浪,进而影响了董家少爷,董七女娶亲的数量。

  董老太太一口气给孙子订了四门亲,说是要够打一桌牌的,省的媳妇进门以后没事干,整天相互拌嘴、唧唧,让人不得安生。

  董七女是吃着奶妈,香椿的奶水长大的,直到嘬着的**没有奶水,才松了口,那时,他已是四五岁的孩童,

  大姐金枝已经嫁人,父亲董善政在张罗着扩建宅院。

  贵和堂扩建宅院这事,是董老太太拿的主意,依然和董家的香火延续有关。

  虽说儿媳妇赵香,不负所望,好歹算是给董家添了个男丁,但以后的几年,却再没闹出啥消息。

  几经周折的董老太太,依然未能改变,董家一脉单传的现状,哪里肯就此善罢甘休。

  不知是哪位婆娘给老太太出的主意,说是,不如请个风水先生来瞧瞧,是不是董家的风水有问题,所以才会人丁不旺。

  风水,或者说是掌控风水的阴阳先生,在民间看来,是个神乎其神的存在。

  老黎民所认知的风水,应有尽有,天文地理人事百态,可谓无所不能的神奇。

  董老太太想要用这门古老的学问,解决董家现有的尴尬状况。

  孙子董七女四岁那年,春月,董老太太请来位,声名在外的风水先生。

  从祖坟到宅院,细细地详查起来,想要找出董家人丁不旺的泉源。

  那位显得有些消瘦的风水先生,很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派头。

  经过一番细致的勘察之后,他告诉董老太太,说董家祖坟的风水好,问题出在贵和堂这座宅院上面。

  风水先生给董老太太出了个主意,在正房厅堂的后面,加盖一层院落,作为后罩房。

  前面加盖一层院落,修建门脸朝北的倒座房。

  现有的街门改成中门,制作成垂花门的样式。

  新街门要开在前院中轴线上,门内要重新修建影壁,镌刻五福临门的图案,说这样的宅院结构,可聚敛阳刚之气,利子孙。

  对于风水先生的这些说辞,董老太太自是深信不疑,重金谢过了这位风水先生,便决定凭据先生的指点,扩建贵和堂这座大宅院。

  董善政欠好违背老太太的意愿,况且,对于董家来讲,扩建宅院的用度,算不得多大的花销。

  董老太太付托之后,董善政便召集人手,开始轰轰烈烈的筹备,扩建贵和堂。

  扩建贵和堂,最先破土动工的是‘后罩房’。

  雇佣石匠进山,开采来所需的青石条料,县城四周窑场里订做了砖瓦……

  庄户人看来,董家这样大兴土木,是种不须要的浪费。

  贵和堂西侧的邻居,因为董家扩建贵和堂,断了收支的门径。

  董家找来地保,以双倍的价钱,买下那家的院落。

  随后另开门径,好好的四合院做了马圈,正房厅堂分给长工居住,院里养上鸡鸭鹅狗猪,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家邻居也得了实惠,另外找到一块地方,修建土坯新房,余下的银两,还添置了几亩田地,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两家各取所需,都到达了各自的目的,可谓其乐融融皆大欢喜。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