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流水三卷之塘南东路

第二十七章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流水三卷之塘南东路 程胤麟 1060 2021-11-30 16:57:27

  雪慈塘的四周种了一圈桃花树。一圈粉色围住了碧波激荡的池塘,如同十七八岁的少女涂了粉黛眼影的明眸。桃花的香气乘着春末夏初的暖风,熏得游人尽陶醉。

  雪慈塘四周再外边,列着四个修建,如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般,镇守着这一方春水涟漪。

  北边是镇政府,红墙白楼,一米高的红墙,三层高的白楼。楼前院子里正中地方有个国旗台,十几米高的旗杆顶部,鲜艳明亮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南边是雪慈庵,黄墙黛瓦。庵里香火缭绕,晨钟暮鼓,常有诵经之声,诵经的是三个师父。老师父法号正是雪慈,人称雪慈法师。两个小的法号慧因和慧空,都是十四五岁,都是雪慈法师收养的孤儿。庵里另有一座五层高的木塔,逐层登高,凭栏远眺徐镇风物,别有一番动心景致。

  东边是雪慈公园,三四万平米的面积,林荫小道上丛丛灌木,参天古木,小道两边是草坪,草坪上有喷泉假山,有健身设施,有徐镇名人画廊,革命先辈程飞白、外科华佗仲剑平、钢笔画大师傅庆徐、花鸟画名家周之冕等皆有图文介绍。小道尽头有座雪慈亭,立于亭中,可赏雪慈塘,可钓塘中鱼,可嗅塘畔桃花香。

  西边是徐镇菜市场,这块地方两千年前曾是盐铁专卖的官府集市,四围设有垣墙,成串的五铢钱叮看成响,五百年前曾是春蚕食叶响回廊的县试考场,一百年前曾是明镜高悬明察秋毫的官府衙门,五十年前曾是用饭不花钱放开肚皮吃的公社食堂,三十年前改成菜市场,重回两千年前热热闹闹的集市风貌,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占地六七十亩,照旧很大,四面皆有门。

  程国平骑着他的大运摩托车,带着程小正,追风逐电突突突突骑到了徐镇菜市场的大门口。

  门口两边有几个摆地摊卖蔬菜的老人,父子俩从中间穿已往,走进了菜市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喧哗。小正照旧第一次来这儿,服装店酿成麻辣烫店之后,程国平经常要来采购食材,逢着周末的话,就把小正带来,一为开阔他的眼界,不能整天圈在麻辣烫店那一亩三分地里,也得出来看看外边的世界,二为锻炼他的胆识,学着跟三教九流种种人打交道,三为多个提菜的小追随。

  东市卖瓜果蔬菜,西市卖鸡鸭鱼虾,南市卖猪肉牛肉,北市卖熟食烘焙。小正的鼻翼抽动了几下,嗅到了空气里种种混杂在一起的味道,鱼腥味,肉腥味,豆腐的酵香味,青菜的泥香味,熟食的卤香味……

  小正手上提的工具越来越多,一袋青菜,两捆菠菜,一袋鹌鹑蛋,两根胡萝卜。幸亏都不重,真正比力重的欠好拿的都在程国平手上。有时候要买的菜许多,程国平也会把一袋油面筋或者两棵花椰菜放到小正怀里,让他先带出去在门口摩托车边上等着。来的次数多了,也就不担忧他迷路了,至于走失也不行能,程国平一直看着他走到菜市场大门口,走到摩托车边上,时不时的还要看几眼,而且一般都是采购的食材差不多快要齐全的时候了,小正也等不了几分钟。

  买完菜,程国平又骑着摩托带着小正突突突突回家去。

  小正坐在后边,怀里横抱着一大袋油面筋,或许一米长的塑料袋,小正看着路两边的店肆,没注意到自己的几根手指头已经抠破了塑料袋,抠出了一个差不多拳头大的洞,油面筋一个接一个的鱼贯而出掉了下来。等到小正发现的时候,摩托车已经骑出了两三百米的路,沿路撒了至少有二三十个油面筋。

  程国平停下车,无语地看着小正,“做么事,你说你还能做到么事?”

  小正气急松弛,扭头走去。

  “你去哪?”

  “我回家了!我要离家出走!”

  “回来!你离家出走也要先把地上这些油面筋给我捡起来。”

  “都掉地上了!又不能要了!”

  “虽然不能要,我是叫你全部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

  有时候小正嚷嚷累死了饿死了,程国平就先带他去菜市场旁边的王四酒家吃碗大排面,或者去菜市场劈面的阿狗肉串吃点羊肉串,就当是给小正的辛苦费,否则小正下次就纷歧定乐意来了。

  父子俩吃的时候提前商量好了,回家事后不能和林秋园说适才吃炸串的事,半句都不能提,绝对不能走漏风声,否则父子俩都得挨骂。吃完了还得喝瓶水,否则一开口林秋园八成能闻出来孜然肉香。

  厥后林秋园对父子俩的开小灶习以为常了,也懒得检查懒得骂了,程国平也就带几串炸鸡柳回去笑嘻嘻地喂到林秋园嘴里。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