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第五章 菜市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陶荃 1704 2020-12-14 20:25:14

  粮市往北就是菜市,是集市最长的一部门,差不多占了五分之一。

  夏秋当地菜居多,农人在果树下随便种点辣椒、茄子、豆角等时令蔬菜都吃不完,多余的拿到集市无论贵贱都市处置惩罚掉,愿意种菜的究竟是少数。

  小镇河对岸有个乡村,由于渭水绕村而过,土地湿润,西红柿、黄瓜、草莓等但凡温带能长的都可以种出,是供应当地蔬菜的种菜大村。除了冬季。初冬到来年春末,小镇褪去绿色的时候,农人能卖的基本只有窖藏的土豆、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大葱等品种。这期间的蔬菜由菜市井供应。

  夏天的菜市井是辛苦的,和当地农人自种的菜再怎么竞争也降低不了成本,而且夏天损耗严重,菜市井只能在品种的齐全水平上下功夫。当地菜虽自制但品种少,买趟菜兜兜转转找很久,而菜市井处可以一次买全,结账的时候再让点零头,完全都能拉拢住一批熟客。冬季当地菜退市的时候他们就得了意,天越冷菜价越高,即方便储存利润空间还大,有时涨价最狠的年关绿菜价钱能凌驾猪肉。

  由于小镇的传统是正月不开集市,而正月正是吃喝玩乐的时候,因此年前要囤积至少半个月的蔬菜。腊月便成了菜市井生意最好的时间。

  如果年前有大规模降雪封路,从南方进入市区的路线受阻,那整车的蔬菜都市延误在路上,市场只能出售囤积的一点储蓄菜。蔬菜价钱会立马大涨,菜市井再加一层运输成本和利润,到集市出售时价钱已经高到咂舌。

  记得有年一进腊月就连续下雪,路面一直结冰,汽车轮胎都上了防滑链。年前蒜薹、辣椒、香菜、芹菜、韭菜等绿菜迅速凌驾10元,而猪肉也才10元。过年一家人正是享受美食,招待亲朋挚友的时刻,想不丰盛都难。蔬菜就被抢购,越抢价钱越高,这是我最早经历的抢购商品,屋子都是厥后的事。

  菜市井都是当地人,只是常年经营蔬菜,就从农夫酿成了职业商贩。

  30年前他们的父辈坐班车托运蔬菜,到他们时开三轮贩菜,这频频回小镇留意到他们中已经有儿子接班,贩菜车换成了能折风挡雨的五菱。摊位也从露天搬进了商铺,作为最早一批赚了点钱的人,在新街修建商铺的时候菜市井差不多人手一套。二层住人一层卖菜,每天都可以开张摊。于是蔬菜市场最先随着菜市井搬到了新街,追随搬迁的另有醋、豆腐、小吃等人气行当。

  小镇人口味偏酸辣,喜好面食,醋是不行或缺的调味品,尤喜当地酿造的高粱醋,用饭可以没菜但必须有醋。以现代的评判尺度,小镇的三家醋商无不都是老字号,祖传许多辈的工艺,保持着几百年稳定的口味特色。厥后看张艺谋的《红高粱》,发现酿酒的局面和小镇人酿醋的平分秋色,只是发酵曲差异。

  由于不添加防腐身分,酿造醋的保质期只有几天,因此和高频消费的蔬菜摆在一起。有时去集市的农人并不买菜,而是专为打醋。小镇的醋没山西陈醋酸,比镇江香醋醇,端起一碗直接干掉不会有任何不适,反而能刺激肠胃消化。

  在市里上高中时,偶尔会遇到路边推车叫卖的“小镇醋”,我都市开玩笑般的上去问问,是小镇哪家的,我是小镇人怎么没见过你之类的玩笑。几家醋商都是传统手工酿造,当地供应都紧张,何苦跑外地去卖。

  另一样在菜市高频泛起的是豆腐。

  小镇的豆腐是卤水老豆腐,以当地人喜爱的浆水酸汤作为原生菌群,质感坚韧,口味清香。做豆腐的商家多数是祖传手艺,原本作为耕地收入不足的补助,厥后演酿成了家庭收入的主力,耕地反而酿成了辅助。不要小看豆腐,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祖上就是做豆腐起家,富了九代400年。

  豆腐受捧的另一个原因是肉价贵,豆腐经常只有肉价的八分之一。

  只要烹饪恰当,豆腐可以做出堪比肉食的口感,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都行。小镇的红白喜事上也会大量使用豆制品。

  我吃过最好的一次豆腐是在寺庙,可以说是豆腐宴。

  记的初中的一个春天,放学回家后母亲给我10块钱让去观音寺,说修缮的大殿完工了,寺里做法事有素斋吃,其实就是还欠点工程款。开斋法事虽然没有要求,但民众一般都不空手,几多都市布施一点香火灯烛钱。

  春天原本蔬菜少,又是寺庙,豆腐就作为主力撑起了全素宴。什么豆腐丸子、什锦豆腐、麻婆豆腐、糖醋豆腐、酱豆腐、炸豆腐、酿豆腐、拔干丝、豆皮包子、豆腐汤,险些每道菜都有豆腐。回去我还和母亲说,如果每顿素斋都这么好吃,我愿意吃一辈子。

  对了,在寺庙的法会上我还碰到了物理老师,希望一贯严谨的他是冲着素斋去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