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第三章 柴市

小镇故事之文明的细胞 陶荃 1741 2020-12-14 20:24:11

  紧挨动物市的路西就是柴市。

  劈柴们由于时常勾住路人的衣服,慢慢延伸进了邮局和兽医站之间的巷道。巷道两边是三米高的石墙,尽头是山神庙,过了山神庙就是山。夏季如果发生山洪,洪水会从巷道冲向主街道,在宽阔的街道疏散舒缓后流入河流。

  以前农人挣钱的途径不多,仰仗的只有土地。在果树兴旺以前,粜粮是主要的换钱途径。如果没有多余的物产出粜,那进山砍柴就成为了挣钱的最后一条路。

  小镇居民使用的能源是煤,但一些做生意的商贩必须用柴。像酿醋、做豆腐、蒸面皮等频繁消费的食品,都是用一两米口径的大锅生产。大锅要求灶堂的火势疏散,只烧锅底中间容易糊。柴火的优势就是方便控制,柴散开火势就疏散,搭到一起火势就增强,这是煤不能取代的。大锅烧火是个技术活,我就没学会,不是离开火灭了就是烧糊了锅。

  劈柴大多来自小镇南端的乡村,属于秦岭山系的北麓。情况湿润,气候温和,易于植被生长。劈柴以青冈树、椴树、白杨树为主,这些树木重量轻、质地硬、烟气小、火焰大,其中青冈最为上乘。

  劈柴都是一米是非一劈两半的树枝树干,骡马驮运,一驮250~300斤,几多取决于骡马的力量。上世纪90年代是劈柴的壮盛期,100斤能卖10元。其时一斤醋两毛钱,一驮柴补助日常家用照旧可以的。

  自从家里做了熟食生意每年都要购置不少劈柴,再劈小成容易烧的尺寸,摞到屋檐或者隔雨棚下。这一度成为我放学后的家庭任务,中学时我一个下午能劈500斤柴。

  劈柴是个技术活,并不像影视剧中把整木剧成一截截短桩,立在木墩上,抡起大斧子一劈两半,往往照旧女演员在干这个活。柴多数是当不了材的弯曲结节多的废木,枝干相连的位置往往是个很硬的疙瘩。劈柴时要顺着树纹或者裂缝,一点点用巧力扩大漏洞,如果位置没找对,砍到坚硬如铁的青冈木会震的手疼。

  柴市不仅有劈柴,另有炕席、铁锹把、笤帚、簸箕、竹篮、竹筐、背篓等编织物,也有能做门框的檩条,建房的椽子。如果需要整座木结构衡宇的梁、柱、檩、枋、椽,就必须去找中人预定。山口的乡村往往有懂木头的老人做中人,每天守在山口按预定的尺寸采买出山的木料,这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气凑齐。

  偶尔会有棺木在柴市现身。

  棺木要求厚重、端直、没有结疤,多数是几十上百年树龄的柏树、松树、杉树。棺木一泛起立马会引起围观,很快会被抢走,价钱还不低。

  以前的老人一过60岁就会给自己准备棺材寿衣,做好随时去世的准备。父亲说当年太爷爷和太奶奶60岁后,家里就准备了柏木和杉木两幅棺材,讲定先去世的睡柏木。结果没几年作为顶梁柱的太爷爷就去世睡进了柏木棺,而三寸金莲整日不下炕的太奶奶活了快要100岁。

  厥后林业局开始进入集市收税,不交税就没收劈柴和木料。这引起了工商局和镇政府的不满,他们认为一旦进入集市就是正当交易,不属于林业局的统领规模,因为工商局已经收过税了。

  林业局就在出山口设卡盘查,山口5公里外不管,5公里内除中药外的任何木料想过关都得交税,否则就没收罚款甚至逮捕。这样的划定其时很常见,执法并不规范,各行政单元都有很大的解读空间。

  刚开始的盘查也不严格,一驮劈柴一根椽子两三毛,最多五毛税。厥后国家出台相关环保政策,要求各林场封山育林,严禁私砍滥伐盗猎。盘查点不再敢收税放行,酿成了直接逮捕关押。这个职权现在隶属林业警察,是我国24个警种之一。

  我的高中同学林子就是一名林业警察,他之所以叫林子是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名林业警察。他家住林业局眷属院,有许多差异年龄的老林子、大林子、小林子,这也许是家长们起名时没想到的。

  林子高中结业没有考上大学,参军入伍当了兵,复员转业进了林业局。这是一条职业接班之路,同类的另有地质队,铁路火车站系统,外人进不去。

  林业警察的事情并不轻松,进山执勤几个月,在机关修整训练几个月。一个林场治理许多几何座山,排队看着兵多,撒进大山几天见不着小我私家影。

  一般两三人一组巡逻,卖力好几个山头的防火防盗猎。巡逻时全幅武装,背几十斤的装备和补给,晚上住宁静屋。毒蛇猛兽蚊虫并不行怕,现代装备足以应付它们,可怕的是盗猎分子,尤其晚上。警察有枪,盗猎分子也有自制的火药枪,一发能喷十几颗钢砂。另有防不胜防的捕兽夹,踩上不至于断腿,但总归危险。

  国家封山后柴市就消失了。需要烧柴的人家转向了要更新换代的果树林,木结构的衡宇越来越少,建材市场倒是有南方木料,但小镇人不喜欢品种,于是都盖了平房。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