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忆梦长安

梦长安中;长安奠基史第五章;七国之乱始末

忆梦长安 孤王崔卫东 2738 2021-01-11 00:31:52

  文帝离世之后,太子(刘启)继续了皇位,成为西汉帝国的第四位天子,被后世称为“汉景帝”。

  差异于父亲的低调隐忍,这位新天子年少时,就曾因为游戏口诀,而误杀了吴王的太子刘贤。他即位之初,就尤其的犹豫自信,但是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危机四伏。

  此时的汉帝国,依然要面对北方匈奴常年不停的袭扰。刘启一方面不得不延续着和亲的抚慰政策,而另一方面,他却在暗渡陈仓,积攒西汉王朝的军事力量。

  在汉景帝的统治下,帝国的骑兵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而这一改变的原由,要从他的父亲刘恒说起。

  从文帝刘恒在位时期,便开始勉励民间饲养马匹,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刘启继位之后,更是颁布了“盗马者死”的严苛律法,进一步扩大了官民养马的规模。

  刘启在帝国的西部边郡,建设了三十六个养马场,每个养马场都放养着一万匹以上的骏马。为了满足日后的军事需要,汉帝国正在蓄势待发。

  其时,文景时期养马业的兴盛,对厥后的汉武帝出征匈奴要用大量的骑兵,积贮了大量的战马力量。

  在刘启眼里,中央政权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资本,建设统一帝国的时期终于到来了。

  他决定首先解决内忧的问题,就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也曾是汉高祖刘邦生前最大的愿望。

  为了接近这个远大的目标,刘邦在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订立了白马之盟。今后,汉帝国的山河,全部由分封的刘姓皇族成员统治,而刘邦,离他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而他的孙子刘启,迫切的想完成这最后一步。在背后支持刘启削藩的正是忠心耿耿的(晁错)。一位才气可以媲美贾谊的智者,作为天子昔日的老师及照料,他在刘启即位之后,官拜御史医生。

  为了资助刘启增强中央集权,晁错上书“削藩策”,主张削减诸侯封地,收回旁郡,由中央的铁腕,直接削弱诸侯。晁错的这一主张,获得了景帝刘启的赞同。随后,刘启开始了一统天下的行动。

  景帝三年,朝廷先后削去楚国、赵国等诸侯的部门领地。接下来刘启将矛头瞄准吴王(刘濞),只有削弱在诸侯国中占有土地最多,实力最为强大的吴国,才气进一步增强自己,和中央的权威。

  吴王刘濞,在七国里,辈分最高,年龄最长,实力也是最强,他还曾与汉高祖刘邦有着缔盟。

  在晁错的建议下,刘启下诏削去吴国的豫章,会稽两郡,使刘濞的势力规模缩减了一半,难以对中央政权组成威胁。然而,让刘启始料未及的是;削藩的诏令刚刚传到了吴国,便触动了刘濞最为敏感的神经。

  公元前154年的,与刘启有着杀子之仇的吴王刘濞,在一夜之间,集结了三十万雄师,并联合楚、赵,济南等六个诸侯国,果真反叛朝廷。在各路诸侯的呼应下,叛军一度势如破竹,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向西,剑指长安。

  汉高祖刘邦生前埋下的政治危机,终于在景帝时期,结出了恶果。西汉规模最大的内部动乱,吴楚七国之乱,就此发作。

  面对汹涌而来的七国雄师,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岌岌可危。景帝刘启,将如何渡过这一次危机呢。

  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和地方统治的一个尖锐的矛盾的体现,对西汉王朝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危机。此时的刘启,方寸大乱。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下定的削藩决心,竟会遭受如此的还击,这时官员大臣向刘启进言;只要除掉了晁错,就能平息诸侯王们的怒火,而七国的叛乱,也就可以兵不血刃地结束。这一席话让刘启的心情十分庞大,他知道,晁错对国家忠心不二,而且另有同自己一样的理想。但是,突如其来的叛乱,和无比杂乱的局势,却让刘启失去了理智。

  在这个关乎国家生死的时刻,自以为通彻帝王之术的他,做出了一个无情的决定;一代忠臣晁错被腰斩于前往长乐宫的路上。晁错可能未曾想到,他倾心辅助的帝王,会用自己的死,去妥协叛乱的诸侯王。

  一个悲情的英雄,就此落幕。然而,晁错的死并没有消除吴王的野心。刘濞自立为东帝,彻底叛逆了西汉王朝,七个诸侯国所组成的联军,依旧声势赫赫,向长安城进军。

  刘濞的叛乱,虽然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攻击长安,但实际是诸侯王,对中央政府权威性提倡的挑战。

  由汉高祖刘邦所一手建设的中央集权,似乎就要被摧毁。此时的汉景帝越发痛心疾首,一方面,被各路诸侯王所愚弄,而他越发追悔的是;自己的一念之差,斩杀了晁错。

  在懊恼之余,刘启意识到一场大扑灭,正逐渐迫近长安城,他的帝国正在摇摇欲坠。

  此时现在,究竟有谁能够解救刘启于危难之中呢。挡在吴楚七国联军面前的是,依然效忠于中央的诸侯国(梁国)。梁国位置险要,占有着今天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之间的广袤领地。

  梁王(刘武)所在的睢阳,成为了大汉帝国命运的转折点。对于叛军而言,只要睢阳城被攻克,那么长安便唾手可得。

  梁国是(刘武)的封地,刘武是华文帝的次子,也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兄弟,他自然是拥护大汉王朝。

  睢阳紧急,刘启的心中充满了忧虑,自己的弟弟刘武能不能肩负起阻挡叛军的重任?两国的军民会不会支持他?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然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里,睢阳城巍然不动,梁国战士舍生忘死,支付了数万小我私家的伤亡,而城中的民众,却没有一人出城投降。做为一个诸侯国,梁国成为了叛军不行逾越的一道屏障。

  梁国殊死的反抗,为汉景帝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为了反抗七国的叛军,他遵从了父亲文帝的遗言,诏见了要害时刻,可以力挽狂澜的将军(周亚夫)。

  从华文帝时期,就对诸侯王的势力有所警觉,华文帝刘恒临死前,对汉景帝提到;天下有乱,周亚夫可用。而周亚夫在其时,也是一个有名的将帅。

  刘启拜周亚夫为太尉,执掌中央的军事大权。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发现,素来强悍的武装军队被牵制在梁国一线。于是,他放弃与叛军正面作战,转而制定了使用骑兵断其后路,夺取粮道的战略。

  在城中军民的拼死守护下,睢阳城坚如磐石,七国叛军开始军心涣散。而他们远在后方的粮道,已经被周亚夫的骑兵截断。随后,因饥饿而被迫转移的吴楚联军主力,又遭到了周亚夫的伏击,吴楚联军一战溃败,吴王刘濞仅率数千骑逃往东越。

  他发动的叛乱声势浩荡,足以颠覆一个强大的帝国,然而却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被彻底平息。

  以平判七国之乱为契机,刘启借此破除了发动叛乱的诸侯国,中央政权的辖地,也因此扩大了快要一倍。经过这次血与火的洗礼,困扰了西汉政权几十年的内忧,被基本解决。

  收回了海岸线控制权的刘启,就如昔日的秦始皇一样,享有了帝国海内,完整的天子特权。

  然而,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却陪同着数代汉家帝王的坚持和隐忍,更镌刻着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无论是被贬长沙,最后郁郁而终的贾谊,照旧力主削藩,惨死街头的晁错,他们用悲剧的命运,换得了一个时代的崛起。

  吴楚的七国之乱,也使得厥后历代的帝王坚信,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只有一种制度是有效的,那就是中央集权郡县制,分封制是绝对不行取。

  在高祖刘邦的帝国蓝图上,文帝刘恒,赢得了普天之下的民心,而景帝刘启,则破坏了诸侯们的政治野心,完成了安内的使命,也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刘启崩于未央宫,弘大的葬礼连续了整整十天,遗体随后安葬于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塬上)。

  对于国富兵强的汉帝国,韬光养晦的时代,即将成为已往,一代雄主即将开辟伟业,最终完成中央集权帝国的统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