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与非遗的开始

三都—水族马尾绣

与非遗的开始 有琴臻臻 1256 2020-10-11 10:46:16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质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武艺。是民间传统工艺,是现存最古老而又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

  水族妇女在恒久的生发生活历程中,对自然界中种种事物敏锐的视察力和审美能力,将自然万物和民俗经过想象加工,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的花鸟鱼虫造型别致,颇富有水族韵味和艺术效果。

  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奇特的制作武艺与要领。第一步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第二步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丝线体例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第四步再凭据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门。

  马尾绣工艺十分庞大,接纳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归纳综合、夸张。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情况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稳定。

  马尾绣背带主要包罗三部门,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巨细差异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基础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关于水族马尾绣的历史,相关资料上不见纪录,但这是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武艺,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传统大节水族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有赛马的习俗,看来养马赛马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水族妇女发现了用马尾制作刺绣的艺术。在传统节日里,男子们赛马,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加入节日运动,成了美丽感人的习俗。

  可能主要是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其实,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要领,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利益,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1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身分,利于调养外围丝线光泽。

  马尾绣另有另一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径只有黄豆巨细,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片里,如星星点点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效。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又是体现马尾有价值的一个地方。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两条背带主色调发生了变化,解放前的背带色调主黄色。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尚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红,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祥瑞的看法相同。

  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她们这里的女人出嫁,母亲必须备一条马尾绣小儿背带作为妆奁送给女儿,预祝早日生儿育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