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岂独无故

13,孟子

岂独无故 智襄子 1177 2020-12-18 16:32:11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倒霉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行。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须曰利?”(《孟子·告子下》)

  宋牼(kēng):人名,又名宋鈃或宋荣子,战国时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见侮不辱”“禁攻寝兵”。之:到……去。

  构兵:交兵,交战。

  孟子肯定和赞美了宋牼为“禁攻寝兵”挺身而出的行为,但是又郑重指出,用利益来劝说君王停止战争,如果乐成了,会在不自觉之中影响到人们的思考方式。做事情的出发点,权衡事物的尺度,逐渐都围绕着利益展开,整个社会便将彻底被功利至上的看法所左右。

  儒生的理解:先肯定,然后指出不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行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嘑(hù)尔:没有礼貌地吆喝别人的样子。与:给予。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意思是看到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孔子又说“闻义不能徙”(《论语·述而》),就是知道了应该如何做,却不能凭据这样的尺度去做,这同样是无勇的体现。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取与者,义之表也。”取和与是否恰当,这是权衡义与不义的标志。

  孟子质疑“万钟于我何加焉”?责问“是亦不行以已乎”?孟子之问,外貌上是不解,其实又何尝不是他给出的正面回覆呢?

  儒生的理解:学习区、恐慌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