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朕的大秦很凶猛

第0020章 王道与犷悍

朕的大秦很凶猛 哈拉尔德 2408 2020-08-30 09:07:47

  韩非开始授课。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怙恃,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放下手中的书简,韩非环视一周,看着讲台下面的学子问道:“二三子谁知道孟子这段话的寄义?”

  “老师,我知道。”

  嬴政起身道:“孟子这段话所云之意,在于一个施行仁政的君主,首先要解决黎民的民生问题,让老黎民有土地,能够养活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这样,黎民便会有‘恒心’,然后安身立命。”

  韩非微微颔首道:“正是。君主要给土地黎民是肯定的,但是分配土地亦是个问题,基于此,孟子提出了井田制。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井田制?”

  “所谓的井田制,就是九百亩田地凭据‘井’字排列,八户人家每家一百亩,中间的那一百亩地就属国家公田,公田由八户人家配合耕作。”

  “不错。”

  韩非赞赏地看了嬴政一眼,说道:“看来政令郎对于孟子之学说,照旧颇为了解的。但是井田制的意义并不在分配规则上,而在于孟子在井田制中强调‘经界’的看法,说通俗一些,就是孟子十分强调土地归属界限的清晰明了。”

  “孟子之井田制旨在强调:要保证国家安宁,除了保证黎民有地耕以外,还要把土地归属界限划分清楚。如果国内黎民于黎民之间的土地界限清晰明了,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土地界限清晰明了了,那么无论是国内,照旧国与国之间,一定水平上就不会因为土地界限不明白而发生不须要的争斗了。”

  “由此来看,孟子提出的井田制仅将其看成一个土地分配制度的话,肯定是不完善,但是其井田制透露出的‘分清界限’的思想,却体现了孟子的重民思想,其次也侧面告诉我们,孟子认为其时的战争,大多源于争夺界限不明的土地等资源。”

  “井田制,则是能划分井田之界限,是为善政。”

  “先生所言,恕我不敢苟同!”

  就在这时,成蛟又站出来拆台了。

  成蛟朗声道:“井田制早已过时。在我秦国商鞅变法之时废井田,开阡陌,若井田制是为善政,为何早已被列国遗弃?”

  “法,无万世稳定之法。井田制适用于已往,并适用于当下,纵然是善政,被废弃亦是理所应当之事。”韩非淡淡的回覆道。

  “先生,我也曾拜读过孔孟之道,时常不解,甚是困惑,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请讲。”

  成蛟昂着头,又问道:“先生是儒家,照旧法家?”

  “这个,实在欠好分辨。”韩非摇摇头道:“韩非早年就拜读过商鞅、管仲之书,颇有所得,按理说,是为法家。不外也读过孙武、吴起的兵书,受益匪浅,当是兵家。韩非读过种种杂书,厥后又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应是属于儒家。”

  这份履历,真是有够富厚的!

  “这……”成蛟瞠目结舌隧道:“先生照旧荀子的门生?”

  对于荀况的台甫,成蛟如何不知?

  荀子,名为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

  荀子是赵人,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其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厥后荀子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

  也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

  荀子又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令。

  现在荀子从事教学和着述。荀子学识渊博,继续了儒学并有所生长,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成蛟又道:“既然先生照旧荀子的门生,那就更好了。我的疑惑,是为王道与犷悍!儒家学说,王道,体现君主以德服人,而犷悍,则体现君主属以武力镇压人。王道与“犷悍的区别就在一个仁字!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君主施行仁政的要害。不知道是也不是?”

  闻言,韩非淡淡的笑道:“成蛟令郎,恕我直言,这个问题过于深奥,不是现在的你所能参透,所能了解的。”

  “还请先生指教!”

  看着成蛟执意如此,韩非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令郎这般求教,韩非便告诉你。其实每小我私家心目中的王道、犷悍的思想,都截然差异,各有原理,如孟子思想中的王道与犷悍。”

  “孟子尊崇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中有一个比力突出的看法,就是孟子认为人先天拥有恻隐之心,即人先天就有不忍人之痛的同情心。”

  “人性本善?”成蛟嗤之以鼻隧道:“先生亦是推崇人善论吗?”

  韩非摇头道:“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都取决于小我私家之见,韩非无法决断。不外韩非学于刑名之术,故而更相信于人性本恶。”

  “请先生接着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故而将其性善论的思想放在治国理政上做了上进一步作出推理。孟子曰:‘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君主施行爱人之仁的仁政,可善治天下。基于此,孟子提出了王道。所谓王道,就是以仁义为基础去施行仁政。”

  “哦!”

  成蛟微微颔首,半懂不懂,又问道:“那么先生,你认为作甚王道?作甚犷悍?”

  “王道与犷悍是相对立的。王道考究以德服人,犷悍则考究以武服人。”

  顿了顿,韩非又道:“虽然,以德服人当属心服口服,那么以德服人的君主自然不会惹黎民诉苦,继而能够国泰民安。”

  “以武服人就纷歧样,这属于一种由上到下的强制性、被动性的压制。谁天生喜欢被压制呢?同时,谁又能保证永远可以站在压制他人的那一方呢?”

  “犷悍之以武服人十分危险,一个君主以犷悍治国,那么在他的治理下,暴乱和战争时时刻刻都在酝酿中。”

  闻言,成蛟嗤笑道:“这么说,先生是认为一位明君,需要施行王道,而非犷悍?”

  “正是。”

  “先生所言大谬!”

  成蛟轻蔑地笑道:“持王道可长治久安,施仁政需重民生。凭据先生所说,王道与犷悍,二者主要区别就在于君主是否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服人,以仁义教化黎民的是王道,君主秉持王道,国家可以长治久安。以武力让黎民屈服的是犷悍,秉持犷悍之君主政权连续不了多久。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不错。”韩非微微颔首,颇为赞赏的看了成蛟一眼。

  此子虽然顽劣,屡次顶嘴自己,但是天资聪颖,能够举一反三,不失为一块难得的璞玉。若是好生教育,成蛟日后定能成大器!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