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四十四、“弟弟”棠村

红楼悟梦 寒隽 4198 2020-04-06 23:11:06

  为何要在弟弟上面加上双引号?原因在于红学研究者寻找数十年,绞

  尽脑汁,也不知“棠村”为何人。厥后,就有人不得不搬出梁清标来凑数。

   但梁清标虽然号棠村,却出生于 1620 年,除非转世,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当曹雪芹的弟弟。所以,始作俑者就只好昧着良心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今后就“旁征博引”、挖空心思,进而妙想天开、欲盖弥彰,陷入了一错再错、千错万错的痛苦深渊。

   与其这样乱搞,倒不如去查查山东琅琊宋氏家谱。有位宋爽龄排行老

  三,字棠村,号邵翁,郡增广生,生于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戌时;娶王氏,生于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未时;生三子:克怡(出继二伯奢龄为嗣)、克愿(出继堂叔祺龄为嗣)、克懃。但这又有何意义?清末有个秀才李华生,阜阳人,也字棠村。诗书俱佳,晚年自号自非居士。他在任该学堂管学(校长)时,曾为“礼堂”作联“育人教以诗书礼;英物灿如日月星”(英物,典出《晋书·桓温传》)。可见字、号棠村的人有的是,绝非梁清标一人,我们大可不必骚扰清标,让他为一部他死了许多几何年才写成的书去作序(梁清标死于 1691 年)。

   从脂批来看,雪芹的这个弟弟是确有其人的,却又在曹氏宗谱上丝毫

  找不到他的影子,这就很令人费解,这也是各人找不到他的最直接原因。

  其实,如果转换一下思路,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既然雪芹原来就没有

  这样一位叫棠村的、曹姓的弟弟,我们就大可不必再编造出一个“曹棠村”来惹他老人家生气。

   仔细想来,其实甲戌本的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很耐人寻味。“其弟”二字让人首先想到的虽然是曹雪芹的亲弟弟或曹姓同族弟弟,显然此人并不存在。但会不会是他的表弟、拜把子弟弟或又是他的妻弟呢?其实

  都有可能。

   这样,我们的视野就很开阔了。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可以卖力地

  说,我找到了这位为《风月宝鉴》作序的,曹雪芹的弟弟——棠村。他就是清乾隆年间的画家——鲍楷!

   据《国[清]朝画徵续录、秋山读画录》纪录:“鲍楷字端人,号棠村,一作树棠,一号龙山,又署天都去邪子,安徽歙县人,侨居江苏扬州,少工花鸟,师法恽寿平,后客沈凡民署,遂事山水,疏朗秀润,得昔人意。乾隆十八年(1753)在杭州仿黄公望良常山馆图。”

   提起鲍楷,我们要先谈谈他的家乡安徽歙县棠樾村。樾音yuè。村名

  “棠樾”二字,来源于《诗经·甘棠》篇周贤吕台伯的故事。台伯推行文王

  政令,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甚得民心,厥后当地人特意掩护那棵甘棠,让它枝叶茂盛,清荫满地。因而把“棠阴”一词喻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树荫而言。棠樾村位于歙县城西 7.5 公里处,南宋建炎年间,在徽州府任“文学”职官的鲍荣(正合《红楼梦》中的荣公),看到棠樾情况很好,便在棠樾村建了一所别墅——掌书园,生前还把早逝的妻子、孺人葬在园内,即今村中之鲍氏始祖墓园,到了鲍荣的曾孙鲍居美,才将全家从徽州府西门河西搬到棠樾来。今后,棠樾成为鲍氏聚居之地。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纪录,满族鲍佳氏、博尔济吉特氏、鲍尔吉根氏、乌雅氏厥后大多都冠汉姓为鲍氏。鲍氏历代能人辈出,尤以清朝为甚。清帝乾隆赞美棠樾鲍氏“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鲍楷生活的时代,正是徽商代表棠樾鲍志道在扬州创业的年代,辉煌

  于两淮盐务的总商鲍志道与其弟弟鲍启运,儿子鲍漱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着江南盐业的命脉。他收藏颇富,收有元明清著名书画家作品 140件,唐宋元明各各人书法墨迹和宋拓本 46 件,经过精选,鲍潄芳请著名篆刻家党锡龄勾摹镌刻成《安素轩法帖》。鲍楷侨居江苏扬州,他与鲍志道、鲍启运、鲍漱芳既是同乡又是同宗,一定常有联系。鲍志道曾与曹文埴一起倡议复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 3000 两,通过鲍志道,鲍楷与曹文埴也拉上了关系。

   我曾在上篇文章中讲过,曹文埴与曹雪芹都是是三国魏武帝曹操儿子曹植的后裔。曹文埴来自安徽歙县雄村,村内现存曹氏宗祠,宗祠石柱上

  刻写了十余副楹联,十明白确地透露出曹操之子曹植一脉的源流、名人、劳绩、迁徙等信息,与史实完全相符。

   众所周知,歙县“雄村之曹”与“棠樾之鲍”同为明清时期的徽州商

  人,其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他们出贾众多而资财雄厚,“张贾”赢利后又“延师课子”以“张儒”,最终科举相继,屡出英才,最终跻身望族。清初,雄村曹氏世代盐商,至曹文植的祖父时已成豪富。曹文植的父亲让宗子继续父业,在扬州继续经营盐业;次子留在歙县雄村家乡掌管田产家业;而让季子曹文植走念书科举入仕的门路,从而成就了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丞相”的完美仕途。乾隆五十二年(1787),51 岁的曹文埴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要求回乡尽孝,获得批准,但乾隆总是很惦念他,多次传他进京晤谈。在他母亲八十大寿、九十大寿时,都亲自书写匾额、诗文送给他,真正给足了面子。

   传说,曹文埴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念书。其姐苦心规劝,曹振镛竟夸下海口:“他日我定入京为高官!”童言岂可认真?曹小姐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为尼!”不意,曹振镛日结果真考取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曹小姐没了退路,只能出家。曹振镛怕姐姐离家太远,借当地俗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溪河对岸建了慈光庵,供姐姐修行(此事正合妙玉、惜春、宝玉的出家)。

   雄村曹氏与曹雪芹家族都出自徽州黄墩,是(北宋武惠王)曹彬的后

  代,是一脉相承的同宗世家。在清代,雄村曹家是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而曹雪芹的祖父是显赫一时的江南织造,两个曹家必有姻缘瓜葛。歙县人姚潜,在曹雪芹祖父曹寅家教过书。雄村属歙县,姚潜一定当过两个曹家的牵线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有雄村园林的影子。同理,棠樾鲍氏盐商与曹雪芹家族也一定有姻缘瓜葛,而鲍楷(号棠村)被脂砚斋称为雪芹之弟也就屡见不鲜了。歙县鲍家在京做官的不少,鲍桂星就是其中一位,足见棠樾鲍氏是同曹家门当户对的望族。

   鲍楷曾客居沈凡民家。沈凤(1685 —1755),字凡民,号补萝,又有飘溟、樊溟、凡翁、谦斋、补萝散人、补萝外史、桐君等别号,清代江苏江阴人,官南河同知。虬髯古貌,广颊方颐,世人称为古君子。沈凤 19 岁拜王澍(王虚舟)为师,王澍其时在淮安富户程氏家坐馆,沈凤伺候其侧。王澍是和梁巘(松斋)并称于世的书法家,通过张照与王澍,沈凡民与鲍楷也与梁巘(松斋)和曹雪芹成为挚友。沈凡民晚年在金陵养病,袁枚请其题写随园匾额。两江总督尹继善一日过访随园,见随处是沈凤书法,乃笑曰:“何满山皆沈凤书耶?”乾隆二十年(1755)沈凤“年七十一卒”,葬金陵南门外汤家洼。

   需要指出的是,尹继善曾任四任两江总督,前后长达三十年,是雍正

  眼中的红人。尹继善的女儿嫁给了乾隆第八子永璇,也可以称作是皇亲

  国戚。与曹雪芹家族交好的怡亲王允祥对尹继善也另眼相看,曾赐青狐一

  袭以示宠荣。尹继善是其时八旗文坛的领袖人物,通过幕府招览英才,名

  声大著。其诗句有:“幕府多才罕俦匹,儒雅风骚谁第一”,说明了其时的盛况。曹雪芹曾南游江宁,当过时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正是在这一时期,曹雪芹与沈凡民、鲍楷(棠村)、梁巘(松斋)、郎廷槐(梅溪)往来密切。梁巘(松斋)在歙县书刻的“鲍君祖传碑”,正是鲍楷(棠村)的祖碑。

   鲍楷在扬州时与“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相熟。乾隆年间,金农偕鲍楷、

  诸葛祚同寓王氏“话雨楼”。“话雨楼”是吴江历史上的一代大收藏家王濂、王楠、王鲲、王致望四代祖传的居所。清乾嘉时期杭州著名文人、大收藏家钱泳(1759 —1844 年,号梅溪)在《话雨楼碑帖目录四卷》序言中说:“余奔走五十年,所得三代(夏商周)钟鼎款识以及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五代、宋、金、元诸拓本不下千百种,其中尚有话雨楼未备者,当以赠之,如明州(宁波)天一阁范氏故事,又是艺林中一段韵事。”可见王氏家藏富厚、名满江南。金农在“话雨楼”住了 10 年之久。而钱泳晚年也曾“寓王氏话雨楼,谈论古今深夜不倦”,并为《话雨楼碑帖目录》作序,寿达 86 岁。

  所以,不管鲍楷(棠村)是不是在“话雨楼”才认识了钱泳,但我相信这样的相识并非偶然。通过刘大观和敦诚,他们二人同《红楼梦》这本伟著和作者曹雪芹建设了特殊的联系。钱泳虽然不是评书者,但同样字“梅溪”的批书者郎廷槐却是曹寅的同乡,大诗人王士祯的门生,《江湖夜雨集》《师友诗传录》的作者,因结交年党而事败的倒霉蛋。鲍楷(棠村)一定和钱泳提到了这位“郎梅溪”。

   与鲍楷同时期的李斗(扬州仪征人)的《扬州画舫录》是一部野史条记,但它是一部有影响、有魅力、有趣味的书。它写了许多寻常巷陌、普通人物、平凡事件。它写一条小巷从哪里通向哪里,哪里有一座小桥,哪里有一口水井。它写画家、书生、乞丐、妓女,写有钱的盐商,写说书的艺人,写出家的僧人。它写游船都起了些什么样的名字,写酒馆里卖些什么菜,写舞台上唱些什么戏。这些琐细的纪录,笔法与曹雪芹相同。《扬州画舫录》

   第二卷,与《红楼梦》有关的几位人物,曹寅、鲍楷(棠村)、梁(松斋)赫然在列:

   “曹寅,字子清,号栋亭,满洲人。官两淮盐院,工诗词,善书,著有《楝亭诗集》。今之仪征余园门榜“江天传舍”四字,是所书也。余园余熙,以字传。

   鲍楷,字端人,号棠村,又号去邪子,嘉兴人,迁居扬州。少工花卉,师法南田,后客沈凡民署。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昔人意。

   梁巘,字文山,亳州人。进士。书法秀润,尺五楼之延山堂扁出其

  手。”

   有趣的是鲍楷的祖上,清初文豪鲍夔生,字子韶。自幼聪颖,于诸书章句,闻而诵,诵而辄解。尝遇魏叔子(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清初散文三各人”。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于扬州,谈论多日,出来后,同人说:“魏先生真吾师也。”遂执业于其门。鲍夔生在广东始兴县当过官,后遭乱失了官,居江西赣县,拜魏叔子为师后游幕闽粤,名誉甚盛,著有《江上集》《红螺词》《红楼合选》《焦桐引》等。鲍夔生的《红楼合选》究竟与《红楼梦》有何关系,尚待考证。

   鲍楷是恽寿平的学生,陈师曾所著的《中国绘画史》评述:“南田(恽寿平)天机超妙,题句清新,与南沙(蒋廷锡)抗手。其徒张子畏(寿平之甥)、朱绣、马扶羲、鲍楷、邵曾复等,不外得其规模,其超妙之趣终未能企及也。”可见在评论家的眼里,鲍楷的画技未能凌驾他的老师。所以,他并不是很着名,从而很容易地就被众多《红楼梦》的研究者给忽略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鲍楷是曹雪芹的什么“弟弟”?是表弟、盟兄弟抑或是内弟?让我们在今后的探索中继续寻找答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