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四十二、黛玉之死的真相

红楼悟梦 寒隽 2561 2020-04-04 23:58:55

  红学的各门类研究中,最难解的课题就是黛玉之死。形成的结论可谓

  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谋杀、自杀、上吊……最后竟然又搞出了跳水与沉湖。曹雪芹差点没气得从坟里蹦出来。

   其实,高鹗续书写的黛玉之死,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能让人勉强接受。但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愿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满身冷汗”“身子便徐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的文字无论如何也没什么艺术美感。我不得不说——黛玉,你冤啊!雪芹,你苦呀!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现在可以卖力任地讲,我已经攻破了这个难题。

  曹公可以瞑目了!下面让我来告诉各人曹雪芹版的黛玉之死!

   其实,作者在创作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伏笔,只是我们未能发现,都被他给瞒过了。庚辰本第十八回第四出《离魂》,后有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要害。”《牡丹亭》第二十七出“魂游”中,有汤显祖引唐朝李涉的诗句:“十二峰头月欲低。”这首诗中另有一句是“白云斜掩碧芙蓉”。显然,批书者是看到了黛玉之死与《牡丹亭》的莫大关联。因为《牡丹亭》第二十出“悼殇”是对杜丽娘之死的描写,是作者创作黛玉之死的灵感源。开头即有“连宵风雨重,多娇多病愁中。仙少效,药无功”“颦有为颦(黛玉昵称“颦儿”的另一个思想源),笑有为笑。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春香侍奉小姐,伤春病到深秋”,正是黛

  玉的写照。厥后又有“从来雨打中秋月,更值风摇长寿灯”“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说明黛玉死于中秋)“百岁少忧夫主贵,一生多病女儿娇”“银蟾谩捣君臣药,纸马重烧子母钱”(黛玉因病而死)“这病根儿怎攻,心上医怎逢(黛玉因心病而死)?听侍儿传言女病凶(黛玉因病而死)。恨急遽,萍踪浪影(喻世),风剪了玉芙蓉(喻黛玉之死)”。

   《牡丹亭》之喻虽然要害,但其实早在第一回,作者就已经借贾雨村的诗,点出了黛玉的命运: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转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粗看是写贾雨村与娇杏的故事(由几转头),如果细品则发现远没有那么简朴。第一回有文字“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正合诗中的“三生愿”。“频”字各人恐怕并不陌生(暗射“颦”),第三回有文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唐寅有诗“黛笔难描满额颦”(《漫兴十首》之五),正是作者为“林妹妹”取名“黛玉”的灵感之源。《妙法莲华经》

  有“恶口而颦蹙”,并称“或复颦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此人罪报”。可见“颦”字自己就暗喻黛玉的薄命。

   “时敛额”“几转头”“自顾风前影”,正合黛玉平素形象。“谁堪月下俦”暗合了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一节。另据上文所言寓黛玉之死的《牡丹亭》,黛玉死于中秋,正与“蟾光”(蟾光即月光,中国古代文化常用蟾蜍来代表月亮。如:“银蟾光满”用来形容中秋景象)相吻合。“玉人”就是指黛玉,因有“先上玉人楼”一句,结合第七十回黛玉《唐多令》中“香残燕子楼”一句,我判断黛玉之死并非在潇湘馆,而是在什么“楼”上。

   哪个楼呢?虽然是含芳阁!第十八回有文字:“正楼曰‘大观楼’,东

  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正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点睛妙

  笔。以下是解释:

   黛玉既然死于中秋,那《红楼梦》第四十八、四十九回香菱所作的三首咏月诗便成了我研究的重点。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翡翠楼边悬玉镜”一句明显就是黛玉的写照。这首诗潜伏了黛玉之

  死的情景:“悬玉镜”“珍珠帘”“烧银烛”“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一句,同之前提到的“先上玉人

  楼”“香残燕子楼”一样,暗喻黛玉之死,而且还潜伏了所在——西楼!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魄自寒”“五更残”同样是喻黛玉之死!“缘何不使永团圆”一句道尽

  了作者对宝黛之恋的痛惜。这首诗潜伏了黛玉之死的时间——五更!

   最可靠的证据藏在第五十三回回末,有文字:“正唱《西楼楼会》这出将终,于叔夜因使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使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各人就会发现,原来“西楼楼会”和“你使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是暗语,“西楼”喻黛玉之死的所在,“使气去了”喻黛玉之死的原因(因气而死),“十五”喻黛玉之死的时间(中秋节)。纵观全书,唯有“含芳阁”是作者强调的“西面斜楼”,所以黛玉是在“含芳阁”(西楼)因病、因气而死的,死亡的时间是中秋之夜——五更天,但其时的意境很是美妙:

   “悬玉镜”“珍珠帘”“烧银烛”“映画栏”……

   谁都知道黛玉的《桃花行》是她自己对命运的写照: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寥寂帘栊空月痕!

   “烘楼照壁红模糊”一句,显示了“含芳阁”的“红楼”景象,正扣《红楼梦》的主题——黛玉绝梦于“红楼”之上。“含芳阁”是她的归宿,也是红楼之梦的归结。“金盆”“香泉”,鲜艳的“胭脂”都是黛玉之死场景的美妙隐喻,“一声杜宇春归尽,寥寂帘栊空月痕”,则是暗喻了黛玉生命的结束——死于秋天的月圆之夜。

   另外,《芙蓉女儿诔》中另有“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同样证明了黛玉是在楼上,面对着冷月,泪尽而亡的。

   这才是曹雪芹所设计好的,充满诗意的,“魂归离恨”的黛玉之死。虽然,死亡的基础原因照旧慢性中毒(由甲戌侧批“为后菖菱伏脉”)和她的“多愁多病身”。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