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三十七、红楼梦的甄与贾

红楼悟梦 寒隽 6690 2020-04-02 10:36:05

  翻翻日历,阔别红楼之旅已有数月!堪叹岁月之沧流,人生之短暂,真让人感伤万千!不说此外,经历了那么多,怎么样也得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自发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十二钗的灵感源及整体的写作提纲之后,我

  始终纠结在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主题灵感源上。

  甲戌本此句后有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以甄家与贾家、甄宝玉和贾宝玉的对比来呼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主题,是《红楼梦》这部奇书的艺术之巅,是作者苦心孤诣投下的烟云妙笔。他这方面的创作灵感又来自于哪里呢?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揭开了其中的秘密:“甄”来自于曹植

  笔下的洛神,“贾”则来自于王十朋的妻子贾氏!

  结论很突兀,读者恐怕一时间很难接受,但是,这恐怕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

  洛神泛起在书中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好比这水仙庵里

  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假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另有“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但是,厥后的文字却明确了贾宝玉真正的态度:“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其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出自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似乎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庚辰本句后有双行夹批:“妙计!用《洛神赋》谮洛神当地风物,愈觉新奇。”

  多位红学前辈都曾探讨曹雪芹世系与曹操世系的关联,以周汝昌最为活跃,著有《红楼家世》。周老认为唐朝诗人曹邺自称是曹操子女,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则作《续琵琶》以咏颂曹操好事,还举出了曹雪芹挚友敦诚的《寄怀曹雪芹》一诗“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确能证明曹雪芹亦不讳为曹操子女这一命题,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又点燃了一盏明灯(见周著《红楼新境》)。最近复旦大学曹操DNA验证课题组用大量的证据证明丹东大孤山的曹祖义先生是曹操的正宗皇室后裔。而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曹祖义先生从 1998 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看法,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究结果,获得了部门红学家的认可。

  我在文章《“十二钗”的灵感源》里,由“《全唐诗》是曹雪芹祖父曹寅所编”这一珍贵线索,发现了长孙佐辅的名句“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向”以及曹邺的“血流十二街”“拾得黄金钗”,由于曹邺之“邺”字与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寅”字字音相近,曹邺在曹雪芹心目中的位置一定很是重要(曹操后裔,同曹雪芹是宗亲)。曹邺的诗《全唐诗》中收录许多,其中的《四怨三愁五情诗》是曹邺的代表作。后人称他这十二首诗沉浑慷慨,有建安七子之风,我以为实际上这十二首诗正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十二钗的灵感之源!曹邺的才气与经历与曹雪芹相仿,恐怕《红楼梦》的整体创作气势派头在很洪流平上是受到了曹邺的影响(详见拙文《“十二钗”的灵感源》)。

  看了以上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曹雪芹的“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假话”一段文字原来却是烟云反语!

  曹植在《洛神赋序》里写道:“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昔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这里曹植所言的“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出自宋玉的《神女赋》。至此,《神女赋》里“有情的痛苦离别,仙凡相隔,后会无因,终生难忘的遗憾”的情感,就毫无疑问方单合了红楼梦写作的主线。现代学者对《洛神赋》研究颇丰,但大多困扰于诸如“《洛神赋》中的洛神与甄氏是否是同一人”“曹植与甄氏到底有无瓜葛”之类的问题。单从《红楼梦》的研究角度来看,意义不大。但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故事触发了曹雪芹的写作灵感却是千真万确的!

  洛神,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淮南子》中纪录,洛神嫁于河伯为妻,但河伯不贤,与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与后羿情深。河伯与后羿大战于天庭,天帝震怒,将洛神贬落凡间……洛神转世之后,为美女甄洛。不管洛神与甄氏是否是同一人,曹植与甄氏到底有无瓜葛,但甄氏是确有其人。甄洛,又名甄宓,中山无极人,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世吏两千石。她是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甄邯卒于公元 12 年,可见她的家族兴盛了快要 200 年,到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初嫁袁熙,后嫁曹丕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死后其子追谥其为“文昭皇后”,世称甄夫人或甄妃。她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了酉日。其母张氏常梦见一位手执玉如意的仙人,站在她身旁。临产之时,只见仙人入房,玉衣盖体,遂生甄氏(正合《红楼梦》中的仙境情节)。甄氏三岁丧父(正合秦可卿之命运)。相士刘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说:“此女之贵,乃不行言。”甄氏自小就很是智慧。八岁时,门外有马戏,家中人及诸位姐妹都看得津津有味,唯独甄氏不看。姊姊觉得奇怪,问她:“门外走马为戏,老幼竞观,汝独不观,何也?”甄氏回覆:“岂女子之所观耶?”九岁时,念书写字,常借诸位

  兄弟的笔砚使。兄说:“汝当习女工,何用念书写字。欲作女博士耶?”甄氏答:“古之贤者,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试。不知书,何由见之?”厥后天下大乱,加上饥饿,黎民都变卖金银珠宝。那时甄氏家富,都买来收藏。甄氏就对她母亲说:“今世乱,何多买宝物?此取祸乱之端也。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又兼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皆称其贤。(这一故事正合《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的秦可卿托梦情节)。

  甄氏的薄命与贤良,正是《红楼梦》中诸女子命运的写照!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其时赋洛神。”以及:“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所以,曹雪芹正是从自己的祖先——曹操世家想到了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又想到了贤良薄命的甄妃,进而构想出了江南甄家!红学家蔡义江也注意到了曹雪芹此处的真正用意,他说:“洛神虽假,心事确真;寄真于假,假亦真矣!”

  宝玉在井台上祭祀的人无疑一定是金钏,而我在《揭秘书末情榜》一文中曾分析出金钏是秦可卿的影子,因此,宝玉所祭的洛神(甄氏所喻的秦可卿)正如刘心武所说,确实是《红楼梦》中隐藏的重点人物——身份尊贵、身世畸零(甄氏后为曹丕所害)!

  为何又构想出了贾姓?一方面,“贾”字与“假”谐音,想到“贾”亦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则是因为第四十四回那个“也不通”的王十朋。

  书中第四十三回末,点出了一出戏:“当日演的是《荆钗记》”。《荆钗记》敷演了王十朋、钱玉莲的婚姻故事。对此,南戏、越剧、潮剧等剧种,都有差异版本的剧情,但都在差异水平上赞扬了他们不因富贵贫贱而转移的恋爱,以及对权贵、豪绅的反抗精神。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有这样的文字:“话说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而已,肯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这个王十朋初看只是一个戏曲中的人物,其实并不简朴,作者显然另有用意。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北宋徽宗政和二年生于乐清左原(今ZJ省乐清市梅溪村)。

  书中第一回有一个“东鲁孔梅溪”,五个字显得突兀而难懂。各人都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由于甲戌本第十三回有署名“梅溪”的眉批:“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既然有署名,我认为“梅溪”确有其人。显然“东鲁孔”与“梅溪”是包罗了两层意思。“东鲁孔”,同“梅溪”一样,也应实有其人。而王十朋不也是号“梅溪”吗?北宋词人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著有《梅溪词》,名字又明显射贾母——史太君,自然也脱不了关连。正是因为有了王十朋和史达祖,“东鲁孔梅溪”就有了纪念和咏叹的另一层意味。因为“东鲁孔”也是有出处的,孟子有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出自《孟子·尽心上》),因此作者才写出了“东鲁孔”。曹溶曾编辑《静惕堂书目》,里面收录了王十朋的《梅溪集》,而曹雪芹之父曹寅的《楝亭书目》里,不仅收录了王十朋的《梅溪前后集》《会稽三赋》《苏东坡诗集》,还收录了曹溶的《宋元诗会》。因而,“东鲁孔梅溪”五字,既指出了批书者的名字,又是对昔人的咏叹,是曹雪芹苦心经营的妙笔。那“东鲁孔”和“梅溪”所指的批书人又是谁呢?这些人物我已经找到,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细述。至此,脉络已经理清,王十朋在我们眼里再也不仅仅是《荆钗记》的男一号那么简朴了吧?

  王十朋幼时异常聪颖,七岁上学,十四岁起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念书。学通经史,诗文远近闻名。三十三岁时在家乡开办梅溪书院,三十四岁入太学。由于其时南宋政治糜烂,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秦桧死后,高宗天子主持殿试,他才以“揽权”中兴为对,考取了状元。

  王十朋简直是个全才,难怪曹雪芹会对他如此看重。他不仅文学水平高,照旧个很是爱国的政治家,他在《自劾札子》中说:“自从总角,身在草茆,闻丑虏乱华,中原陷没,未尝不痛心疾首,与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爱民至深,刚任绍兴签判,就将自己的官厅命名为“民事堂”,对黎民“以抚字为先,催科次之”。他爱民情深、政绩卓著,每当离任,仕宦、黎民深情送别,在饶州泛起断桥、拦截马头的感人局面;离夔州时,黎民纷纷哭泣,并为其立生祠恭祀;泉州离任时,“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行胜数,公亦为之垂涕,至今泉人犹怀之如怙恃。”(《朱子语类》卷三十二)

  王十朋尽职尽责、朴直不阿。他上诏孝宗《应诏陈弊事》,指出百官“尽其官不履其职”,同时指出天子有任贤、纳谏、赏罚三大职事,并未做好。

  隆兴元年任御史时弹劾当朝宰相史浩及其党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罢职,震动朝野,人称颂王十朋为真御史。

  王十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隆兴元年辞官归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枢实时运回家乡。他在《乞祠不允》诗里述云:“臣家素贫贱,仰禄救啼饥。”“况臣糟糠妻,盖棺将及期。旅榇犹未还,子女昼夜悲。”

  王十朋学富五车、学富五车。《梅溪王先生文集》存诗一千七百多首,赋七篇,奏议四十六篇,其他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一百四十多篇。此外另有春秋、论语课本八篇等,作品内容广泛、高屋建瓴。对《春秋》《论语》《尚书》等经史也颇有研究。朱熹称其文“规模宏阔,骨骼开展,收支变化俊伟神速”,称其诗“浑朴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

  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王梅溪文集序》)。《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朴直,为今世伟人”,相传ZJ省温州江心寺《江心寺提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为王十朋所题。

  《点绛唇·素香丁香》——王十朋(这阙词入选了高中课本)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王十朋以《点绛唇》词调分咏丁香、竹、茉莉、兰、梨、海棠、牡丹、荼蘼、莲、水仙、菊、桂、浅笑、腊梅、芍药、梅、瑞香、檐葡,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各具特色,共十八首。而且各冠以“香”字雅称,如“素香”丁香,“细香”竹,“梵香”茉莉,“国香”兰等,被称为“十八香”。他作了《林下十二子》《十八香词》等大量咏颂花木的诗词。《点绛唇·素香丁香》即为其中之一。

  事实上,王十朋并非像《荆钗记》里描写的与妻子(钱玉莲)有生离死别之事。凭据乐清《鹿岩贾氏宗谱》王十朋所撰之序,他夫人名叫贾尤凤,乐清鹿岩村人(今属乐清市石帆街道下贾岙村),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11 月 27 日出生,系乐清先贤贾如讷之女,司理贾如规(元范)之侄女,卒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 年)12 月 10 日,享年 55 岁,封温国夫人。

  这时各人都市明白为何曹雪芹要以“贾”字来演绎曹氏家族的兴衰(王十朋曾写《贾氏宗谱序》),一方面是喻“假语村言”,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王十朋匹俦的影响,尤氏和凤姐的名字不就是从“贾尤凤”中来的么?

  王十朋与妻子贾氏情感深厚、相敬如宾,据《王十朋全集》《鹿岩贾氏宗谱》《左原王氏史料》等纪录,贾尤凤身世于书香门第。其父贾如讷知书达理,胸怀若谷,处世淡泊。其母陈氏为善好施,王十朋曾在诗中赞美:“夫人淑德最相宜,不惜花钿拯众饥。”王、贾两族系三代姻亲,经鹿岩乡塾建设人贾如规作媒,王十朋与贾尤凤订下秦晋之好。王十朋在《鹿岩贾氏宗谱序》中写道:“十朋幼习学业,终日惓惓,而受知于叔翁元范先生,复得赘于贾门。十朋高祖母,先生之曾祖姑也;十朋之大母,先生之嫡姑也;十朋之内室,先生之嫡侄女也……”(正合了《红楼梦》中王、贾两族的姻亲)。

  王十朋有诗:“糟糠情味饱相谙,我事耕作尔力蚕。”他和贾尤凤二人同甘共苦、举案齐眉。王十朋《三十述怀》中云:“转头场屋心几折,混迹泥涂分固甘。赖有东皋遗业在,剩栽桑柘教妻蚕。”从中可见他与贾尤凤在窘迫生活中辛劳耕绩、相濡以沫的情景。《荆妇夜织》一诗中写:“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青灯织深夜,织成寒素风。愿为隐者衣,德曜随梁鸿。”真切描述了贾尤凤的勤劳贤良,以及磨难伉俪的恩爱深情。在贾尤凤逝世前数天,王十朋言穷,她回覆说:“君今胜作书生时矣,不必言穷。”厥后王十朋在《悼亡》诗中记述了此事:“伤哉无复见,老矣不成偕。牢落凝香地,同谁话此怀。”“相勉惟清白,囊如四壁空。难忘将绝语,劝我莫言穷。”贾尤凤病亡后王十朋写下了《哭令人》《悼亡》等诗十多首,沉痛悼念亡妻:“黄苍悲吟夜,青灯照织时。竟孤偕隐愿,徒切悼亡思。”“我欲志诸墓,有言何敢私。如宾最相敬,无妒似知诗。”“家山准拟欲归隐,堪叹相随无孟光。”……寄托他对发妻贾尤凤的无限哀思。贾尤凤生日,王十朋感时伤怀,潸然泪下,写了《令人生日哭以小诗》:“生日今重见,细君嗟不会。竟孤偕老愿,忍看旧时梅。去岁

  一杯酒,遽然生死分。儿孙为寿地,恸哭不堪闻。”可见其对发妻的挚爱深情。为爱人下葬后,王十朋含泪撰写了《令人圹志》,同时还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令人文》:

  “呜呼!子归我家,今三十年。逮事舅姑,既孝且贤。我有弟妹,未毕姻连。子能慨然,奁具悉捐。我事笔砚,半生迍邅。晚粗有成,子之助焉。妇人嫉妒,往往皆然。子能有容,尤人所难。妇人于财,见则垂涎。子独不贪,橐无金钿。为姒育女,喜儿让官。婚嫁粗毕,不以财论。每言仕宦,清白为先。俸禄之外,勿取一钱。身为命妇,织纫是专。勤俭之风,乡闾所传。我仕于朝,频年外迁。同涉险难,万里言旋。方还家乡,忽又得泉。到官月余,老病相缠。深为尔忧,废食与眠。孰谓一朝,舍我而先。变生仓

  猝,哀哉上天。死生常理,我固晓然。痛不能忘,子实可怜。宗子爱女,不在眼前。去无一语,怀愁衔冤。今我抗章,乞骸归田。以尔丧还,附姑之阡。子可无憾,瞑目九原。”以上王十朋的真情实感足以让曹雪芹感动,因此他才写下了一部以贾府众艳为主角的《金陵十二钗》。并以贾尤凤为蓝本,以李纨喻其礼、以尤氏喻其贤、以王熙凤喻其才,可以说是既兼收并蓄又各取所需了!

  《荆钗记》第三出“庆诞”里有一首《鹧鸪天》:“华发萧萧鬓若霜,老来无子实堪伤。箕裘事业谁承继?诗礼传家孰绍芳?闲议论,细思量,欲将一女赘贤良。流行坎坷皆前定,只把丹心托上苍。”各人一定不会感应陌生,因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大量引用了其中的词句!“实堪伤”(香菱判词:“平生遭际实堪伤”),“箕裘”(秦可卿判词:“箕裘颓堕皆从敬”),“皆前定”(《飞鸟各投林》:“疏散聚合皆前定”),“只把丹心托上苍”(第五十回宝玉谜语诗:“好把唏嘘答上苍”)。如此多的借用,让我们有富足的理由形成结论:曹雪芹对《荆钗记》、王十朋、以及贾尤凤的重视水平非同一般!

  贾尤凤贤惠孝悌、温良勤俭、情感专一、知书达礼、乐善好施、淑德相宜;甄妃美丽绝伦、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丰姿绰约、沉鱼落雁、天姿国色,被赞为“目凝山水皆添色,笑倚花枝不敢发”,她们二位可以说是荟萃了中华妇女的所有优点于一身,正是曹雪芹心目中的最佳妇女形象。而作者又以贾尤凤之“半生迍邅、老病相缠、怀愁衔冤”,以及甄妃之身世畸零、薄命多舜、华年早陨,最终演绎出这一场怀金悼玉、真假有无的红楼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之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