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红楼悟梦

二十六、“牙牌令”里《全唐诗》

红楼悟梦 寒隽 10602 2020-03-29 18:04:26

  牙牌令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两宴大观园席上行的酒令。我在“凹晶馆联诗”一文中曾把“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一韵,作为断定全书回目一百一十回的最有力证明。从全书内容来看,第四十回简直是《红楼梦》的重头戏,书中写湘云笑道:“三宣有趣,竟化俗成雅了”,作者在体现,“三宣”这个词不是随便用在这里的。

   我在“曹雪芹的‘大对称’构想”一文中曾得出结论:《红楼梦》是以家庭、情感的盛—衰—败三部曲演进的文学巨制。它的内容形成了巧妙的三部对称,这是“三宣”这一词语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挖掘出令词中隐藏的玄妙。

   牙牌(又称骨牌、牌九)是旧时游戏用具,亦作赌具。共三十二张,刻有点色,上下的点数都是一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有一定的名称。本书牙牌令的规则是由行令者鸳鸯宣布的:“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好比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因此,书里行令时一、三、五、七单句都由宣令者鸳鸯来说。

   历来红学界对“牙牌令”的内容都十分重视,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推敲

  它的意思,正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历程中,字字珠玑,随处着意刻划人物的差异思想性格。而且,从“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直到“大火烧了毛毛虫”等这些饱含着艺术性的语句中,我们早已感受到其中一定隐藏着关于人物命运结局的要害线索。但是,怎样才气挖掘出这些珍贵的宝藏呢?

   事实上,我们发现有令词的应令者只有七人:“贾母、薛姨妈、湘云、宝钗、黛玉、迎春、刘姥姥”,而其中迎春只说了一句:“桃花带雨浓。”我们可以说它仅仅是个配角,是个遮盖。而其余六人每人四句,恰好凑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为什么离不开“二十四”呢?凭据我在文章“自从十二钗”一文中所提出的看法,这是典型的十二钗双倍隐喻词(每两句喻一钗)。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些令词是十二钗的判词!

  紧接着,在研究这些令词的出处时,令人惊奇的是,贾母、薛姨妈和刘

  姥姥的令词都纯粹是作者自编。而湘云、宝钗、黛玉、迎春所说的令词,

  险些全部选自于曹雪芹祖父曹寅所编写的《全唐诗》。这就与我在“占花

  名诗新解”一文中所言道的:“占混名诗中有六首全部选自于曹雪芹祖

  父曹寅所编写的艺文杂著——《楝亭书十二种》(其中有《后村千家诗》

  二十二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来,作者对“占混名”和“牙牌令”的判词选择,竟然以唐宋划分(《占混名诗》用的是宋诗)!这真是巧夺天工!显然,它们同样是作者在祖父曹寅的熏陶下,从小就烂熟于心的文学作品。它们在曹雪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灵感来源。这十三句令词中,有明确出处的就有十二句,其中共有六句出自

  《全唐诗》的原诗,未作任何改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它们为作者提供了

  哪些创作源泉。

   先看史湘云的令词:

   左边“长幺”两点明。韵自下平:八庚

   ——双悬日月照乾坤。韵自上平:十三元

   右边“长幺”两点明。韵自下平:八庚

   ——闲花落地听无声。韵自下平:八庚

   中间还得“幺四”来。韵自上平:十灰。

   ——日边红杏倚云栽。韵自上平:十灰

   凑成一个“樱桃九熟”。韵自入声:一屋。

   ——御园却被鸟衔出。韵自去声:四邃

   “长”是指上下都是一点的牌,就像麻将牌中的二筒。“双悬日月照乾坤”是由于两点都是红的,所以用日月并照为喻。这句诗出自《全唐诗》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绘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另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物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这首诗字面辉煌、气势恢宏,是描写唐玄宗(上皇)西巡南京的场景。

   这虽然是指向了身份与职位都最高的元春,其中“圣主西巡”“如锦绣”“万人欢”“若云屯”“开紫极”等词,暗合她省亲时的辉煌局面。“散花楼”暗合“大观楼”“缀锦阁”,“三秦”指向了“三春”。据史料纪录,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叛兵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已经自己在灵武称帝,即肃宗(诗中少帝),他称玄宗为“上皇”。所以,岂论这样的“西巡”有如何风物,究竟玄宗已经失去了帝位。很明显,这些诗句中隐藏着无奈、寥寂和悲痛。这与元春厥后的命运是完全相合的。

   “闲花落地听无声”是以“闲花”喻两点红。“长幺”又叫地牌,与“落

  地”相合。这句出自《全唐诗》刘长卿(一作李嘉祐诗)《别严士元》诗原句:

   东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今已误儒生。

   从“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我们就可以确定,这首诗是探春远嫁情节

  的原版。不难看出,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的远嫁情节,就出自于此!在酒令里,这句话是无声无息、春去花落的意思。但“细雨湿衣”却明显和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是相合的(有古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销魂)。

   “日边红杏倚云栽”一句,以“日”比幺,以“红杏”比四点红。出自唐

  代高蟾《下第后上永高尚侍郎》诗原句: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有作“南”)怨未开。

   “芙蓉生在秋江上”,明显指向了黛玉的命运。这一点我已经在“占花

  名诗新解”一文中说明。

   “樱桃九熟”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幺幺、幺四、幺幺,全红,共九点,所以用“樱桃九熟”为比。而“御园却被鸟衔出”一句出自《全唐诗》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另有蔗浆寒。

   樱桃相传为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见《吕氏春秋》。王维诗中否认了樱桃是“鸟衔”,大有欲盖弥彰的意味。而“御园却被鸟衔出”则明确指出,成熟的樱桃是被鸟衔去的,大有惋惜和落空的感受。我想《红楼梦》关于秦可卿命运的设计正是罗致了这里的灵感,“鸟衔出”指向了她与贾珍的偷情,“频倾赤玉盘”则是玉碎的写法,显然是指向了秦可卿的自杀。“愁内热”则指向了第十回描写的秦可卿的病情:“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一定肋下疼胀,月信逾期,心中发烧。”

   再看薛宝钗的令词:

   左边是“长三”。韵自下平:十三覃

   ——双双燕子语梁间。韵自上平:十五删

   右边是“三长”。韵自下平:七阳

   ——水荇牵风翠带长。韵自下平:七阳

   当中“三六”九点在。韵自上声:十贿

   ——三山半落青天外。韵自去声:九泰

   凑成“铁锁练孤舟”。韵自下平:十一尤

   ——随处风浪随处愁。韵自下平:十一尤

   “长三”是指上下都是三点的牌。也可以倒过来说成“三长”。“双双燕子语梁间”是说两个“三”都成斜线,形状就像双燕并栖。“梁间”二字,在戚序本作“呢喃”,与上句“三”差异韵部。己卯、庚辰、程乙等本皆作“梁间”。由此可见这句是出自宋代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为何这句选用了宋诗呢?因为这句是指向了宝玉。第三十七回有宝

  钗的话:“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又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而已。”因此,“梦里闲”就是宝玉某些“闲散”情节的灵感来源。“杖藜携酒看芝山”一句指向了他日后的漂泊与出家。

   《红楼梦》中,“杖”字险些就是宝玉的代名词,是用以同十二钗区此外重要文字。第三十八回就有“休负今朝挂杖头”。第五十八回,又有文字:

   “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步出院外。”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匶。”就连曹雪芹的挚友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也有这样的诗: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轻易吟,破剎今游寄兴深。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

   寥寂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显然,在张宜泉的心目中,曹雪芹是很喜爱“曳杖”的诗客,他的这一习惯恐怕就是出自“杖藜携酒”的情怀吧?也未可知。

   “水荇牵风翠带长”外貌上是形容牌的点色。出自《全唐诗》杜甫《曲

  江对雨》诗原句: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有作著)雨燕脂湿(有作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美人锦瑟旁。”

   本意是说荇菜根在水底,叶浮水上,顺风逐波如翠带飘动。在这里是

  指向了妙玉,“花着雨”“燕脂湿”和“晚色静年芳”暗合妙玉最终无法挣脱世俗,身份袒露、走入红尘的结局(终陷淖泥中)。诗中的“芳”字、“脂”字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她同芳官的映射关系和与脂砚斋的莫大关联(详见文章《妙玉其人》)。

   末句的“锦瑟”出自李商隐的诗锦瑟。《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

  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有菊花诗十二首,其中的《菊梦》是湘云的判词(详见文章《菊花诗》)。诗中有“登仙非慕庄生蝶”,看来“锦瑟”一词竟然与湘云发生关系。我想在后三十回中,一定会有妙玉和湘云的对手戏,这出戏和“金钱”“暂醉”有关(由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其时已惘然。

   “三山半落青天外”之中,“三山”是说上面的三点,“青天”说下面六

  点。六点是“天牌”的一半,所以说“半落青天”。出自《全唐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原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不用说,一看就是凤姐名字和命运的由来。她是冰山上的一

  只雌凤,正合判词的“凡鸟偏从末世来”,“半落青天”和“中分白鹭”指向

  了她的才干和手段,正合了“都知恋慕今生才”。同时“三山”和“二水”还

  为曹雪芹带来了“一从二令三人木”——“拆字法”的灵感(另文细述)。

   而“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正合了“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凤姐末日。

   “铁锁练孤舟”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三三、三六、三三,左右上下的“三”,很像是一条条的“铁锁练”。“随处风浪随处愁”语出唐代薛莹《秋日湖上》诗:

   落日五湖游,烟波随处愁。

   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但是,仅此还不够,作者显然是深爱着明朝唐寅的《题画》诗(二十四首之三):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浪恶?随处风雨随处愁。

   两首诗双剑合壁,所以就有了“随处风浪随处愁”的泛起。在这里,“芦苇萧萧野渚秋”显然是“荒村野店”的景象。所以这首诗是指向了巧姐。后面的诗句指向了她的逃亡结局,“风浪”显然比“风雨”更能说明贾府最终的动荡命运。

   最后再看林黛玉的:

   左边一个“天”。韵自下平:一先。

   ——良辰美景奈何天。韵自下平:一先。

   中间“锦屏”颜色俏。韵自仄声:十三袄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韵自去声:二十号。

   剩了“二六”八点齐。韵自去声:八霁

   ——双瞻玉座引朝仪。韵自上平:四支

   凑成“篮子”好采花。韵自下平:六麻

   ——仙仗香挑芍药花。韵自下平:六麻

   “良辰美景奈何天”一语出自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的

  唱词原句(据 1984 年徐朔方、杨笑梅注本):

   春香(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

   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杜丽娘(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这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春香(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杜丽娘(旦):【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春香(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春香(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杜丽娘(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书中黛玉说完“良辰美景奈何天”后有这样的文字:“宝钗听了,转头

  看看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说明了这句唱词的指向——宝钗。

  恐怕曹雪芹以牡丹喻宝钗的灵感就是来自于这段唱词。第四十回贾母有

  话:“年轻的女人们,房里这样素净,也隐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同这里的唱词“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一样,都是在暗陈宝钗素雅高尚的个性。“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正合宝钗刚嫁给宝玉时的温馨场景。但紧接着“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却又指向了婚姻的迅速完结。末句“十二亭台是枉然”,正合十二钗命运的悲剧性结局。

   “锦屏”颜色俏是形容上四下六的牌。四是红的,六是绿的,排生长方形,像美丽的屏风。纱窗正像六点,窗上多用绿纱,形容颜色,红娘比喻四点红。“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出自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驻马听》一曲:

   “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

  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下十分跑。”

   这虽然是惜春身世的所在,“法鼓”“钟声”“佛号”“老僧敲”都是最

  好的证明。因为惜春最终的命运是出家,所以原句中的“定有”就被作者换成了“没有”。丫鬟红娘常作莺莺与张生间的信使,所以张生盼她报消

  息。现在信使也没了,是暗喻与世阻遏、遁入空门的意思。

   “双瞻玉座引朝仪”外貌上是形容上二下六,八点整齐地排成两行

   (“八点齐”)的牌点,很像是左右官人引百僚、分两行朝见天子的场景。但其实这句诗是出自唐朝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原句: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东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由于是描写退朝,这首诗虽然指向了李纨。“东风转”“淑景移”指向

  她的风物不再,“希闻高阁报”与“天颜有喜”则正合贾兰中举。

   “篮子”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六、四六、二六,四与二加起来也是六,成“一副儿”,叫“篮子”,以“二”像篮柄,“四”像篮筐。“四”是红的,所以说“好采花”。

   “仙杖香挑芍药花”一句中,由于“芍药花”与麝月和湘云之间存在特别微妙的关系(详见“占混名诗新解”)。此句一定是指向了湘云。这句诗出自哪里呢?作者又开始同我们打起了哑谜,但是由于我们已经确定了它的位置——《全唐诗》。因此,就不难找到它的影踪。果真,我们先看看姚合的《欲别》:

   山川重叠远茫茫,欲别先忧别恨长。

   红芍药花虽共醉,绿蘼芜影又分将。

   鸳鸯有路崎岖去,鸿雁南飞一两行。

   惆怅与君烟景迥,不知何日到潇湘。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恐怕《红楼梦》中的蘼芜、鸳鸯、潇湘等等的灵感就来自于此吧?但不管怎样,可以确定的是,作者正是从“红芍药花虽共醉”结合第五回的《海棠春睡图》以及苏轼《海棠》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之中获得了灵感,才设计出了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美妙情节。

   再看牛峤的《女冠子》: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

   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眼看惟恐化,魂荡欲相随。

   玉趾回娇步,约佳期。

   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

   小檀霞,绣带芙蓉帐,金钗芍药花。

   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

   柳暗莺啼处,认郎家。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里。

   佩丁当,明翠摇蝉翼,纤珪理宿妆。

   醮坛春草昼绿,药院杏花香。

   青鸟传心事,寄刘郎。

   双飞双舞,春昼后园莺语。

   卷罗帏,锦字书封了,银河雁过迟。

   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

   不语匀珠泪,落花时。

   诗中的“眼看惟恐化”让我们想起了第六十六回的一段文字:“自己不

  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而“小檀霞,绣带芙蓉帐,金钗芍药花”一句,又使我们想到了檀云、湘云(枕霞旧友)、黛玉(芙蓉)、宝钗、麝月。可见《红楼梦》这部奇书,绝非是天上掉下来的怪物,而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诗中的“绿云高髻”“月如眉,浅笑含双靥”“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等语句,在《红楼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情节或语句,如“星冠霞帔”正合李纨的“凤冠霞帔”。所以我难免发生了这样的想法,“芍药花”正是出自于这两首诗,正是因为难以取舍,作者才未照搬,而祭出了“仙杖香挑芍药花”的烟云妙笔。

   果真如此吗?经过比力,显然第一首诗更有分量,而且更契合湘云的

  命运。其中“绿蘼芜影又分将”,指向宝钗与宝玉的离异,“鸳鸯有路崎岖去”则告诉我们,宝玉和湘云这对鸳鸯最后都是“烟蓑雨笠卷单行”——

  流浪的结果。后面“鸿雁南飞一两行。惆怅与君烟景迥,不知何日到潇

  湘”,也是二人流浪的最好证明。如此说来,“仙杖香挑芍药花”,正是出自《全唐诗》中姚合的《欲别》。

   这里的“仙杖”显然又指向了宝玉。《全唐诗》里另有一首韦式的诗:

   竹。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划分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正是宝玉的写照。因此,我认为“仙杖香挑芍药花”一句,就是指向了宝玉和湘云的最终结合,以及麝月的不离不弃。

   到这里,我们在慨叹作者的精思妙想之余,难免发生疑问:那贾母、薛姨妈和刘姥姥的令词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其中的秘密就隐藏在每句话的韵脚上。如果我们仔细品读这二十四句应令词,就会发现除了“世人不及神仙乐”“这鬼抱住钟馗腿”“大火烧了毛毛虫”“随处风浪随处愁”“双悬日月照乾坤”五句,其余均非独韵。有的甚至出自相同的官韵,如:花和瓜都出自下平:六麻,“长”和“香”都出自下平:七阳。而有的在《诗韵新编》中现已归为同韵,如“天”和“间”同属平声:十四寒。有的虽非同韵却属同一韵母或同一韵部,如“夕”入声:十一陌和“仪”上平:四支、“报”去声:二十号和“霄”下平:二萧、“外”去声:九泰和“栽”上平:十灰、

  “出”去声:四邃、“骨”入声:六月和“舞”上声:七雨、“天”下平:一先和“蒜”去声:十五翰、“人”上平:十一真和“声”下平:八庚。

   由于湘云、宝钗、黛玉的十二句令词中的韵脚有八句都是互不相同、各自独立的韵母,即“坤、声、出、长、愁、报、仪、花。“间”和“天”虽韵母相同,却有贾母的“头上有青天”和刘姥姥的“一个萝卜一头蒜”中的“天”和“蒜”与之对应。因此,我判断,上述同韵、同韵部、同韵母的现象绝非偶然,而是作者的刻意部署。湘云、宝钗、黛玉的十二句令词同贾母、薛姨妈、刘姥姥的十二句令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按韵脚来部署的。这样,贾母、薛姨妈、刘姥姥的十二句令词中的八句,就依照同韵、同韵部、同韵母的对应关系而有了归属,归属关系如下:

   1.闲花落地听无声。——是个庄稼人。

   凭据前面分析,由于“闲花落地听无声”是探春的判词,“庄稼人”的

  寄义就不难理解,是“庄重嫁人”之意,这是曹雪芹习用的“谐音之术”。

  上下都是四点的牌,又叫人牌。“大四”,己卯、庚辰本作“四四”,戚序本作“长四”,意思都是重四。暗喻“四春”——贾府四艳。

   2.御园却被鸟衔出。——六桥梅花香彻骨。或梅花朵朵风前舞。

   凭据前面分析结果,“御园却被鸟衔出”是秦可卿的判词。

   六桥是杭州西湖苏堤上的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桥,建于北宋时期。堤上多植梅花,正合描写秦可卿的怀古诗中句:“隋堤风物近如何”(详见文章《秘语怀古诗》)。这里以“六桥”比六点,以“梅花”比五点。而彻骨是形容极香,又与牌的点色刻于骨上相切合,正合秦可卿的“芳气笼人是酒香”。因此,“六桥梅花香彻骨”才是真正的对应关系,而“梅花朵朵风前舞”则另有所指。

   3.双双燕子语梁间。——头上有青天。或一个萝卜一头蒜。

   “双双燕子语梁间”是宝玉的判词,而宝玉是天上神瑛侍者落入凡间,在小说中又与“补天石”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头上有青天”就是指他,上下都是六点的牌叫天牌,“青天”在这里暗喻元春的职位。因此“一个萝卜一头蒜”不是与“双双燕子语梁间”搭配的语句。

   4.水荇牵风翠带长。——十月梅花岭上香。

   上文分析出“水荇牵风翠带长”是妙玉的判词,“梅花”正合她种满了

  梅花的栊翠庵。二“五”共十点,所以说“十月”。“十月梅花”出自《全唐诗》卢僎的《十月梅花书赠》: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自从迁播落黔巴,

   三见江上开新花。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春候飒惊楼上梅,

   霜威未落江潭草。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鹤发,几回梦里忆朱颜。朱颜鹤发云泥改,

   何异桑田移碧海。却想华年祖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其中“朱颜鹤发云泥改”就是妙玉命运的写真。

   5.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个萝卜一头蒜。

   “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指向宝钗,《红楼梦》中“萝”字经常和“薛”字连用,用来形容宝钗。书中的诗句“萝薜助芬芳”和“蘅芷阶通萝薜门”就说明了这一点。上面一点比喻“一个萝卜”,下面四点比喻“一头蒜”,因为大蒜头有许多几何瓣。萝卜味道鲜美而蒜则味辛辣,在这里暗喻宝钗性格的两面性。

   6.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一轮红日出云霄。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是惜春的判词,“一轮红日出云霄”是“六合幺”的牌,上面的一点色红,以比“一轮红日”;下面的六点色绿,以比青云。因此,一轮红日出云霄就是指她挣脱世俗,脱离苦海,走入空门。

   7.双瞻玉座引朝仪。——织女牛郎会七夕

   从上,“双瞻玉座引朝仪”是李纨的判词,“织女牛郎会七夕”是以“七

   夕”比“杂七”,比喻李纨的未亡人生活。

   “织女牛郎会七夕”其实出自《全唐诗》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是凭据首句内容改写的。

   8.仙仗香挑芍药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仙仗香挑芍药花”是湘云的判词,“一枝花”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四四、三四、幺四,三与幺加起来也是四,成“一副儿”,叫“一枝花”。三点绿像花枝,一点红像花朵。唐代名妓李娃旧名一枝花,其时说书人曾编成《一枝花》故事,可以连续说上七八个小时(见《异闻录》)。倭瓜是北方农村对番瓜的土称。《光绪顺天府志》:“番瓜,可煮可炒,能果腹,其子可炒作果,土人名‘倭瓜子’。”“花落结瓜”当与“绿叶成荫子满枝”喻女子已婚嫁生育的意思相似。“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是比喻湘云的结果,我想这足以证明《红楼梦》并不是完全悲剧的结局。

   这样就只剩下了四句:“这鬼抱住钟馗腿”“梅花朵朵风前舞”“世人

  不及神仙乐”和“大火烧了毛毛虫”。

   剩余的诗句另有:“随处风浪随处愁”(巧姐)、“日边红杏倚云栽”(黛玉)、“双悬日月照乾坤”(元春)和“三山半落青天外”(凤姐)。

   《孤本元明杂剧》中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一剧,其中有五鬼一齐拥上扯衣抱腿与钟馗扭打的情节。凭据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的情节,“这鬼抱住钟馗腿”虽然是说凤姐,因此我们又得出了第九个对应关系:

   9.三山半落青天外——这鬼抱住钟馗腿。

   “蓬头鬼”也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六、五六、幺六,五与幺加起来也是六,成“一副儿”,叫“蓬头鬼”。

   有趣的是钟馗的来历与做鬼,在史料上有许多纪录。大致是钟馗因状

  元落选、怀才不遇,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用状元官职殡葬。传说唐明皇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后,把他吃了。大鬼自称是终南山落第进士,因科举不中,撞死于阶前。他对唐明皇说:“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故事中的玉笛和香囊在《红楼梦》里也大有文章,如第七十三回的“痴丫头误拾绣春囊”和第七十六回的“凸碧堂品笛感凄清”。我想,凤姐之死与秦可卿的丫鬟瑞珠和钟馗相同,也应当是触柱而亡的。

   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子,而且由于是下世还泪,所以她在人间的生活

  虽然比不上当神仙时快乐,“世人不及神仙乐”显然是在说她。所以第十个对应关系是:

   10.日边红杏倚云栽——世人不及神仙乐。

   “二郎游五岳”是成套点色名称,三张牌是五五、二五、五五。凡有五个点色同的就成“一副儿”,现在是一个“二”(以“二郎”比)、五个“五”(以“五岳”比)成套。二郎即灌口二郎神,说法许多,俗传据《封神演义》为杨戬。写在这里是暗喻宝玉最后的流浪生活。

   最后,我们应当看到,梅花朵朵风前舞”与“随处风浪随处愁”显然是

  都与风相关联的句子。所以第十一个对应关系是:

   11.随处风浪随处愁——梅花朵朵风前舞

   这组对应关系是在描写巧姐日后的逃亡生活。

   剩下的第十二个对应关系是:

   12.双悬日月照乾坤——大火烧了毛毛虫。

   “中间‘三四’绿配红”的牌,上面三点绿斜行,像一条“毛毛虫”;下

  面四点红,像“大火”。

   这是元春的判词。大火正合第一回三月十五葫芦庙发生的大火。第

  三十九回贾府又有一次小的意外失火,显然是个伏笔,所以后三十回一定另有一场大火,虽然不是在贾府,而是与元春有关——是在宫中。毛毛虫是蝴蝶发育的最后阶段。毛毛虫还没有成蛹化蝶,就被大火给烧了,比喻元春的薄命。看来元春是在火光中死去的——“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迎春的令词就是在说她自己。“四五”有红有绿,所以叫花九。“桃花带雨浓”一句所形容的景物,不像牌的点色,也与上句不协韵:上声“九”应与“酒”“柳”等字协韵,与平声“浓”基础不协韵。所以“众人笑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像。’”

   这句令词出自《全唐诗》中李白《访戴天山羽士不遇》诗原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犬吠”指向了中山狼,“不闻钟”正合她的个性。“愁倚两三松”指向了她婚姻的失败。

   总之,这二十五句令语,句句均非空文,是《红楼梦》中事关人物个性命运的要害线索,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