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五十二章 整顿税粮——周忱[chen]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331 2020-07-31 18:00:00

  周忱,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以善理财知名。周忱登进士第,补翰林院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迁越府长史,授工部右侍郎,衔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私访民间,询问痛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重复盘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其余府按序次淘汰。累官工部尚书,仍为巡抚。晚年遭诬陷罢职,致仕归家,卒,年七十三,谥号“文襄”,著有《双崖集》。

  其时选曾棨等28人入翰林院念书,对应二十八宿,周忱自请加入成为第29人,明成祖阅览奏章后大喜说:“有志之士也”,任刑部主事,加入编写《永乐大典》等书。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北京新建太仓,周忱卖力督运南北畿郡的钱粮。周忱虽有经世才,但浮沉郎署二十年,未得升迁,夏原吉知之,荐迁越府长史。又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的赏识,被荐为工部右侍郎,巡抚南直隶,总督税粮。

  周忱巡抚江南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整顿江南税粮。江南田赋重,钱粮拖欠,黎民生活艰难。周忱到任后,深入民间,视察研究,他不带任何随从,向农夫村妇详细询问最感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希望如那边置。时间长了,黎民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相相互处如家人父子,他对下级也比力宽和,有许多几何事情主动同他们商量,向他们请教。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如苏州知府况钟、松江知府赵豫、常州知府莫愚,都成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配合促成了江南的经济革新。

  周忱创“平米法”,平米,指正额与耗米两项而言,其措施是:“官民田皆画一加耗。初年正米一石加耗米七斗,计输将远近之费为支拨。支拨之余者存积县仓,曰余米。次年余米多,正米一石,减加耗为六斗。又次年益多,减加耗为五斗。”在平米法的基础上,又建设“济农仓”。济农仓米的来源,其一就是平米支拨后存留的余米,此外,另有丰收年发官钞所籴储存的粮米,以及奏定“京俸就支法”所节省的耗米。

  据周忱所奏:“先是,苏、松、常三府岁远南京仓米一百万石,以为北京武职之俸。每石外加盘用耗米六斗。然前俸既可以南京支取,独不行以三府就取乎?是岁,减耗米六十万石。”又据《明史·周忱传》,这个就支措施划定,给予就地支取者每俸米一石船价米一斗。所节余部门是耗米每石五斗。另外,在某些县份另有向富人劝借米,清理豪右侵占绝户田租等。

  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不幸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买办纳官丝绢,修理舍、廨、庙、学,攒造文册及水旱祈祷”等都随时支用。这种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淆使用的措施,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在明代赋役制度的革新中具有开创意义。

  周忱的革新触及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在朝廷也遭到一些人的阻挡,豪强尹崇礼攻击他“多征耗米”。给事中李素等弹劾周忱“妄意厘革,专擅科敛”,当国难当头之际,应天府豪民彭守学又攻击周忱“多收耗米”,甚至攻击他“变卖银两,假公花销,任其所为,不行胜计”,户部竟奏请“分往各处核办追征”,周忱被迫致仕。

  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逋负,忱之力也。”著有《双崖集》八卷传世,今已散佚,《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周文襄公集》一卷。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