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九章 理学之冠——曹端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2106 2019-12-26 21:00:00

  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是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建文年间,曹端放在书房里的两匹丝绢被盗,同住一个院子的人们都很惊讶,曹端却说“人失人得不足介意。”有邻居已经看见偷盗丝绢的人,劝曹端到官府去告他,曹端却说,区区两匹丝绢将一小我私家告上法庭,这小我私家一生的名誉就被松弛掉了,这样做不值得。自己家里被盗,曹端想的却是盗贼被揭发出来今生今世欠好做人,所以基础不去视察追究,足见其为人老实。

  曹端署理渑池儒学的事情,吏部使者核对文卷,以前任官员违反法式,误将曹端投入牢狱。曹端灼烁磊落,泰然处之,作诗自遣,曰“仰天心无愧,俯地意不惭”。时间不长,事情终于弄清楚了。

  永乐年间,曹端加入了河南乡试中举人第二名,随后赴京会试,以副榜第一授山西霍州儒学学正。曹端到霍州之前,霍州考取举人的甚少。自从曹端到霍州后,省里每次举行乡试都有霍州人中举,多的时候甚至一次考取五六人。霍州学者李德与曹端同时讲学霍州,等他见过曹端回来对学生说:“学不厌,教不倦,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而且他知识渊博,博学多闻事理,没涉及的学问很少。昔人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你们获得了真正的人师啊!”于是李德避席不在霍州讲学。曹端知道这件事后,赞扬李德的谦虚和情意,叫学生聘请李德继续在霍州讲学。曹端每次上课,均衣冠整洁,学生问之,据理答之。一言一行,皆有规则;一动一静,尽合准绳。接人温和,不计短长,不言货利,以恳切待人。他教导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那些做人的原理,务必从自身做起。四面八方来听曹端授课的学生日益增多。

  霍州饥荒,曹端把自己的俸禄接济贫困学生,又积极劝赈,使不少贫困黎民存活下来。霍州一个砍柴的卖了柴买米,意外的在米中获得了一个金钗,砍柴人第二天发现后立即还了失主。有人问:“砍柴那么辛苦,现在获得了一个金钗,为什么就轻易送还了呢?”砍柴人说:“曹郡博(曹端)有道人也,以有道者倡教吾霍,可不知化乎!”曹端听说这件事后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他寻访砍柴人姓名入了郡志。曹端三十九岁时,参政张公到霍州考察,才知道曹端举止卓异,握着曹端的手说:今天我算知道了曹正夫了。张公大书“廉静”二字赠给了曹端。

  四十三岁的曹端,在霍州任职了九年,就在这年他的母亲在河南渑池县老家病故。惊闻噩耗,极端悲悼的曹端在第二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曹端披发光脚,身披草帘,只饮水不用饭,途中有见到曹端的人谢谢涕零。曹端徒步抵家,恸哭几绝。不意当年十一月,父亲也不幸病逝。曹端五味不入口,父亲的殡葬事宜凭据家礼,不用风水不部署祭坛。埋葬了父亲后,曹端在怙恃墓旁建茅庐守墓三年。期间,渑池、霍州两地众多的学生随着曹端在墓侧就学。曹端在怙恃墓侧放置一石碓臼[duijiu]舂米做饭。服丧未满,霍州人就上书请他复职,没有获得批准。

  在蒲州,曹端的品德操行、教学态度和在霍州时一样。在曹端的教育下,霍州、蒲州民心归化、乡风淳朴,人们都耻于争吵和打讼事。一个学生与一继母打讼事,曹端教育他说:“闵损、王祥,皆善事继母者。继母而不敬事,视父为何人?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况继母乎?”说完这番感人至深的话,曹端不禁流下了眼泪,在场的人也都忍不住哭泣,那对母子终于悔悟而归。

  曹端在霍州时的高才门生郭晟擢升西安府同知路过蒲州时,郭晟特来参见恩师,并请教为政之道,曹端答曰:“其公廉乎!昔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平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意思是,或许无外乎公和廉吧!昔人就说过,属下不惧怕我严肃厉害、严格治理,可是敬佩我廉洁自律、清白做人;黎民纷歧定佩服我有多大本事,但会佩服我公正无私,品德高尚。公正无私,品德高尚,黎民就不至于心存轻蔑或抵触;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属下就没有胆子犯上或蒙骗。郭晟对这段话感应很是敬佩。郭晟“以公廉称”,后被兵部尚书王某推荐为西安知府,在西安事情过九年。与曹端同时代一生颠簸仕途的山东巡抚年富老人,忧于吏治,患于民生,于济南山东抚台署衙,在曹端的廉政箴言后面加上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挥就横六竖六三十六字旷世箴言。

  曹端病逝于事情了多年的霍州学正府内,终年五十九岁,患病期间,自知时日无多的曹端语重心长地,对前来探望的霍州知州说:“诸医生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吾无遗恨矣!”曹端死时,霍州做生意的人们纷纷罢市在大街上恸哭,连小孩子们也痛哭流涕。曹端一生清贫,家人无力将其运回河南渑池老家安葬,只得葬在了霍州,翰林学士黄谏捐资,才将曹端迁回渑池曹滹沱村安葬。至今曹端墓尚存,为县级文物掩护单元。

  曹端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孝经述解》、《四书详说》、《周易乾坤二卦解义》、《太极图说》、《通书》、《夜行烛》、《西铭》释文、《性理文集》、《儒学宗族谱》、《存疑录》、《月川图诗》、《月川诗文集》等。明朝兴起三十余年后,曹端学说在崤山、渑池之间崛起,是曹端带头把濒于失传的理学振兴起来,因而被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死后,门人私谥“静修”。在曹端过世后十三年,翰林学士黄谏捐资,才将曹端遗骨迁回河南渑池仰韶乡曹滹沱村老家安葬。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