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

第八章 孝恭皇后——孙氏

史事讲将1 徐夏半生 4710 2020-03-21 15:00:00

  孙皇后,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旦夕相处,情感很深,宣宗即位之后,封爵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宣宗废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位为天子,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紧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坚决摈弃了部门朝臣的南逃主张,接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

  孙氏,祖先均是农民,父亲孙忠花钱买了个鸿胪序班的小官,后出任永城县主薄,据说孙氏的母亲去田里干活时,将她生在田埂上,其时有几万只乌鸦围住她,噪叫不停。孙氏小时候便以貌美如花、智慧伶俐闻名县城内外,宣宗的外婆彭城伯夫人正巧是永城县人,听说过孙氏的美色,时常进宫看望女儿张妃时,屡屡对女儿提起孙氏的貌美、智慧。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其时张妃正是为日渐成人的宗子物色妃嫔,既然母亲十分中意孙氏,她又是家乡人,是个合适的人选,因此,张妃决定选孙氏入宫。其时孙氏只有10来岁,还未成年,明成祖命张妃将她留在自己宫中抚育,太孙完婚,选济宁胡后为妃,孙氏为嫔。

  孙嫔婚后见到胡妃,心里很是不平气,她不仅比胡妃长得漂亮,为人处事也比胡妃灵活,灵巧,又是太孙外婆和母亲亲自选中的,且已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熟知宫中的情况和宫礼宫规,主客观条件都比胡妃优越,况且胡妃的身世也不比自己高几多,为什么当上皇太孙妃的是她,而不是自己。史书上没纪录诏选胡氏为妃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孙嫔太过灵巧,心计太多,不够老实,不够循分守己的缘故吧。

  孙嫔岂宁愿宁可居于胡妃之下。智慧的她深知,一切要害在于获得太孙的痛爱,一旦太孙当上天子,自己只要没什么差错,就有取代胡妃的可能。于是,孙嫔一方面对胡妃恭顺重敬,殷勤侍候,以免引起她的警觉,另一方面充实施展自己的魅力,千般讨太孙的欢心。婚后初期,太孙对胡妃和孙嫔一样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孙对孙嫔痛爱远远凌驾了胡妃。太孙是个喜煌m乐、玩耍的人,他才气横溢,精力旺盛。胡妃的端庄、淳厚、稳重,在他看来,难免有些机械、拘谨,她经常生病,又总爱和自己讲些大原理,规劝这个规劝那个,和她在一起,时间一长便觉得沉闷乏味。

  宣宗即位,他想册孙嫔为皇后,但胡妃是成祖所立,又为母亲喜欢,出于理智,他照旧册胡妃为皇后,孙嫔为贵妃。孙贵妃这时已为宣宗生下一个女儿,她很清楚自己在宣宗心中的份量,现在成祖、仁宗都去世了,虽然军国大政仍要禀报张太后,但宣宗是大权在握的天子,自己不用再把心思深藏,该是接纳切实措施的时候了。

  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孙贵妃撒娇地对宣宗提出一个要求,即要宣宗赐她一枚金宝,改封号为“皇贵妃”。孙贵妃的这个要求违背了礼制,宣宗难免为难,但一看到孙贵妃那千娇百媚的姿容,宣宗决定为她破例一次。于是,宣宗到清宁宫中去请示母亲,张太后起先不愿,但架不住儿子的多番请求,只好允许。宣宗下诏封孙贵妃为皇贵妃,赐她金宝,这样孙贵妃和胡后一样,拥有金宝金册,称谓都有一个“皇”,与胡后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宣宗接受过嗣君的系统训练,即位以后,在母亲张太后和几位重要大臣的辅佐下,将朝政治理得有声有色,对此宣宗颇为自得,自我感受良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年过三十尚未生子,作为皇后的胡氏还“不识时务”屡屡在宣宗面前说些“不要安于享乐”,“要把精力多放在朝政上”之类令他十分反感的话,因此他下决心废掉胡后,孙贵妃摸清了宣宗的心思,不失时机地向宣宗挑明自己想当皇后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开始配同谋划废掉胡后。

  宫中传出“孙贵妃生皇宗子”的特大喜事,对此,史书上明确指出:这个皇宗子决非孙贵妃所生,而是“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没有宣宗的支持,孙贵妃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样做,因此,“孙贵妃生皇宗子”是宣宗和孙贵妃同谋的第一个结果,皇后胡氏蒙在鼓里,而生下皇宗子的宫女今后下落不明。皇宗子出生第八天,一些朝臣即揣宣宗之意,纷纷上表请立为皇太子,胡皇后为局势所迫,也只好数次上表请早定国本,早已成竹在胸的孙贵妃却惺惺作态,虚伪地体现:“皇后病好了,自然会有子,我的儿子怎么敢在皇后儿子之前立为太子呢?”。宣宗则迫不及待了,封爵仅仅四个月大的皇宗子朱祁镇为皇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夺取后位指日可待了。

  尽管孙贵妇已“具备”了做皇后的须要条件,但更换皇后是件庞大的大事,明朝自建设以来还未有过先例,况且“宠艳妃废元后”一向为道德舆论所抨击。宣宗是个做事很周密的人,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他一边在宫中放肆制造胡皇后失职、孙贵妃有德的舆论,一边频繁到母亲宫中争取支持。张太后并不喜欢孙贵妃,她曾抚育孙贵妃多年,对孙贵妃的天性十分清楚,但孙贵妃倒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对胡后也是恭顺重敬,胡后生病她总是殷勤照顾,而胡后虽然不错,究竟未生出一男半女,确实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天子坚决要废她,硬要阻拦不是个措施,于是张太后建议宣宗倾听几位重要辅臣的意见后再作决断。

  一天,宣宗召见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对他们说:“朕年过三十还没有一个儿子,现在幸亏孙贵妃生了儿子,自古以来都是母以子贵,只是中宫不知该怎么处置?”说完,举出胡后的几件过失。杨荣早已知道宣宗的心思,于是带头亮相:“凭这几件过失就可以废胡后了。”宣宗又问:“废后有先例吗?”蹇义回覆说:“宋仁宗曾降郭后为仙妃。”其实宣宗是明知故问,旨在提醒这几位大臣,废后古来有之。夏原吉和杨士奇始终没有说话,宣宗不满,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杨士奇才开口说:“臣对于皇后,就象儿子事奉怙恃一样,胡后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她的儿子,哪有儿子议论废母的原理。”委婉地体现对废后的阻挡。

  张辅、夏原吉也差异意废后,一直默不作声,在宣宗的再次询问下,才亮相说:“这是件大事,容臣等详细议论后再回复皇上。”宣宗有些不兴奋,就说:“这种事需要提交给外廷议论吗?”一向顺从天子意旨的蹇义连忙亮相说:“此事古来就有,无需外廷言论。”杨士奇反问说:“宋仁宗废郭后时,孔道辅、范仲俺率十几位大臣进谏,被贬职,史书上至今还在赞美孔、范等大臣的义举,怎么能说外廷无需议论废后之事呢?”宣宗见大多数人都差异意废后,只好暂停这个话题。

  从宣宗那一退出来,杨荣就对夏原吉和杨士奇说:“皇上早就想废后了,不是我们臣子所能阻止的。”言外之意是说,夏、杨他们不识时务。杨士奇反驳他说:“皇上今天列举的胡后过失,基础不能成为废她的理由。”这句话提醒了杨荣,回抵家中,他绞尽脑汁,想了一夜,才列举出胡后的一大堆所谓过失。第二天早上,宣宗又在西角门召见这几位大臣,问他们议论得怎么样了?杨荣连忙把他列举出的二十几条胡后的过失送上,哪知宣宗才看了一两条,便勃然震怒:“胡后何曾做过这些事?宫中难道没有神灵监视吗?”杨荣拍马屁过了头,懊恼不己,他不知宣宗尽管想换皇后,但对胡后并不是没有一点情感,再说要是胡后真的做了那么多坏事,岂不是皇上和皇太后的失职?宣宗狠狠地盯了杨荣一眼,便回过头来问杨士奇有何话说,杨士奇回覆说:“汉光武帝废后以后,曾在以后的诏书上说:废后只是异常之事,并纷歧定给国家带来好运,颇有悔意;宋仁宗厥后也很忏悔废后之举,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宣宗又没能获得大多数的支持,很是不兴奋,只好再次停止这个话题。虽然,宣宗决没有知难而退,他很清楚这几位大臣的禀性,过了几天又召见他们议论这件事。

  杨士奇没有措施,只好甩出挡箭牌,说:“太后对这件事肯定有主张。”当他得知正是太后让皇上找他们商量时,知道再阻止也没有用了,只好回抵家中仔细思考处置惩罚的措施。当宣宗单独召见他时,他先是问宣宗,胡后与孙贵妃相处得怎么样?宣宗说:“相处得很是和气,朕只是看重皇子,而皇后命中无子,所以想将皇子的母亲正位中宫。现在皇后又病了几个月了,贵妃天天去看她,慰藉很勤。”杨士奇说:“既然这样,可以趁皇后有病,劝她让位,这样做,进退有礼,恩宠不衰。”宣宗听了连连颔首,对杨士奇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并把劝导胡皇后主动让位的任务交给了杨士奇。杨士奇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提出一个要求,即希望皇上善待胡后,象待孙贵妃一样,宣宗连忙允许,并体现决不食言。

  由于杨士奇等大臣没有将自己的意见坚持到底,宣宗废后的闹剧上演乐成,距立皇太子仅一个月,孙贵妃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之位,胡后则退居别宫,赐号“静慈仙师”。随着孙贵妃抢占中宫的乐成,她的父兄职位大大提高,父亲孙忠被封为会昌伯,食禄干石,哥哥孙继宗先是授官锦衣卫,厥后成了明朝第一个典兵的外戚,并封为侯爵。孙贵妃一当上皇后,她的父亲便连忙回家乡放肆炫耀,宣宗不仅赏给他们一首诗以示膏泽,而且还让阉人陪行。他们回来之后,宣宗和孙后亲自登门慰劳,孙后的继母董氏更是频频收支内宫,恩赐不停,与此同时,胡后的家人却备受冷落,一厥不振。

  孙后从胡后手中夺取后位,内心也有过愧疚,因此有时会做出几件被人赞美的事来。朱祁镇继位,是为英宗,孙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英宗想给她的侄子们封官,请示她时,遭到拒绝,但英宗多次请求,她只好允许,不外因此几天不兴奋,她说:“我们家人对国家又没有劳绩,为何要滥授官职,凡事都是盛极必衰,一旦他们犯了罪,我也不能呵护他们了。”孙太后还一直为自己同意英宗让她的哥哥孙继宗典兵而忏悔,因为凭据明朝制度,外戚是不允许典兵的。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为冒犯阉人王振,被枷锁于国学门前示众,有人求助孙太后的父亲孙忠,孙忠立即出头保奏,孙太后知道此事后,把英宗叫到太后宫中询问此事,英宗推说不知道,孙太后说:“既然不知道,那怎么说是天子的旨意?”因此要英宗马上放人,英宗只得将李时勉释放。英宗准备将建文帝恒久遭幽禁的两个儿子文奎和文圭释放,身边许多人阻挡,孙太后却支持他这样做,文奎和文圭得以重见天日,并被妥善安置。

  孙太后没有几多政治才气,也不外多干预朝政,但由于身处太后的位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照旧发挥过一些作用。英宗在土木惨败后被敌方抓获,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一批廷臣,准备拥戴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当天子,尽管朱祁钰不是孙太后所生,但国家不行一日无君,孙太后很明智地给予支持。景帝即位后重用于谦等大臣,乐成地进行了首都守卫战,将明朝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景帝很谢谢孙太后的支持,尊她为上圣皇太后,自己的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孙太后在宫中的职位依然稳固。

  由于景帝即位,英宗失去了被用来要挟明朝的价值,因此,英宗被送回北京,景帝将他囚在南宫门。景帝病重,孙太后想等景帝死后仍由英宗复位,就派阉人曹祥瑞去征求于谦的意见,于谦坚决差异意,孙太后很是生气。不久,徐有贞、石享、曹祥瑞等人乘景帝病重,发动宫廷政变,迎英宗复位,事先获得孙太后同意,太后还要她的哥哥孙继宗在政变中多加着力。

  英宗虽不是孙太后所生,却是孙太后抚育成人,孙太后对英宗十分体贴敬服,英宗被捕期间,孙太后不光筹措赎金,而且经常给他寄去衣服和食物,嘱咐他要敬服身体,英宗回京后被囚在南宫七年,孙太后经常去看望他,给他带去体贴和慰藉,孙太后最后支持英宗复位,体现了她对英宗的敬服之心。英宗复位后,打破宫规,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这是明朝开国以来天子第一次给后妃上徽号,从英宗的这一举动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孙太后的谢谢和敬爱。

  孙太后离开人世,与宣宗合葬于景陵,并拊太庙,尽管厥后英宗听从他的皇后钱氏,和辅臣李贤的建议,恢复胡氏的后位,但并不影响她在墓中永远陪伴宣宗。史书上提到她时,总贬多于褒,但作为一个女人,能让丈夫和儿子为她两次违背祖制,并正位宫中三十余年,最后还获得善终,可谓是幸运之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