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

第三十七章 “三杨”之一——杨溥[pu]

史事讲将1 徐夏半生 2350 2020-06-01 21:00:00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因汉王朱高煦诬陷,东宫官属尽遭牵连,杨溥被关进诏狱,在狱中勤奋念书,从不中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任首辅,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杨溥去世时,年七十五,赠特进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

  永乐初年,杨溥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赞美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华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理想。”于是摘取华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很是兴奋。不久,杨溥因亲丧回家守孝,其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南京任职。

  朱棣第2次征讨蒙古的期间,京城里由太子朱高炽全面主持事情,史书上说太子儒善、聪敏,政令切合实际而且行之有效,难得的是,太子谦虚,善于纳谏,他推行的利民政策很是切合臣民们对于圣明君主的全部期望。作为其时的东宫洗马,杨溥卖力撰写敕令,上传下达,更够追随这位贤明皇子,他无疑是心满意足的,随着太子越来越获得臣民的认可和恋慕,事迹不停传到前线,加上两位野心勃勃的弟弟不停的造谣、中伤,于是朱棣相信了谣言,首先遭殃的是杨溥这些贴身秘书、东宫事情人员,这成为继解缙入狱后,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事变。

  入狱的第二年,锦衣卫破例允许家人送来了书籍,从《大学》《中庸》《论语》,到《三国志通俗演义》、《新五代史平话》等小说,杨溥都视若珍宝,终日捧卷苦读,小小的牢房里面书籍聚集成山。一起入狱的东宫同事们已经死亡殆尽,人生再也无力翻盘,而杨溥却将经史子集读尽,挨过了人生中最不行能挨过的苦难时光。据说朱棣曾经问过杨溥等人在牢狱里的情况,幸运的是,掌管诏狱的纪纲老实回奏,朱棣显然很是满意这个答案。这时候,立储之争已定,意欲夺位的阴谋家弟弟被打发到了山东就任藩王,太子之位得以稳固,太子每天都恭谨的向老迈的父亲请安问候,他始终如一的老实感动了朱棣那颗怀疑残暴的圣心。

  杨溥,在诏狱里活了下来,熬到了天子驾崩,险些在第二月中旬,新皇一纸诏书赦免,杨溥获释出狱,仁宗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他加以褒奖,赏给钞币,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仁宗在思善门左侧建弘文阁,在群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杨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授予陈继博士,杨敬编修,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陈诉,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数月之间,连授三职,足见仁宗对于杨溥的关切之心。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配合主管枢机事务。四年后,因母亲去世告退,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宣宗驾崩,由太子朱祁镇即位,英宗刚即位不久,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规则谨严、老成而识概略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旦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张太皇太后很是兴奋。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英宗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濙入内,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配合维护国家的安宁。”张太后将这五位老臣作为了正统政治的焦点,太后又特意召杨溥上前,说:“仁宗天子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流泪,太后也流泪,左右的人也都很伤心。

  当初,仁宗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频频差点死去。仁宗经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太后又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天子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天子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配合商议。”

  杨溥回乡扫墓,不久回京,此时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之人,名望不高。杨溥孤掌难鸣,权宦王振便开始进一步专权用事,晚年时,杨溥屡因年迈请辞,但都未获准许。

  杨溥逝世,终年七十五岁,英宗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特进光禄医生、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授予他的孙子杨寿为尚宝司丞。厥后,王振引导英宗北征,结果发生土木之变,时人因而纪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但后起者却争相揭露他们的短处,认为由于他们违心执行中旨,终于酿成了阉人为患的祸殃。

  杨溥为“台阁体”代表诗人之一,但他在“台阁体”诸位作家中诗名不显,对杨溥的诗历来评价不高。明英宗时名臣李贤,在《杨文定公集序》中说:“观其所为文章,则辞惟达意而主于理,言必有补于世而不为无用之言,论必有合于道而不为无定之论,严重老成,有台阁之气象焉。”又说:“公之文章以事业而见重于世必矣,何以序为!”但今观杨溥之诗,疏朗雅淡,别有情致,在诗歌创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杨溥喜好佛老,著有《禅玄显教编》,曾加入编修《明太宗实录》、《明宣宗实录》,另有《澹庵文稿》、《文集》十二卷等。《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有《杨文定公诗集》,原书七卷,今余五卷,为明钞本。《皇明经世文编》辑有《杨文定公奏疏》,录其奏一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