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十六章 谋划伐燕——齐泰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537 2020-01-03 09:00:00

  齐泰,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明太祖赐名泰,明溧水人,明初著名官员。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位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齐泰是向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他请削燕王朱棣属籍,声罪致讨,力主伐燕。建文军屡败,齐泰等被罢官,又被建文帝召还,不久又遭贬官,京师失守,齐泰奔走外郡以图兴复,被燕军执于京师,不屈而死,祸及九族。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特别是建文帝时期,齐泰因为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备受重用。建文初年,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齐泰原名为齐德,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三大殿被雷火击中,朱元璋前往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而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切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为他赐名泰。

  对于齐泰这小我私家,历史上的评价并不低,就如黄子澄一样,他们在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踪之后,仍然坚守自己的臣子节气,宁死不屈,最终落的个身死道亡,株连九族的下场。悲凉的下场为齐泰本人增色不少,所以历史上他与黄子澄一样,都是作为忠君规范,备受旧时士子赞扬。

  朱元璋去世之后,临终受太祖所托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位后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晋升为兵部尚书。建文帝早在皇太孙时期,就对几位拥兵自重的叔王极为不满,刚一登位便开始着手削藩,齐泰作为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的顾命大臣,对于建文帝削藩的想法是赞同的,他认为藩王拥兵自重,时间久了必成朝廷祸殃,因此积极为建文帝谋划。

  削藩开始,齐泰向朱元璋建议“擒贼先擒王”,先向兵权最重的燕王朱棣动手,趁朱棣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以边防为名,派兵将戍守开平,把燕王的护卫兵全都调到塞外,去其羽翼,就能徐徐削平他了。齐泰的这个建议遭到了其时同样赞成削藩的黄子澄的阻挡,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朱元璋时候,就做了许多非法之事,削之有名。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

  尔后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于是兴兵逮捕燕府的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但是巧合的是张信为朱棣旧部,不仅没有抓捕朱棣,而且还转投朱棣一方,朱棣随即做了举兵的准备。燕王准备起兵之后,齐泰请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属籍,声罪致讨。认为只有果真声讨朱棣,才气将其攻克,而且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还定下了讨燕大计,认为事必能成。

  但是齐泰等人到底照旧小觑了燕王的实力,也高估了己方的能量,建文帝登位的时候,与太祖朱元璋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将已经很少了,而朱棣的封地演进,历来都是军事重镇,经常与外族发生战争,所以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少。讨燕之初,命朱元璋时期老将耿炳文带兵作战,初战倒霉,黄子澄便建议让曹国公李景隆,领导数十万军队前去讨伐,结果李景隆节节败退,五十万雄师被他败的干洁净净,此时局势已经逆转。

  朱棣在起兵之初,打的是讨伐齐泰、黄子澄等奸人的名号,此时燕王一往无前,建文帝想暂时抚慰他,便将齐泰等贬谪,实际仍将其秘密留在京城,厥后盛庸取的一次大捷,建文帝便将其官回复位。夹河之战失败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齐泰和黄子澄二人的官职,请求燕王罢兵,燕王朱棣说:“这是建文帝的缓兵之计啊。”于是进攻越发猛烈。朱棣攻破南京的时候,齐泰还没有回到京师,南京城破后,齐泰逃到了外郡图谋兴复建文帝的基业。

  其时朱棣发令追捕,命令迫切,齐泰没有逃多远,便被燕王部下逮捕,而且押解进京。齐泰与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一样,面对朱棣的审问宁死不屈,于是被朱棣斩杀。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都被连坐诛杀,他的叔父齐时永、齐阳彦等发配边疆,齐泰的儿子仅仅六岁,免死发配,明世宗的时候才被赦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