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四章 都水监使——贾鲁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533 2019-10-20 21:00:00

  贾鲁,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智慧勤学,胸怀雄心,长大后谋略过人。贾鲁亲自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贾鲁回朝,向顺帝上《河平图》。

  贾鲁,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专家。贾鲁从小就有理想,勤奋勤学,长大以后,体现了过人的才气。元延右、至治年间,他两次考取乡贡,28岁时任东平路儒学教授,又被选为丞相东曹椽、户部主事。后又奉诏专修辽、金、宋三史,担任宋史的局官,书成后选任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名列前茅。贾鲁担任中书省检校官后,针对其时的社会问题提出革新时政的、长达数万言的主张,他指出:“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吞并,贫民流合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件重大,非处置尽善,不行轻发。”吞并土地是造成封建社会土地荒芜、贫民流徙的基础原因,贾鲁的万言书完全切中时弊。可惜在元朝那样政治黑暗的社会里,这些意见统治阶级是决不会接纳的。

  贾鲁受命为行都水监使后,立即循着黄河,考察地形水势,沿途视察研究,行程往返几千里,绘出了精细的治水图,同时提出了两个治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修筑黄河北堤,以罅黄河横溃。这个方案的利益是用工节省;第二个方案是“疏塞并举”,既要筑堤防止黄河决口,又要疏导河水,让河水沿河东行,返归故道。这个方案,虽然是费工,但是效益比前一种大得多。厥后,由于贾鲁调迁为右司郎中,这两个方案都没有付诸实施。直到右丞相脱脱复出,在讨论治河的方案时,脱脱经过慎重比力后,接纳了贾鲁的第二个方案。

  贾鲁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后,率领河南、河北诸路军民,又调汴梁,台甫士三路民工,共计十五万人,加上军队二万多人,组成一支庞大的治黄雄师。当年四月开工,七月将河凿成,八月就决水走黄河故道,九月舟船通行,十一月,用秫秸、土石等修成的护堤以及沿河的堤坝也全部完工,黄河之水又沿故道奔流。贾鲁的治河方案获得实施后,元惠宗召见贾鲁,贾鲁将河平图献上。满朝大臣纷纷奏请褒扬脱脱、贾鲁的治河劳绩,元惠宗接纳了这些意见,并命令翰林丞旨欧阳玄亲书了河平碑,详细纪录了这次治河的情况,表彰脱脱及贾鲁的治河劳绩,并将此事载入史册,让后人永远纪念。贾鲁在右司任职时,曾经对时政革新提出了二十一条措施,并亲自在任上积极推行,他调任都漕运使后,又提出革新漕事二十条建议,朝廷只接纳了其中的八条,并没有把他提出的措施全部付诸实施,厥后,黄河照旧发生了水害。这次决口,黄河之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又祸及济南、河间,破坏两漕司盐场,给国计民生带来很大的损害。

  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残酷聚敛和压迫,加入修河的民工首先揭竿而起,发作了红巾军农民大起义。贾鲁分兵前去攻打壕州,和总兵官、平章月可察儿一起指挥队伍,贾鲁哲师说:“我奉天子的命令统领八卫汉军,在壕州城外已经驻扎了七个月,列位将士应该齐心协力,一定要在今天的已、午时刻攻陷州城,等攻陷州城后再进餐。”说完,贾鲁就率先上马指挥前进,队伍到了城边,他却突然头晕被迫下马。其时,贾鲁还约束将士们禁绝队伍解散,可是,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吃药也不起作用,竟死在军营中,时年五十七岁。

  月可察儿亲自为贾鲁操办丧事,然后挑选将士护送贾鲁的灵枢回到高平,元顺帝闻讯后,亲自下令赏赐了交钞五百锭,用来供应安葬贾鲁的用度,贾鲁有一个儿子,名镇。并命翰林学士欧阳玄撰《河平碑》文,以治河劳积,碑文说:“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卒,不畏讥评”、“鲁习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说:“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汉之贾让,元之贾鲁”。清代水利专家靳辅对贾鲁,所创的用石船大堤堵塞决河的要领,很是赞赏:“贾鲁巧慧绝伦,奏历神速,前古所未有”。人们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