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七十八章 卫戍巴东——阎宇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477 2019-09-05 09:00:00

  阎宇,字文平,荆州南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阎宇素有才干,处事勤勉,历任庲降都督,永安都督,官至右将军。

  《三国演义》对阎宇的描述是:身无寸功,仅靠依附黄皓做到右将军,通过黄皓图谋取代姜维领兵,导致后主刘禅召回正围攻邓艾于祁山的姜维,结果黄皓和阎宇知道邓艾善于用兵,又不敢让阎宇带兵了,只白白损失了姜维的立功良机。一个身无寸功的人能做到右将军,还想夺取兵权对敌作战,甚至还希求以此立功,则蜀汉的军国大事如同儿戏,这可不仅仅是黑了阎宇,更是黑了刘禅了。那么,历史上的阎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资料显示,阎宇早就是蜀汉的大官了,做到多大呢?早在建兴八年,阎宇已经做到益州牧了,众所周知,蜀汉主要的领地就是益州一州,李严想做巴州牧都不行得,阎宇其时能做到这个位置,可以说不光在李严之上,更是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了。延熙末年,阎宇接替张表成为蜀汉第六任庲降都督,出镇南中,厥后阎宇回朝任右上将军。《华阳国志》说他任右卫上将军,这是衍文了。阎宇也是蜀汉最后一任可考的庲降都督,庲降都督是三国蜀汉治理南中的行政主座,有招徕、降服之意。虽然阎宇回朝了,庲降都督也不设了,但南中的事照旧要有人打理的,此人就是阎宇的参军,厥后的建宁太守霍弋,后以阎宇为都督,霍弋为参军,弋甚善参毗之礼,代宇为监军、安南将军。这一年,蜀汉的盟友东吴也正值艰屯之际,东吴刚发生权臣孙綝废孙亮、立孙休的政变,于是阎宇受命为永安都督,率五千军增守巴东郡,正好也接替了因病回朝的时任都督宗预,巴东郡的治所,就是俗称的白帝城、永安。

  朝中的局势也有些变化,尚书令陈祗死了,陈祗是费祎提拔的,真才实学肯定是有的,但因为与黄皓关系好又有些谄媚,风评并欠好,他死后,刘禅很悲痛,谥其为“忠侯”,也显得有些讥笑。陈祗生前资助黄皓干预朝政,相互表里,陈祗一死,黄皓独大了,黄皓排斥异己,难免也就攻击了一些正直人士,好比罗宪。阎宇不用担忧被黄皓攻击,《三国演义》说他和黄皓关系好、黄皓想用他取代姜维。被黄皓排挤的罗宪遇到了黄皓的朋友阎宇,但是阎宇并不计划协助黄皓继续排挤罗宪,阎宇敬服人才,让罗宪做了自己的副手,阎宇两次担任都督,两次的副手划分是霍弋、罗宪,都是正直敢言的能人,阎宇的眼光和用人尺度,可见一斑。

  所以让阎宇取代姜维这样的论调,未必只有出于黄皓这样任人唯亲的小人考量才气说,如果其他人也觉得阎宇比姜维更优秀,也会这么说的。好比蜀汉有这么一员临死时,曾经感伤自己未能除掉黄皓的以身许国的重臣,在其时也和黄皓意见一致,这人就是其时的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阎宇在《三国演义》中再未进场,似乎并没有挺身而出救蜀汉于危亡,愈发坐实了其无用小人的人设,事实上,这也是冤枉了他。“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霍弋要勤王的时候,刘禅还以为不劳霍弋,但一定在某一时刻照旧意识到了危机,调霍弋可能来不及了,于是从巴东调阎宇的军队勤王,只留下二千人随罗宪守永安。史料并没有纪录阎宇的军队有几多,也没有纪录蜀汉灭亡时,是不是已经到了成都,蜀汉灭亡后,原本救援蜀汉的吴军想夺取永安,罗宪选择了投靠曹魏,以二千守军打败吴将步协,并反抗吴镇军将军陆抗的三万围城雄师半年之久,直至魏军兴兵助其解围,罗宪就这样进入了曹魏的体例,在南中的霍弋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而他们配合的老上级阎宇,和他最后一次统领的军队,一起突然失去了踪影,其中应该不乏永安当地人士,但显然他们并没有回去加入到守卫永安的战斗中。也许是在勤王途中得知蜀汉已亡便就地解散了吧,阎宇自己也是为蜀汉服役多年的老将了,原来也是时候退休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