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三十七章 地方豪强——笮[zuó]融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523 2019-04-21 07:00:00

  笮融,东汉末豪强,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并任下邳相,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曹操征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简陋而去,过杀彭城相薛福。兴平二年,与盟主刘繇同为孙策所破,奔豫章,杀太守朱皓,冒犯刘繇,为繇所破,败走入山,为民所杀。

  笮融作为一个土匪军阀,心甘情愿的把他收刮聚敛的巨资,泯灭在了引人向善的佛事之中,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从释教传入中国的生长轨迹来说,却又在情理之中。汉明帝时,释教西入中原,东汉初年,受封于徐州一带的楚王英崇奉释教,并使徐州一带成为早期释教的流传中心之一,厥后楚王英因有人密告他谋反而被放逐丹阳泾县后,带着他供养的佛徒一同随往,从而使释教流传到了中国的东部丹阳。

  到汉末时,释教逐渐由官宦上层扩大到普通黎民中,尤其是在天下动荡之际,释教的生长更为迅速,作为地方军阀的笮融要立足徐州,就需要主动的接受了地方民俗,获得地方的支持,以维持自身的军阀统治和获得物质经济来源。笮融在佛事上的突出,或许更是由于他家乡丹阳也是释教流传地之一,作为下层人民身世的笮融,早期经历或多或少接触过释教不少教义和主张,对一个性格诡诈残暴、释教的某些低级教义使其获得某种震撼,从而在佛事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笮融信佛不行否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扩大他的盘据势力,这从其脱离陶谦,投奔薛礼的时候,能够发动男女数万人跟其而行可见一斑,虽有曹操在徐州屠城恶劣影响所致,同时也跟笮融在徐州地域恒久推广释教,广布善举,加以免除徭役的优惠,从而吸引了大量流民追随,与刘备弃新野奔江夏时十分相似。在其掠夺广陵后,由地方军阀,酿成了流民团体,在其后的军阀吞并战争消耗瓦解。这其中虽然包罗了大量的释教信徒,而且,历代对笮融在信佛方面颇有微词,有的甚至加以贬斥。其时的《正诬论》就列举了笮融所犯的释教杀、欺、盗、酒四大戒条,并由此证明笮融不仅不是个仁慈的释教信徒,而且照旧个少信寡义的邪恶之徒。在后人编撰的释教生长史都未把笮融列入其中。并经常与何充、姚兴等佞佛者相提而并论。清人王夫之也指出笮融之败在于不遵释教道义,倘若,笮融真正信佛释教的话,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笮融佞佛之说,虽不无原理,但仔细玩味下,颇有些不是滋味。释教初入中原时对华夏本土文化并无几多“文化优势”可言。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盛行,后又与神仙方术混同,在儒术独尊之后,鬼神方术亦甚嚣尘上。面对此种现象,释教初入之时,不得不改变其原来之面目,依附于道术以推行其自身。融合吸收了传统宗教迷信思想的释教轮回转生说在其时发生了较大影响。无论是明帝迎佛,照旧楚王事佛,他们把释教仍然视为黄老神仙方术之一。而笮融事佛,则真正的开始把释教与黄老祠祀剥离开来,但是在释教经典教义尚未翻译推广,释教的清规戒律也尚为制订完善的配景下,无形中仍然挣脱不了道术的某些成规陋习,尔后人对笮融的评价却往往基于笮融小我私家的品性,再从后世释教慈训教义上入手,推证笮融乃是假事佛者,或者对其事迹的厌恶而抹杀笮融释教生长史上的重要劳绩,笮融佞佛之说也就在后世甚嚣尘上。佛家的因果倒是被某些人充实倒用了。

  笮融的行径离佛家所言的仁慈信徒相去甚远,而且其主观出发点也未必灼烁正大,但就其事佛所造成的客观影响来说。在后汉时期,笮融在推广宣传释教教义,扩大了释教的影响,及推动释教向魏晋南北时期经典完备型生长上作出了不行磨灭的劳绩。在客观上不能抹杀其应得的历史职位,在其崇佛佞佛说上,也应该客寓目待其人其事。另外,顺带提一句,笮融的宅地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私家园林,自此风靡子女,也可谓是一段风雅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