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次斩将——田豫

史事讲将1三国明 徐夏半生 1453 2019-07-16 21:00:00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刘备奔公孙瓒时,豫年少,自讬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劝退之。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迁南阳太守。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事业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加殄夷将军。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豫以太守督青州,青州刺史程喜内怀不平,军事之际,多相违错。喜知帝宝爱明珠,乃密进诽语,由是功不见列。景初末,增邑三百,并前五百户。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徵为卫尉,固称疾笃。拜太中医生,食卿禄。年八十二薨。子彭祖嗣。

  田豫早年托身刘备,和大多数乱世英雄一样,田豫也曾先后跟过数位老板,如公孙瓒、鲜于辅等,直至跟了曹操,才最终安宁下来。正史中的田豫,是个多面手,上马是武将,随曹氏父子东征西讨;下马则安民,地方行政颇得民心;有时候,他还能干一些谋士的活,为老板或上司献计献策。

  刘备任豫州牧时,田豫请求回家给母亲养老,出乎意外的是,田豫不久却跟了公孙瓒,还做了县令。刘备的官职,说白了就是空衔,一无土地,二无常备军队,就实力而言,跟其时的公孙瓒差的太远了,田豫的选择,乃“生于虑”,显然是经过仔细权衡思考过的,公孙瓒失败后,他又劝鲜于辅归顺曹操:“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一个“必”字,言之凿凿,足以证明他的思维方式确确实实很务实。

  田豫的为政理念或可用八个字来归纳综合:救善讨恶,示信于民。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到一地,走下层、搞调研,察民情,用实际行动兑现施政允许,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他在南阳太守任内,曾遇到一桩谋反案子。前任抓捕了五百余人,计划全部正法,田豫到任后,通过与囚犯逐一谈话,了解到这些人原本都是守法的黎民,被裹挟反叛,不应斩尽杀绝,于是惩治了首恶,余者全部释放,此善举一出,黎民感恩感德,奔走相告,其他的谋反小团伙也纷纷解散,地方上立马就安宁团结了。在北方担任持节护乌丸校尉达九年之久,在处置惩罚少数民族问题上,也体现了他的一贯务实作风,亲自率人深入胡地,压服不老实的部落,分化瓦解强大的部落,惩治奸邪和凶恶之辈,“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田豫晚年,朝廷凭据他的卓著功勋提拨他为卫尉,他不干,多次申请退休,司马昭就是不批准。无奈之下,田豫打陈诉说:“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这就是居功不傲。有趣的是,他临死前对妻子说,想葬在西门豹祠边上,理由是“豹所履行与我敌等耳”,颇为自信。两个例子一比力,就会发现田豫是属于每日“三问吾身”的那种务实之人。

  田豫正是因为经常自省,深刻理解了“为官莫贪婪,贪婪如飞蛾赴火”的原理,才赢得了“清俭约素”的历史美名。不仅如此,就连朝廷赏赏给他的钱物,他也一钱不受,全部门发给下属,少数民族部落送给他的牛马,他则全部造册交公,以至于自家生活陷入贫匮的田地,这在封建仕宦中实属稀有。打铁还得自身硬,务实为官学田豫,黎民心中有杆秤,自会无时不纪念,田豫生前,“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黎民怀之”,田豫死后,黎民“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