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荣医

第四十六章 宋五郎改身世

荣医 沉舟钓雪 844 2016-07-25 23:57:35

  余氏哭得撕心裂肺,宋老爷子往日里最烦她哭,经常她一撒泼便不耐烦与她盘算,但这一次宋老爷子硬是铁了心肠。

  他倒也不再强硬斥责余氏,只是淡淡道:“不将五郎记到崔氏名下也可,误了五郎前程,他日你莫要再哭。”

  余氏的哭声戛然而止,她原本其实也不是很懂嫡庶之分,乡下人家不考究这些。但她来到宋家后,究竟也跟崔氏相处过十几年。崔氏是大户人家的大丫头身世,人都说宁娶各人婢,不娶小户女,说的其实是各人婢女因为所见所知差异,在规则见识方面往往更要胜过小户女子许多。

  崔氏就是规则顶好的人,她的容貌性情不必说,往日里的行为举止也无不有礼有度,那种种做派,常将余氏比得越见粗鄙。余氏从前常用泼妇手段挤压崔氏,但其实从心底里,她对崔氏是极羡慕的,羡慕以至妒恨。

  也正是因为如此,余氏对崔氏的一切都极为留意。

  崔氏性格柔善,面对余氏蛮不讲理的泼妇作风常有些无可奈何,但实际上她骨子里的大妇架子却端得十足。余氏与她相处十几年,恨崔氏是一方面,可是另一方面,在她的潜意识里,她自己都不愿认可的地方,她其实也未尝不觉得崔氏是比自己尊贵无数倍的。

  这时候宋老爷子改了口风,只提到宋五郎前程,余氏反而被宋老爷子那轻描淡写的话给吓住。她惊骇又茫然,一时都有些怀疑自己。难道说,比起做自己的儿子,五郎做崔氏的儿子简直可以前程更好?

  她收了声,整小我私家都如同死了半截般,又痛苦又茫然。明明觉得不宁愿宁可,是想要再反驳的,可话到嘴边,却竟是一句也吐不出来。

  余氏最终茫然地被宋大郎扶着走了。

  江慧嘉从旁目睹一切,虽然觉得余氏吃瘪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可亲眼见识到这宗族礼法的力量,见到了宋老爷子的话语权,又见到了余氏在这件事情上的无能为力,她心中仍然免不了生出戚然之感。

  她并不是同情余氏,而是通过余氏,又更深一层的体会到了在大靖朝,在封建礼法主宰社会规则的如今,女性职位之低下。同为女子,她自然难免更多深思几分。

  余氏往日里是何等的嚣张犷悍,就连宋老爷子都多让她几分。可这一旦上了正式场所,余氏却竟然连保住自己亲生儿子在律法与礼法上也归自己所生的权利都没有!

  虽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原配与填房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不外很快,江慧嘉就知道了,原来不是原配与填房之间的差距太大,而是发妻与妾室之间的差距太大。真正三媒六聘灼烁正大娶进门的填房也是发妻,除了祭祀时要对原配牌位行妾礼,其余各方面,岂论是在权力照旧职位上同原配的差异其实并不大。可余氏差异,她当初只是以妾室身份被抬进宋家门的,就算厥后被宣称是扶正了,可这妾室扶正,跟正经娶回来的能一样吗?

  余氏被宋大郎扶了出去,宋老爷子又要求其余人也都退出,却独留了宋柏山与宋熠、江慧嘉这三人。虽然,几个见证人也都留了下来。

  宋老爷子道:“三郎伉俪两个虽是不分居产单分了出去,但根底上他们照旧宋家人。这分出去以后,他们要搬去那边,何时搬,如何般,江氏的妆奁要如何清点,这些都需商议。”

  算是对宋家其他人解释为何单留宋熠伉俪与宋柏山的缘由。

  等到其余人都出去了,宋老爷子却只说道:“慧娘的妆奁是慧娘私产,虽然都由慧娘带走,此事毫无疑问,不需多议。此外,搬迁那一日,还当请亲家来人做见证,清点慧娘妆奁。”

  这些都是应该的,众人纷纷颔首。

  宋老爷子又道:“搬迁的日子我也早已看好,便在三日后,适宜祭灶搬迁。”

  说着,他看向周里正,道:“村东头桃林边有座五间屋子的小院,听说原来是吴家的,他们家搬走也有五年,这屋子的方单应当早已返还村里了吧?”

  周里正道:“是有此事,其时他们的田地都是卖出去了的,只那院子盖得有些偏僻,村里有闲钱的都有屋,没闲钱的也买不起。那屋子便押回了村里,方单也在。”

  乡下地界,当地人盖房都是不考究什么宅券的,只论方单。因为凭据大靖朝的制度,通常农民,有正当户籍的都要从乡下分得税田。这税田不归农民自己所有,只由农户耕作,然后返还重税给朝廷。朝廷则分发宅基地给予税田种植户。

  凡有税田者都能在当地分得宅基地,这宅基地免费。

  但这免费的宅基地又是追随税田而来的,像当初吴家那样的情况,他们举家搬离了青山村,税田送还村里,那么他们的宅基地也同样要送还村里。宅基地一送还,就连他们自费盖的屋子,也同样不属于他们了。

  周里正就问宋熠:“三郎要单立户籍,论理也是要分税田的,但你情况差异,分了税田置β也难以耕作。如今倒有两个方案,一是分得税田,自然,吴家那屋子也能分给你。另一种,你们伉俪两个不分税田,屋子也需出钱购置。但买来的屋子可以有方单宅券,往后只要两契还在,官府入档,这衡宇与地,便算是你家恒产。三郎要如何?”

  说着,又增补一句:“只是不分税田的话,每年还需另行补税,凭据你家两口成丁来算,需补税八百钱一年。”

  周里正说的详尽,江慧嘉照旧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马上心里暗惊。大靖朝的税收原来竟如此之重,两口成丁,不分税田,一年都需补税八百文钱!

  别看她近日来花钱如流水,恰似八百文不算什么,但其实相对一般农民家庭而言,八百文是许多的。

  另外,在大靖朝,税田与农民私有田地是差异的,大多数农民都很少能有私有田地,就是有,往往也只是几亩十几亩,他们耕作税田之外,私田少的还常在大田主家佃得田地耕作,如此才气混得温饱。

  像老宋家这样能有五十亩私有田地的家庭,在普通农民当中是少有的。宋家本该算是富足家庭,只是要供养念书人,这才拖得家计艰难。

  可宋熠这一次分居,却是一分私田都未曾分得。他的情况本该更难,周里正等他决定往后应当如何。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