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海商

第十章 驶向琉球(一)

大明海商 闵予小子 6045 2016-03-14 22:20:17

  晏世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日加入新军制的体例和队伍的改编。由于接纳了水力锻压和水力镗床进行铳管的加工,再加上基隆、淡水两港共一百三十名工匠,于“金乡讲武堂”奠基仪式的第三天,终于完成了整编完后金乡第一军火铳的打造。一个军有一千九百二十名战斗兵,铳兵共有七百三十人,这七百三十把革新型鲁密铳,现已更名为“金乡铳”,泯灭了全金乡军唯一的水力锻锤、水力镗床,和所有工匠近十个月的时光!不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铸造毛坯后,铳管的金属硬度、韧性都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加工生长轴类零件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受热后的变形量,而且最要害的是,利用水力镗床加工出的铳孔,更好的保证了子药击发时的气密性,平滑的内壁在与弹丸摩擦时,由于强度较高,将炸膛的可能降到最低。而且为了便于发射,淘汰铳兵准备时间,照着古斯塔夫军队制作的纸壳预装子药,大大的统一了铳兵的发射射程,而且合理配比的火药、弹丸,再次保证了射击威力和减小了炸膛几率,这样两相叠加,铳兵在训练、作战时,险些可以不用考虑炸膛带来的危害,所以金乡军铳兵训练,无不精神奋起、全神贯注,凭据练习规范,合理的进行着行列、装弹、瞄准、换行等训练。

  晏世轮此时鼎力大举生长铳兵是有原理的,先岂论此时欧洲的各支强军,就是自己的最大敌人后金,此时也已经利用汉人建设起了火器队伍。虽然那些不忘“骑射”基础的野蛮人暂时还不会给予火器差池太多的时机,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大战,甚至是老奴酋努尔哈赤被明军火炮炸死后,后金军开始了对火器队伍的重视,再加上孔有德等大汉奸的协助,后期大明与后金的战争,说是北地叛军与大明官军的战争更为妥当。

  但是随着火铳兵练习的深入,库存火药不足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摆在了晏世轮案头,很是让晏世轮和宁凤晨无奈。木炭基隆不缺,而通过“立体农场”、“全民集硝”等运动,硝石也是不是问题,但台湾不产硫磺,制造火药最要害的这种原料不能敞开了供应,徒呼奈何啊?为了解决这个先天不足,晏世轮也曾指使宁凤晨进行替代品的研发,但是宁凤晨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做着危险的硝化棉实验,无不以失败告终,只因这个时代的整体工业基础放在那里,无法将硝酸提纯,无法过滤杂质,无法准确的进行称量、配比,弄得宁凤晨心惊胆战的实验,竟然一星火花都没有弄出来过,别提宁爷那个沮丧了。

  于是,和最初晏世轮的计划一样,出征琉球摆到了纸面上来,这已经不是晏世轮的一个想法,通过金乡军幕府军政司照料部的详细谋划,一份详尽的作战陈诉摆到了案头上。晏世轮看着面前的这份陈诉,虽然花样浅易、行文不够通畅,但可以看出军政司自宗钧杰、万炎武以下,一干人等的那份认真和努力。晏世轮对着下首的宗钧杰道:“钧杰,难为你了”,虽然难为,宗钧杰通过这一年的文化熏陶,顶多会写一些简朴的句子和所有将官的名字,要是没有“金乡书院”先生秦思华的资助,可能这几张纸上都是圆圈了。

  “钧杰,此为军政司第一份作战计划,其意义远大于实际,你们做的很好。”晏世轮首先将心腹爱将表彰,

  “但是,钧杰,你这份陈诉当中,虽然说明了第一军的兴兵人数、战役偏向预判,另有胜利判定条件。但,没有体现出我金乡军如何从基隆到达该地?补给如何获得?是否能够争取当地土著支持?假想敌另有谁?”随着晏世轮的一番发问,宗钧杰脸上的鹤咦吖而下,立即伏身在地,高声告讨——”大人,小的无用,小的活该……“

  晏世轮赶忙扶起宗钧杰来,温和的道“钧杰,我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作战计划,涉及到我军生死生死,你们军政司几日夜通宵达旦,实乃辛苦,但是事情不能没有偏向啊,如果意识不到偏向差池,讲来会严重影响你的进步。“晏世轮心中慨叹,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战略家不知凡几,就是大明也拥有众多的军事人才,可惜自己现在位微言轻,无人归附,真的是需要一点点培养啊。不外幸亏宗钧杰等虽身世低微,然态度规则,不骄不躁,这就是自己目前所需的。遂温言道”钧杰,在宁副千总那里,有一份我和他讨论的方案,两相对比下,我们的作战显得生疏、死板,而你们军政司照料部拟定的作战计划,十分的灵活,而且作战方面考虑的方面更为详尽,这样,你将两份计划一同拿给作战照料,凭据牢固的花样,制成一份勿缺漏的作战计划!最起码,不能让我看出纰漏!“晏世轮手里有一套前世论坛上军迷们贴出的收复琉球的贴子,稍作改动,又加进了自己和宁凤晨对于琉球的理解、土地、水文等信息,糅合了一部门作战后勤意识,拿给了金乡军政司。万炎武作为金乡第一军作战照料,现在灰头土脸的站在一旁,他真的尽力了,但是大人不愧是大人,立即就看出了自己认为毫无破绽的计划中的纰漏,看来,要学的真是太多太多了。

  晏世轮坐在高台上,将众人或沉思、或沮丧的心情一一收在眼里,道“诸君,此战关系金乡军之未来,“看到众人眼神一亮,晏世轮继续道:

  ”琉球尚宁王于三个月前向大明发了求救信,然大明海防疏弃,外敌、内匪,各地饥荒,东南已无力兴兵。目前盘踞在琉球的外敌是: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此乃真倭,打败他的家将桦山久高,琉球,就是我金乡军征战四海的跳板,整个东亚,将再无我战船到达不了的地方,整个东亚,再也不会泛起辽东之耻!“说道这里,众人都是群情激奋,战意昂扬,辽东之耻,没齿难忘,后金,早晚我要连本带利的找回来,让你没有一寸土地立足。

  “诸君,战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前期的准备,我们以有心,算无心,如果这都打不垮琉球岛上的倭寇,你们都把脑袋扭下来当夜壶吧!“晏世轮少有的爆粗口,惹得哄堂大笑,

  ”为了金乡军,十日内拿下琉球!有我必胜!“晏世轮将气氛点燃,台下是传来雷鸣般、山呼海啸的阵阵”有我必胜!有我必胜!!“

  经过接连一个月的不停训练、准备,载满了第一军的十二艘”平倭“战船出发了,此战宗钧杰兼任第一军军长,此战第一军全体出动,不仅仅要胜利,更要打出金乡军的威风,让倭寇见到金乡军的战船旗就退避三舍。整个码头都是欢送的黎民,人人都是欢喜异常,因为现在基隆,人人都认为大人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有仗打,就有军工拿,另有那些尾随战船的数十艘武装商船,里面有台湾郑家的,”廿芝“海盗的,东南商人,甚至另有少量的东南海防官军也混在其中。不为此外,最近一年海上通商的民风为之一肃,不仅仅海盗很少见了,就是小海贼都看不见两三只,而且随着这些挂战船旗的炮船,就连弗朗机人都不敢招惹自己,通行马尼拉、朝鲜等地,发了大财!商人就像苍蝇对臭鸭蛋一样,对着资本闻风即来,晏世轮并不阻挡他们随着,这帮人此外不会,攻其不备可是妙手,就让他们给还蒙在鼓里的倭寇好好的上一课吧。想到这,晏世轮竟然还笑了起来。全场唯一脸上没有笑容的是汪才枫。十二艘“平倭“战船全部出动,大大影响了马尼拉、朝鲜方面粮食的运输,而且,雄师出征,粮草先行,整个第一军,带走了金乡军账上最后一个铜板,这要是此行不带回来点儿什么,金乡军真的就破产了。

  看着沮丧的汪才枫,晏世轮道”战争,就是由利益而驱动的,才枫,没有自制的杖,我是不打的“

  汪才枫照旧不明白,道”大人,咱们现在一分钱都没了,眼瞅着存粮吃完,这个夏天怎么过啊?“旺财一脸的郁闷。

  “才枫,忘了跟你说了,你说琉球最大的特产是什么?“

  ”大人,您不是说了吗?是哪个什么劳什子硫磺?“

  ”只答对一半,琉球淡水资源富厚,气候温暖,他们几百年很少有一次天灾,他们另一大特产,就是粮食!赶走了侵略者,还能少了你我弟兄的孝敬钱?“

  晏世轮说道这里,望着远方已经徐徐消失的庞大船队,心中升起无比的希望,就让战争,磨炼自己的金乡军吧!

  码头上卖力卫戍的队伍,仍然是之前接纳的轮换制的屯丁,岛上屯民的练习从未终止。他们中的佼佼者,才气最终选拔进入到攻击队伍当中,捞取军功。所以纵然是卫戍队伍,他们高昂的战意丝绝不比出战队伍差。

  看着对自己敬重行礼的士卒,晏世轮心中有着浓浓的自豪,这些都是自己带出来的兵,这都是自己的黎民!他注意到,不仅仅是头盔、前后胸前的半甲,照旧脚上的钢网鞋罩,都是机械化作业的结果,制式统一,锃明瓦亮。随后,晏世轮看向了他们身上火红的鸳鸯战袄。金乡军在解决了各项制度建设、人员选拨途径后,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穿衣,二是用饭。

  在上次苏杭之行后,黄道婆织机被宁凤晨革新成了水力织机,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而且,一旦使用动力(水力)后,事情者就无法离开动力源,就需要有牢固的厂房、工棚另有织厂,因而被视为工厂制度的开端。历史上首批工厂的建设就是为了制造纺织品。这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晏世轮看重的不仅仅是完成了机械化纺布,而是发生工厂和工厂看法这一点。随着“基隆纺织厂”的建设,晏世轮相信不会过很久,民间的什么“机械厂”、“蜡烛厂”、“罐头厂”,将会模仿纺织厂的架构、治理方式,雨后春笋般的泛起在台湾各地,随后由台湾散布到神州各地,通过越发集约的方式,淘汰掉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催化大明的工业革命!

  而纺织厂的制品就是,先是纺出了两种布料,一种添加金属细丝,结实耐用,适合军用,一种添加了纱、生丝等,适合民用。这黄道婆织机是三锭同时纺布,宁凤晨凭据实际情况,将锭子增加到二十个,同时可以纺二十根纱。有感于织机的原型,宁凤晨不住惊叹,如果单独搞这么个发现,凭着他从没加入生产实际,是不行能的。这黄道婆织机相传是流落涯州的黄道婆回到家乡后,有感於从事纺织妇女的辛劳,遂将其所学孝敬,改良旧有的纺织机械成为一套集杆、弹、纺、织的生产工具。此外,她又缔造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纱。三纺车在其时是很是了不起的发现,在机械纺车泛起以前,即即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纺两根纱的人都很是不容易,三纺车不光提高了事情效率,更让产量增加,而且这远比欧洲的还要早上五百年,而清代泛起的多锭纺纱车,将手工纺织机械的生长推向岑岭,对手工纺纱业而言,多锭纺纱车已是提升效率最完备、最快的纺车了。直到泛起工业革命,市场急速生长,生产速度的需求增加后,才泛起新的纺纱技术。到了1764年,哈格瑞佛斯发现杰尼纺纱机,这部机械可使十六个锭子同时运作,此外它还可以依设定序次操作多个纱线。随后,引用其他动力源的纺纱机相继泛起厥后1769年时得钟表匠的协助,改良老式纺车,发现了水力纺纱机。宁凤晨的水力纺织机原型,就是这个,再凭据黄道婆织机的原理,将锭子增加到二十,也就是说,没有黄道婆织机摆在那里,宁凤晨纵然有精确的图纸,也是仿不出来水力织布机的。

  用饭问题,其实只解决了黎民吃肉这一个方面。因为大部门外来人员,最开始时,虽然鱼肉美味,照旧有大量的民众吃不惯。而由于自己的泛起,目前1626年底,郑芝龙所领导的“廿芝”(除了晏世轮、宁凤晨),远远没有前世时那么风物,最起码在台湾,他们仍然局促在平野、笨港两地,远远不及晏世轮屯民的规模和人数。从他们那里,再也无法完全满足晏世轮越来越膨胀的胃口,所以,晏世轮必须考虑自给自足,而怎么做呢?通过与宁凤晨分析誊写的资料,晏世轮决定接纳“立体农场”的做法,将养鸡场、鸭场、猪场所并,充实利用养殖空间,养猪场建成前世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土法水泥建的园地,上设遮风挡雨而且透气的窝棚,究竟这工具气味儿太大。而且要通足够的水,实时的清理粪便。以淘汰瘟病的泛起。这就对养猪场的位置做了限定,必须靠近河流。靠近合流的利益另有,可以就近养鸭,而鸭粪、猪粪中滋生的蚊虫,却是养鸡场所必须的滋补品。同时在晏世轮老家,喂养猪时,不仅仅光靠饲料,建设蚯蚓养殖厂,也是个解决猪光长个不长肉的问题要害。猪食料当中掺入蚯蚓,不仅能让猪膘肥体壮,就连剩下的食物残渣,也是养鸡场、养鸭场的绝好饲料。最后,这些动物的粪便,又是农田极好的肥料,也是集硝所必须的质料。

  之前由于接纳土法集硝,收集的硝石量照旧太少,这回有了立体农场,倒是可以大干特干一场了。卖力基隆集硝事情的是匠器厂的王有才,他是个隧道的山东男人,当年追随孙阁老(孙元华)在登州府曾经摆弄过一阵的火监造,所以这种土法集硝照旧比力驾轻就熟的。不在这种土法发生的硝土中,最终提炼出的硝石虽然完成了形状、巨瞎亓统一,但是硝石的质量很成问题,这个一直困扰着整个金乡军。到哪里去收罗天然硝石呢?晏世轮突然想到了一个地方,他直接看向了背后通过条保命航线开通后,完善的其时的海图,这张海图无比详尽,不仅仅荟萃了郑家的描述,又有金乡军水师亲自的重复实地勘察、测绘,怀抱衡、标度尺一应俱全,又凭据六分仪一点点的怀抱出来的经纬度,另有标注的各地矿产、人口等信息,使得整整一大面墙上挂着的这幅超大东南沿海图上,密密麻麻全是标注。晏世轮看到的那里,有无数的天然硫矿、天然硝矿,那里的人民热爱宁静,但是天意往往是这么具有戏剧性,最最热爱宁静的地方,盛产着发动战争必须的物资,让自己情何以堪?他看向的那里,舆图上标注这两个字——琉球,

  这就是晏世轮努力发动“琉球攻略”的缘由。

  一定要在琉球开设自己的硫矿和硝矿!晏世轮看着舆图不禁发狠道,看着舆图,晏世轮发现这个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他横亘在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历史上曾经向大明的的明、清两代朝贡。遭受萨摩藩的入侵后也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古琉球国多次遭受诸岛外部势力的入侵,特别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后,萨摩藩控制并干预干与了琉球国的内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一旦自己在这里建设分基地,短期的,将会以东南沿海的苍南金乡卫、基隆港、琉球三地建成一个内海贸易循环,促进自己海贸的收入另有资金流转。恒久的,将会以这里为跳板,跳上日本,跳过朝鲜,以琉球为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后方支撑,再通过海上航路,源源不停的把自己的力量送往辽东,这将是自己买通辽东的必经之路!看来,无论是短期的火药原料供应地,照旧久远的辽东攻略,琉球,都是自己必须拿下的桥头堡!而且,在自己完成恢复神州大业后,一旦有了琉球这个跳板,东夷不足为惧,东亚之势无忧亦。

  而眼下必须要做的,除了分出精力,筹措更多的军力外,最要紧的,是完善自己的海上航行、作战工具——战船。目前金乡军已经列装“平倭”级战船,每船定员由最初的三十五人,加入“救护队”、厨役、工匠、辎重队后,扩编到了六十二人,而全金乡军,目前造船厂已经下水三十六艘“平倭”级战船,改装的武装商船一百五七艘。三条最最重要的航线当中,由于路程最远,基隆-长崎的船队,共有十二艘“平倭”战船,二十四艘武装商船,平均分成两队,在长崎、基隆两港对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海贸效率。而基隆-马尼拉和基隆-朝鲜两条航线,则各有八艘“平倭”战船,配四十到六十艘不等的武装商船,因为每次贸易的货物数量不等,所以并没有限制。剩余的八艘“平倭”级战船,经过近一年的海贸、剿灭海盗、捕猎鲸鱼等运动,已经完全完成了水师军事化训练,是金乡军除了2000正规战斗队伍外,唯一的水师机动力量了。而发动了“琉球攻略”,十二艘“平倭”被占用,东南亚贸易现在险些陷入瘫痪。

  又想起了这些数字,身在码头的晏世轮一边抚着栏杆,一边不住拍打慨叹,“船太少,船照旧太少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