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平原喋血

第四章(1)

平原喋血 吴山青 3812 2013-11-27 09:24:11

    曹庄战斗打到黄昏的时分,赶到战地的日军已经有好几其中队,其中青木麾下仍然是一个半中队,其他几百名日军都是今后外建制中抽调来的。战地的指挥官也换成了石井昌司,一个和青木同属于一个联队的中佐。夜幕降临之后,村里被围的八路军分头突围,围村的日军却并不知道他们的“猎物”已经全都跑了。村东和村西两头的日军朝着空无一人的街道猛打,约莫有半个多小时,这才停了下来。

  石井此时觉得有点差池劲了,他让村北的日军小心翼翼地向村南搜索前进,没有遇到任何反抗,这才知道网中之鱼早已破网而出。石井向吉川作了陈诉,吉川的命令是青木率其本部留在曹庄,天亮之后继续追踪逃离的八路军,其余各部返回原防。

  青木获得命令以后,对自己的判断失误铭心镂骨,他留在曹庄的同时,向八路军突围的两个偏向都派出了以小队为单元的搜索队。没过多久,派向西南方去的那个小队,向他陈诉了一个越发让他坐立不安的消息——不远处的黄村,一支从西边友邻联队赶来增援的日军中队,130余人在那里全军淹没。

  青木一边向吉川陈诉,一边赶往黄村。在那里,他看到的是满地的日军尸体,那其中队只有几个重伤员还在世,其余人员全都死了。他从那几个幸存的重伤员口中听到的情况,更是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据那些重伤员说,和他们遭遇的是一个连规模的八路军,人数和“皇军”差不多,由于是突然相遇,加上地形的限制,双方都没来得及开枪。在猝然展开的白刃战中,130名经过极其严酷的拼刺训练的“皇军”,就成了如今这个下场。

  青木不敢相信,但现场的情况和几个伤兵的众口一词,又让他不得不信。他检察了日军尸体和伤兵身上的伤口,也看了遗留在现场的50来个八路军的遗体,所看到的无一不是刀砍枪刺的痕迹,他一时想不明白何以会如此。

  他把黄村的情况陈诉给了吉川,而且硬着头皮,准备蒙受上司的臭骂。吉川的体现却出乎青木的预料,他在电话那头一声不吭地缄默沉静了良久,差点让青木以为电话掉了线。缄默沉静事后,吉川命令青木:曹庄和黄村的两处战斗发生地,除了收敛“皇军”的尸体和转移伤兵之外,其它的一切尽量不要变换,最洪流平的保持原状,他将在一两天之内亲自到战地视察,以便找出“皇军”失利的原因。

  青木心中很不赞成吉川亲身到战地来,但是他作为下属,又未便提出异议。他和这个上司很是熟悉,不光是因为自从来到中国之后,他们两人大部门时间都是上下级的关系。吉川和青木两家在本土不光同处一个县,而且还都曾经是显赫的贵族世家,在日本战国时期就关系密切。青木原来并不是吉川的部下,是后者特别请求,这才将他调来的。他自然知道吉川的脾性——只要是吉川认准了的事,那是谁都很难让他改变决定的。

  青木和独立团打了几年交道,熟悉这个对手,眼前的这一幕,让他明白了又是这个老对手的杰作。他作为武士,在感应震撼之余,也对这个对手生出了很深的敬意。他下令手下搬运日军的尸体,而让还留在村里的黎民将八路军的遗体整齐地摆放在村中空地上。或许是出于对对手的敬重,他没有对村里的黎民进行抨击,心中还计划着,要是一两天之内吉川旅团长不能到来,他就让村民将这些尸体安葬——这是他们这些无愧于“武士”之称的战士应有的尊严。

  祁县城里的鬼子旅团部里,新上任的旅团长吉川秀树正在对着舆图发呆。旅团照料长横山大佐刚离开一会儿,他在听吉川说要亲临黄村视察之后,尽力劝阻,但没有效果。横山大佐见吉川一意孤行,只好作罢,去部署旅团长出行的事情去了——既然劝不住吉川,那就只有尽量部署得周到一点,不让旅团长有什么意外。

  吉川对着舆图看了半天,从这次“大扫荡”开始以来,这个独立团就不停地给“皇军”制造着麻烦。那些独立团和“皇军”发生过战斗的所在,都已经标在舆图上了。这些标志中间,有两个特别新鲜,那是横山照料长刚画上去的,一个是曹庄,另一个是黄村。他凭据时间的顺序再向前倒推,另有好几处经过证实,都是独立团所辖队伍造成的。这些规模并不大的战斗中,“皇军”占据上风的也有,但经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没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反倒是有两次,独立团占据了上风,岳各庄算一次,另有就是有栖川骑兵大队受到重创的那次,简直可说是“皇军”的羞耻。

  他捉摸了许久,照旧理不出头绪来。他既找不出独立团运动的纪律,也想不明白这支八路军,是怎么在“皇军”的重复搜剿中幸存下来,而且至今还保持着如此令人受惊的战斗力的。

  舆图印刷得很详细,上面密密麻麻标出了乡村、门路与河流等等地貌,连一些小居民点甚至水井之类都标示得清清楚楚。他从舆图上却怎么都找不出,曹庄和黄村这两个极其普通的平原上的乡村,那么多的“皇军”居然会攻不下,围不住这么少的八路军?

  他原先还在暗地里讥笑服部这个老对手,谁承想现在自己这里也出了如此令人尴尬的事情。他之所以一意孤行要到战地去看看,心底里其实另有一点不能明说的理由,那就是或许能在那边找到两次失败的“地理上的原因”。如果不能找到此外原因,他就准备向师团长和“北支派遣军”总部坦承失职,也不枉对同僚们对他的评价——“卖力任的吉川”。

  谭振江和林启远知道黄永清的连队受到惨重损失,是在黄村遭遇战后的第二天。这场遭遇战经由黄村逃出来的村民的嘴,很快就向四周扩散开了,以至于谭振江他们还不了解曹庄的战斗,却已经知道黄村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场遭遇战打得太惨烈,而那些传说此事的人中,不乏有军事知识的人,这些人虽然知道八路军以相等的军力,完全靠白刃战全歼鬼子一其中队,那是何等传奇的事情!这也是这件事能够传得这么迅速的原因所在。

  黎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应的是兴奋,是解恨,是敬佩。谭振江听到这消息之后,更多的是对这个连队的关切和耽心。他和林启远一商量,决定马上出发,前去寻找黄永清的残部。谭振江知道黄永清连打了这么一场硬仗,肯定有不少伤员,一般来说藏身的地方不会离开战地很远。他凭据自己对黄永清和他连队作战习惯的了解,以及地方上幸存的同志们提供的星星点点的消息,基本确定了黄永清现在最可能在哪里。

  他马上发出了召集令,很快他的身边就集中了萧强的一连,谢开山的三连,另有就是叶昌林营的王洪超连。三个连队都受到了差异水平的损失,但其中的两个连还基本完整,战斗减员最严重的王洪超连也骨架尚在。现在的情况越来越恶劣,三个连一起行动有点目标过大。谭振江决定由政委林启远带着王洪超的连,向东去寻找团里其余的一些连队,同时也可以里看此地,便于谭振江下一步的行动。

  林启远和王洪超他们先出发,等他们走后,谭振江带着萧强和谢开山的两个连,一反常态,张张扬扬地向南去了。

  两个小时之后,谭振江他们来到了安城东边的小汲村。这个乡村名字中虽带有一个“小”字,其实是个挺大的乡村,比谢庄要大不少,是安城东边十几里处的一个重要集镇。这个村的西边建有敌人的一个据点,高峻结实,有六十多名“治安军”扼守,没有日本兵。村子的南边,有一块很大的广场,以前是逢大集时进行骡马交易的市场。谭振江让各人在这片空地休息,好整以暇地吃了“早饭”。

  据点里的炮楼上,伪军的哨兵发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况,他们的连长心眼多,派了两小我私家悄悄掩到近处窥探。谭振江获得一连哨兵的陈诉,要他们注意监视,但别去惊动他们。打探的伪军看得很清楚,连忙回去陈诉,把伪军连长吓得不轻。他下令手下严阵以待,但并没有马上向安城的鬼子陈诉——他怕鬼子知道这里有八路,让他马上带人出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谭振江他们在广场上停留了半个小时,这才整队向南而去,一路上照旧那样,虽然没有高声喧哗,但也并不刻意掩盖队伍的消息。他们又走了七八里地,差不多到了滹沱河滨,这才突然折向东北而去。他们这次转向以后,恢复了惯常夜行军的做法,不光不再串村过巷,行列也保持了静默。

  他们一离开小汲村外的广场,炮楼里的伪军连长马上拿起了电话,将八路军的来龙去脉详细作了陈诉,唯独将八路军在广场停留的时间大大地做了缩减。安城的服部大佐接到陈诉以后,立即对八路军的去向进行追踪。这支八路军向南去了,这一点很容易就弄清了,但是他们在滹沱河滨却又突然消失了踪影。这些八路到底去了哪儿?他们又想干什么?这些疑问注定让他这一夜无法安睡了。

  谭振江对手下的黄永清这个得力干将确实十分了解,他带着两个连到了刘庄四周,并没费几多力气,就在老乡的资助下找到了黄永清的半个连。

  黄永清在刘庄隐蔽了一天一夜了,虽然没有被敌人发现,他也准备今夜转移。他正在将那些轻伤员托付给刘庄的群众,同时将黄村缴获的以及自己连队多余的枪支都留下,就在他交接完一切想要动身时,想不到团长和营长居然找了过来。

  简朴交流了情况以后,他们决定立即转移。

  黄永清说:“团长,这一带今天天亮以后有可能不会太平,原本我计划朝西去的,现在你们从那边过来,再朝那边去就不行了。现在离天亮另有三个多小时,这么多人是走不了多远的,我们朝什么地方去好呢?”

  谭振江心中飞快土地算着,很快有了盘算,正要开口,萧强抢在了他的前面:“团长,我的意见是去谢庄。那里离这里不远,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敌人在那里也没有驻军。那里又是我们的碉堡村,乡亲们知根知底,不怕走漏消息,在那里隐蔽一个白昼应该没问题。”

  谭振江想到的队伍去向,也是谢庄偏向,但是谢庄西边另一个基础不错的村子。现在听到萧强这么一说,他觉得有点原理,谢庄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西边的那个村子也不错,但是对于两个半连队来说有点小了。

  很是时期,许多事情基础没时间重复权衡和研究,更多的时候做出一个决定就是在片刻之间。谭振江心中认同了萧强的意见,不再犹豫,立即下令全体向谢庄出发。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