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臣

第三十章 风起

明臣 4106 2009-03-22 08:40:04

    转眼之间一个多月已往了,春耕之期已到,而梯田也分配给佃农们耕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证明种植在梯田里的家作物也与其他的一样,慢慢生长发芽,一直密切关注的兴王等人都十分兴奋,计划在农忙期事后,继续在王庄里修筑梯田。

  所谓上行下效,经过兴王这么一捣弄,修筑梯田增加土地面积,收获加倍这么好的事情肯定会落到有心人的眼里。况且梯田的修筑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而且兴王征用的佃农们回家后,有条件的也在村里试行,哪有秘密可言。

  先是安陆境内的大田主们纷纷效仿,然后慢慢的辐射到整个湖广,然后是整个南方丘陵地域,而兴王之名也随着梯田的流传,普遍获得宽大黎民与田主们的好感,有人甚至为兴王立永生牌供奉他。

  身为始作俑者的张信,因为声名不显,人家基础没有提起他,这让张信有些郁闷,幸好兴王对张信修筑梯田乐成感应很满意,赏赐了许多财物给他,这才让张信伤心的心情有些振奋起来,什么名声之类的马上抛到脑后了。而这些赏赐张信让人送回溪山村,交给了老太爷,应该够送还欠邻村的债物了吧。

  此时远在北京的紫禁城中,朝中的大臣们感应很是的头疼,看着难得坐在金銮殿上的正德天子,朝臣们的心里实在是分不清是兴奋照旧悲痛,究竟摊上了正德这么一个厮闹的天子,是谁也欠好过的。

  自孝宗弘治天子去世后,十五岁的正德天子即位,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但由于长年的禁足生活,所以他显得特别喜欢热闹,在刘瑾等人的引导下,玩得越来越离谱。先是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许多店肆,让太监扮做老板,黎民,武宗则扮做巨贾,在其中取乐。厥后又觉得不外瘾,于是又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做粉头,挨家进去听曲、淫乐,后宫搞的乌烟瘴气,可急坏了当朝的大臣们。

  厥后刘瑾伏诛,大臣们长长叹了口气,以为以后的日子会好过点了,哪知道正德天子的玩性始终如一,两年前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戎马南下,正德天子居然以身犯险亲征,这让大臣们终日提心吊胆,深怕重演当年土木堡之变。

  幸甚大明太祖太宗保佑,正德天子鸿福齐天,蒙古小王子撤兵,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朝臣们正准备舒口气时,正德天子又出招了,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上将军总兵官朱寿”,后加封朱寿为“镇国公”。

  群臣高呼万岁之时,也纳闷起来,这朱寿是何许人也,怎么能封这么大的官,厥后才醒悟,原来这朱寿正是正德天子自己,这时朝中大臣都晕了,好好的天子你不做,做个将军,大臣梁储、毛纪率众官泣谏,但正德心意已决拒不纳谏。

  后内阁首辅杨廷和出头请奏道:“今于敕威武上将军公爵,传之四方,势必议论纷纷,说威武上将军为何时官制?总兵官朱寿为何人姓名?且亲率六军之说,既由陛下自任,作甚又举而归之总兵官,为总兵官者岂可称为统六军?

  至于神功圣武,原为臣下颂扬君上之词,今以其施于上将军乃至欲加以公爵。公爵虽尊,不外人臣而已,岂可以当神圣之名?事不经,名不正,言不顺,一至于此,自古及今,从来未有,不知陛下为何乐于此?陛下贵卑而贱尊,恶祥而喜异。陛下久不亲政,天下人心危疑忧惧。万一宗藩之中,有人援引祖训,指此为言,不知陛下将如那边置?臣等恐朝廷之上,祸乱将今后开始。请陛下收回前旨。”

  这可谓用心良苦之言,博得了朝中群臣们的一至赞扬,可惜的是正德天子就是不听,继续他的西巡伟业,真是车驾所至,掠良家女子数十车随其后,远近骚动,大为民害。好不容易等到正德天子玩腻味了,肯回到回京城执政,过了几天的放心日子后,大臣们以为正德天子终于成熟了,计划做个好天子了,哪知道。

  “朕要南巡。”正德坐在龙椅上兴致勃勃道。“南下山东、江南,西边的朕已经玩腻了,这次要看看南边儿,听说那里风物秀美,有天堂之喻,朕要在有生之年看遍治下山河之美景,你们不要拦着,朕不会听的。”

  一句话堵住摩拳擦掌的朝臣之口,经过与正德天子的几翻切磋,朝中的大臣们也知道以正德的性格,肯定是听不下劝阻之声的,一时间纷纷看向内阁大学士们,内阁成员身为辅政大臣,理应出头向天子进谏。

  其实明朝的士医生们也没有后人想像中的那么不堪,认为他们迂腐,顽固不化,有些照旧一身傲骨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死谏之事发生了。虽然不否认他们有点认死礼,对了,是这个礼,不是理。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修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尺度和要求。

  所以礼治是士医生们最看重的一点,以礼治天下是明朝士人们最认同的。既然正德天子身为天子,那就是士医生们效忠的工具,没有昏庸的国君,只有无能的大臣,大臣没有辅佐好天子,那是大臣们的过错。

  黎民们不会指责天子的过错,只会把眼睛盯住朝中大臣们,认为是佞臣当道,才会使得天子犯错的,所以身为辅臣的内阁大学士蒙受的压力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杨廷和身居内阁首辅,这时候只有站出来说话了。

  “启奏皇上,山东、江南为国家财赋所出之地,近年洪流为灾,兼以役繁赋重,民不能堪。若复军旅经过,日费无数,其将何以应付?

  况里河一带,路狭水浅,今营建大木以及漕运粮船,尚未能如其而至,又加以皇船数多,拥挤而行,大木必不能前进,运船必不能急行,误事非轻。意外之虞,尤为不行测。请陛下居深宫,养身体,则国家幸甚,臣民幸甚。”

  说话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平凡人听了自然会取消南巡的决定,可是正德天子是谁啊,从小到大不知道听了几多像这样的言辞,无论是前任的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照旧现在的杨廷和、梁储都经常对着他说教,这些话早就耳熟能详,所以正德不等其他人出言赞同杨廷和,便一摆手道:“朕意已决,莫要多言。”

  随后也不宣布退朝,径直走了。,殿中群臣面面相觑,但早已习惯正德这样的行为,也不见责,立刻躬身唱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议结束后,由些正直的官员不愿离去,三五成群的讨论着适才的事情,对正德的决意十分不满。

  这时礼部尚书毛澄说道:“诸位同僚,谁有措施取消皇上出巡的念头,皇上身为九五之尊,理应在承天殿上处置惩罚国政,不能总是出巡,疏弃国是。”

  “毛尚书所言在理,但皇上一意孤行,为之奈何。”说话的是户部尚书石玠,“今梁大学士染病未愈,不如我们同去探望,也好商讨此事。”杨廷和虽为首辅,但对大学士梁储照旧很尊重的,也体现赞成,一行人走出奉天殿,过了金水桥,出门午门,坐着轿子慢慢往梁府前进。不久,众人到了梁府,看着这局面,早有仆役通报大学士梁储。

  梁储虽报病在身,却也明白朝中大臣前来造访,肯定是有重要事情相商,早令人大开中门,亲身前往迎接,一阵外交客套之后,梁储开口问道:“诸位大人,早朝未过,怎么一同登门造访,是否与皇上有关。”

  众人相视苦笑,除了天子另有谁能让朝中大臣齐聚一堂共商对策,毛澄也不多言,直接把正德天子的意思对梁储说了。梁储是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因才气出众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因杨廷和回家服丧,所以一度出任内阁首辅。

  当政期间,直言敢谏、不畏权势、朴直不阿,力劝正德帝减奢靡之风,梁储多次犯颜直谏,虽然正德天子置若罔闻,但并未加罪于他。因朝中局势动荡不安,梁储担忧自己不能胜任首辅的职责,屡请杨廷和还朝,杨廷和还朝以后,梁储于是礼让而位居廷和之下,不盘算官位之崎岖,朝中上下对他十分敬服,所以群臣都到他府中商讨大事。

  “荒唐之极,皇上喜好嬉戏,难道我等做臣子的都不明是非?明天老夫定要上疏,恳请皇上收回旨意。”梁储一脸怒气说道,显然对正德天子的做法十分的不满,群臣纷纷赞同赞同,商议明天一同联名上奏,定要天子改变主意。

  “梁大人所言深合我意,本官身为首辅,哪怕是冒犯龙颜,也要直言请谏。”杨廷和最后拍案起立,肃然说道。“义之所在,明知不行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毛澄激动道,让群臣精神为之振奋。

  商议之后,敲定方案,众人纷纷向梁储告退,相约明天一同触颜直谏,梁储也冷静下来,回到书房,提笔疾书,不知不觉时间悄然而逝。黄昏时分,梁府管家向梁储汇报,湖广安陆兴王府有人前来探望病情,梁储有些惊讶,自己与兴王虽有接触,但已经很久没有来往了,怎么突然之间有人来造访。

  梁储想了想,兴王在湖广安陆素有仁声,先帝也喜爱这位嫡亲兄弟,在世之时经常厚赐于他,既然他派人来造访,见见到也无妨,如是求自己服务的话,再冷拒也不迟。片刻之后,管家带来人到了书房,关好房门,退了出去。

  梁储疑惑的看着来人,长得很普通,一张公共脸,属于看过就忘记的那种类型,出言问道:“你是兴王派来的,有何凭证?”

  “参见学士大人,卑职有王府腰牌为证。”来人在怀里掏出一个盒子,躬身递给梁储后,慢慢的退却肃立一旁。“王爷怕梁大学士不信,特命卑职带来了当年先帝赐予王爷的玉如意一柄。”

  梁储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个小牌和一柄玉如意,牌子正面铭刻兴王府令字样,随手一翻,反面刻着锦主卫总旗属等字,梁储皱眉,锦衣卫,来这做什么。再看玉如意,温润白质,正是宫中御用之品,如不是赏赐兴王之物,宫中有存案,梁储一查便知。

  “兴王命你前来有何事情?”梁储将信将疑问道。

  “王爷有一封密函,让卑职亲手交给大人。”来人也不空话,再次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裹,摊开外面的油纸,是封密封的信,呈给梁储后道:“大人可有付托?”

  梁储开启密函,看完信中内容后,神情一凝,闻言说道:“你去回再起王,就说老夫知道了,会如实查证,如真的此等事情,老夫自会处置惩罚,让兴王费心了。”

  “是大人,卑职告退。”

  来人走后,梁储看着跳动的烛光,不由喃喃自语:“真是艰屯之际啊,有人终于忍不住要乘隙借势谋变了吗?”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