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多瑙河与扬子江的搜集点

新院长到来之后(下)

多瑙河与扬子江的搜集点 我的咪子 8065 2024-03-05 16:41:44

  (六)

  约莫过了半年的样子,洪孖终于彻底不来上班了,据说去了一个什么市级研究单元。学校随即将原来的新闻教研室主任阮明羽提拔上来当了副院长。这个阮明羽也是个博士,但生性胆小怕事,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着脑袋,对任何事情从来不说一句肯定的话。阮明羽上任后不久,张艳秋被调走了,调走的原因不详,有传说在洪孖杂乱的财政治理问题上,她也有责任。新来的党支部书记是学校某个职能部门的一个副处长,有富厚的事情经验,于是书记成了掌管日常事情的一把手,阮明羽退居二线,心安理得,基本啥事都是书记说了算。书记性格比力开朗,喜欢舞文弄墨,唱歌跳舞都在行,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来了先抓福利,头一年春节就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去了一趟韩国,然后保证每个月都有福利发放,这和洪孖当政时的情况有了天壤之别。洪孖把公款都用在了修建他的小我私家关系上,他在任的那一年中的节沐日啥也没有且不说了,春节的时候每小我私家也只拿到了600元福利。看到此外院系有去新马泰旅游的,有分得上万元福利的,各人心里越发不爽。除了福利问题之外,书记也大刀阔斧地带头干活,将一些须要的规章制度都建设起来,并建设了财经小组和学术委员会,事情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又过了一年,学校将所有的系别都上升为学院,今后新闻系酿成了新闻学院,下面设立中文系和新闻系。(待续完)

  (

  但是,人际关系和福利搞上去了,书记究竟在专业上是个门外汉,与教学有关的事情依然如旧。首先,陆立瑾和蓝频从教研室正副主任自动生成了正副系主任,两个指挥棒仍然在那里做着茫然无效的指挥。陆立瑾和蓝频两小我私家在事情上有分工,陆是总调治并分管试卷的监查,蓝则分管排课和结业论文治理。说起来,这些事情原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框架一旦定下来了,按部就班往前走就是了。可要害在于两小我私家都没什么经验,所以导致了问题丛生也不足为怪。

  先说陆立瑾这一块的情况。课程设置方面历来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都是洪孖制造和遗留下来。洪孖离开后,按说阮明羽应该把这个接力棒拿住,起码要与陆立瑾一起配合着手梳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阮明羽对洪孖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接纳了回避态度,所有的事务都是“按既定目标办”。这样一来,陆立瑾对于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原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再加上单枪匹马作战,更不要指望蓝频能帮上什么忙,结果是课程设置每年一动,一直没有措施对课程设置进行彻底革新。

  但是,一旦有点变换,反而越变越糟。举个例子。08届的课程设置中新开设了两门与财经有关的新课程,这原来是为了积极响应学校“要建设具有特色专业”的招呼而改变的,但是在开课的内容和时间部署上泛起了纰漏。这两门课中,一门叫“传媒经济学”,一门叫“传媒资本运作”。原来一门课就能拎得清的内容,分成了两门课不说,还排在了同一个学期里给同一个班的学生上。更搞笑的是,两个教师选择的竟然是同一本教材!学生叫苦不迭,幸亏另一位青年才俊脑子转得快,没有凭据教材上的内容授课,才把差点撞车的轨道岔开了。

  (七)

  试卷方面的把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个类型,一种是规范问题,这个问题比力好解决,只有严格遵守教务处的要求,把题目出得让他们看了觉得“眼花缭乱”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无论什么课程,题目出得种类繁多就好,好比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操作题,等等。同时,试卷的批阅也要保证各人都凭据划定去做,好比,每道小题的得分点必须标出,每道小题的得分必须标在题目的左上方,错误的地方不得打叉,等等。这一类规范问题是学校督导组最为体贴的事,每个学期伊始,督导组都要到各个院系进行抽查,查的也无非是以上所述几个方面,所以院系领导着重强调的也是这些内容。

  而另一个类型的把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虽然它比前面那个类型似乎更重要些,就是对试卷折射出来的教学内容和偏重点进行把关。其实,这种类型的把关在其他已经纳入正轨的院系早已不存在,但是对于一个刚建设不久且又被置于外行领导的学院,它直接反映了教师和教学的质量问题,本着对学生卖力的精神,是应该和必须要把关的。

  再举个例子。这年的秋季新学期伊始,凭据老例,在校督导组来检查试卷之前,学院要组织自查。于是学院的学术小组成员被召集起来,集中一个半天的时间,对所有的试卷进行检查,中文系和新闻系互查。原来这种检查是为了应付督导组的,所以检查的重点放在前面刚谈过的“规范”问题方面的各个小节上。检查出来的问题有分数加错的,有修改之处没有签名的,有小题左前方没有打小分的,也有个体卷子在错误之处打了红叉的。

  麦琪的“新闻评论”课程的卷子是中文系的隋教授查的,什么漏洞也没查着,扫兴无聊之余,转脸对麦琪说,哎,你对学生的答题未免有些太苛刻了吧,人家写了那么多的字,你给了个零分,这没有劳绩也有苦劳嘛。

  隋教授所指的那道题是要求对他人的新闻评论进行评论,这种题目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简直有些难,但是在全国统一的试题里有这么一项内容。为了保证学生能搞懂其要点,麦琪在课堂上重复讲了一个案例,而且把这个案例明确作为考试题目,目的有二:一,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二,看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要求学生照抄别人的评论文章,谁都知道是倒霉于思想开拓的,但是,就像学美术或学写毛笔字的一样,都要先临摹或描红,等练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培养出自己的气势派头,这种不是措施的措施,对现今的学生来说,也就是个无奈之举而已。第二个目的不言自明,没有听课的(旷课的就更不用说了),自然写不出来,无论把卷面填写得多满也只能是个零分。这可不能说是我“苛刻”吧,麦琪心里想着,但对于眼前这位既是外行又不明就里的中文教授只能以一个微笑作为回敬。

  麦琪和柳教授检查了同一门课“新闻摄影”。原来这门课属于新闻系的,但是授课老师是中文系的,所以卷子由新闻系检查。任课老师在分数的盘算上绝对细心,没有任何毛病,所拟试题的种类也切合教务处和督导组的要求,有单选题,有名词解释,最后的一道题目是“看图作答”,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是一道重头的主观题。麦琪和柳教授起先是各看各的,看着看着,两小我私家情不自禁地把头聚在了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这份试卷所折射出的教学内容来。

  凭据试卷内容及其反射出来的教学内容,两人都认为这门课的题目应该改为“摄影技术”,因为有关摄影技术方面的问题占了卷面总量的98%左右。什么是“新闻摄影”呢?其界说可以是:“主要用摄影手段纪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而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则是:“用照片和文字说明的结合去报道新闻,内涵是照片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因此说,照片必须与文字相结合才气称得上是新闻摄影或摄影新闻。

  然后,二人不约而同地把焦点都集中到了最后“看图作答”的那道主观题上。两道小题所选的照片,严格地说,都没有新闻元素,称不上是新闻图片。从学生对图片的分析仍旧停留在摄影技术方面(光圈、焦距等)来看,课堂上的教学也应是如此,只强调摄影技术而没有与新闻挂钩。

  真是太可惜了!由此看来,教学质量包罗试卷题目体例的掌控方面,教师自己的责任是主要的,但是系领导也逃脱不了关连,最倒霉的虽然照旧学生。

  (八)

  另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自从陆立瑾和蓝频当上系领导后,就从来没有开过一次会。蓝频是卖力结业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许多,如书写花样啦,参考文献体现啦,巨细标题的字体、花样和位置啦,等等,从来都没有在聚会会议上统一做过尺度,因此从来也无法统一过。蓝频的拿手好戏就是发电子邮件,学中文的连个说明都写不清楚,不光学生看不懂,连老师都不知她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到最后结业生都离校了,论文检查不能过关的问题都得由指导老师来“擦屁股”。至于为什么系领导不愿开会的原因,或许是怕会上如有人提出个什么问题回覆不出来,那不是太尴尬了。否则,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为什么不愿开会呢?

  就这么熬了三年,连滚带爬地送走了三届结业生,每次学校督导组来检查试卷和结业论文,新闻学院险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倒数的。到了第四个年头上,蓝频积极地申请去美国孔子学院去教中文了,这才算是把系副主任的职位自动让出来了,这或许可以用“自生自灭”这个成语来解释了吧。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朴。新闻系里的“倒金字塔”问题远远没有获得解决。

  这里说的“倒金字塔”,意思是指系里的老师在学历配景与授课内容方面所显示的不平衡。新闻系刚建设时招聘不到博士,尚有情可原;可现在不是博士的进不来,但是系里在课程分配上仍然按部就班。因为硕士学历的老师从一开始就盘踞在主干课上,后进来的博士学历的老师没有专业课上,便去教现代汉语、大学语文等等这些校公选课什么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硕士学历的老师上课卖力任,那倒也另当别论。问题是,三个硕士学历的老师中有两个完全不胜任。就拿韩馥来说吧。此人本科学的是经济,原在经济学院做领导员,厥后因为和领导闹反面,便先去赣江那边的一个什么大学拿了个新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就调到新闻系来了。其时洪孖还在任,对韩馥视而不见,走在路上碰个面劈面都不待搭理她的,把韩馥气得咬牙切齿。洪孖翻船后,阮明羽当上了副院长,厥后的书记和韩馥丈夫原先都在一个学院教学,对韩馥自然客气三分。正遇上有个教主干课的老师移民出国了,韩馥乘隙把《新闻学概论》抢到了手里。

  韩馥在性格上是大大咧咧的一小我私家,性格泼辣,但是这种性格用在教学上却不能打开局面,学生怨言颇多。她授课激情昂扬,讲话速度也快,但是学生给她的评价是:没有逻辑性,讲了半天不知所云。由于空话太多,课程进度拖延下来,到期中检查时才讲到第二章的情况时有发生。期末试卷的批阅法式也总是和学校的要求不符,每次督导组检查,只要抽查到她的试卷,我们学院的船笃定沉湖底。可是掌管教学的阮明羽哪里敢冒犯她。韩馥曾经和阮吵过一架,在他办公室里拍着桌子大吵大闹,打那以后阮明羽见了她都绕道走。

  这不,学期初始,院里又让学术小组的教授们自查试卷,韩馥的试卷再一次让各人大开眼界。凭据教务处的划定,须把每大题中的各个小题的得分标在题目的前面,错误答案不得分的则将“0”也同样地标在该小题的前面,卷面中不得打钩或打叉。韩馥的卷面很有看头:错误答案的小题上打个大红叉,前面不标“0”,而在每个正确答案的小题的得分前面特别画个“+”号,在每道大题的总分下面再签个名留念。也不知她改卷子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百十来份卷子上画那么多无谓的加号和签名,累不累?

  这已是韩馥教学生涯的第三年,为什么还能容许她屡次犯下这样荒唐的错误,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倒霉的是督导组偏偏又抽到她的试卷,阮明羽在会上也基础没有提及这件事,只轻描淡写地说,这次的检查情况不如以前的好。真佩服。当官的竟被下属管得能如此忍气吞声,那倒一ㄇ一种修养。

  (九)

  说起督导组的事情检查,也是一件令各人颇为不满的事。督导组的成员大多是已经退休的老教授,虽然教学经验富厚,但是检查的角度往往并未集中在教学质量上。麦琪就曾与督导组发生过一次正面冲撞,那是督导组检查上一届结业论文的批阅事情,对麦琪所指导的一篇论文的批阅历程所下的评语很差。为此,麦琪就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置惩罚要领写了一份质料递交到校长那里,内容如下:

  督导组专家对指导论文的评审意见与处置惩罚意见反馈

  对我卖力的一篇05级结业论文的指导评价表格中,督导组对于我做出的论文指导事情提出的“专家意见”有以下几条:

  一、专家意见的偏颇所在:

  (1)指导教师、答辩小组长为同一教师,欠妥

  (2)学生的外语翻译质料偏少

  (3)学生的论文二稿无指导教师批改痕迹,第一稿可能有,但未能见到

  在此基础上评价的各项结果为:

  选题质量:优

  能力水平:优

  结果质量:良

  评阅与答辩状况:及格

  我的小我私家意见:

  答辩小组长是系领导指定的,分到各个答辩小组的学生也是系领导决定的;而外语翻译的数量则是院系领导决定的,这些都是非我小我私家所能左右的。因此,上述第(1)、(2)条中所列的“错误”均属院系领导而不属于我,不应算在我小我私家的头上,将其写在我的评价表中显然是不妥的。

  第(3)条意见是完全失实的。事实是,在第一稿中我已做出的批改许多,所以第二稿上的“批改痕迹”虽不多但仍确实存在。由于这一条意见纯系乌有,它导致出的最低结果也是不属实的。

  二、处置惩罚结果与反馈

  在教学秘书的陪同下,我们在论文存档文件袋中发现了专家“未能见到”的第一稿以及标有批改痕迹的第二稿。对于以上三条“专家意见”和最终评分结果,我向院领导宋祖华口头提出了阻挡意见和质疑,要求督导组取消这份“评价表”的乌有之词,在全院聚会会议上还我清白。

  阮院长与督导组相同之后,在电话中见告我如下内容:

  (1)对于“未能见第一稿”和“第二稿无批改痕迹”的问题,卖力抽查我的论文的督导组专家本人通过阮向我致歉;

  (2)对于我提出的质疑(在没有任何批改痕迹的情况下,我的总评结果为什么还能得“良”),获得的解释是:因为该专家曾听过我的课,对我的授课水平很赞赏,所以给了我“良”;

  (3)既然我的结果是“良”,阮院认为没有继续追究的价值。因此,这份评价表中的错误评价并不会被取消而将永远存入我的档案。

  (4)在今后召开的全院聚会会议上,阮院长对于上述事由只字未提。

  此事到此不了了之。

  而另一位同事雷蕾的遭遇比麦琪还要惨。督导组抽查到她指导的论文是出自于一个公认的差生之手,虽然雷蕾在他身上花的时间最多。05级学生的论文指导分配是系领导“钦定”的,差生自然不会“分”给领导,所以每位领导到头来都能争到一篇获“优”的论文,这对以后评职称也会起作用。既然是指定生,指导的论文写作走向也即是是被动的,好比麦琪指导的四个学生写的是有关农村手机流传、校园BBS网络、经济新闻易读性和网络博客现象的,均非麦琪小我私家兴趣规模,论文题目虽然也都不是她拟出的。雷蕾的情况与麦琪的相似,对于指导非小我私家研究规模的论文,自然要支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督导组对于雷蕾论文指导的认真态度是肯定的,但获得的却是个最低分。雷蕾感应委屈和不解,找到院长说理,被见告不要去“闹”,说她的论文是李副校长亲审的。雷蕾又去找书记,书记让她写个质料交上去,其后如那边置,就不得而知了。

  凭据学院刚刚订立的划定,对得分最低的老师要进行处罚,雷蕾倒霉是因为蓝频分给她一个最差生,其论文指导让雷蕾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说,最后照旧为雷蕾引来了罚款的处罚。雷蕾虽然不平气,也给督导组和学院领导写了一份意见书:

  对督导组关于论文指导检查结论的差异意见

  尊敬的督导组专家、新闻学院领导:

  督导组专家在本月抽查事情中,对于我指导的新闻学院新闻051范某同学的论文的综合评价是“及格”,并列举了四条专家意见。我对其中的一些意见持保留看法,现列举如下:

  1、论文的题目应改;“市场经济条件下……”

  2、指导老师对学生论文初稿批改认真;

  3、参考文献较陈旧。

  一、同专家商榷

  1、论文题目应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题:“市场经济下新闻事情者职业道德建设”)

  对于“市场经济下”的说法,我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在2003~2010年间以“市场经济下……”为题目的论文有584篇。例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革新探析”.成人教育,2009/8

  “市场经济下的大学生诚信品质”.今世教育论坛,2009/08

  “市场经济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事情的探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特点”.法制与社会,2009/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任务和措施”.中共GZ省委党校学报.2008/01

  “市场经济下农村中小学校德育事情的战略研究”.吉林教育.2008/01

  “市场经济下对学生德育事情的思考”.企业家天地.2007/11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市场经济下的城区分区计划体例框架”.BJ工业大学学报.2007/05

  “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1

  ……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以“市场经济下……”为题目并非是绝对不行以的。

  2、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初稿批改认真

  首先,我很谢谢专家对我论文指导事情的肯定。简直,该学生是新闻051中结果较差的,结业时由于外语、盘算机没有及格没有拿到学位证书,写作能力和写作态度都颇让人堪忧,初稿交上来的时候论文结构杂乱、语句不通,全文无一参考文献。指导和修改这样的文论,从花样到内容都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让我感应困惑与不解的是,既然专家对我的事情态度是肯定的,为什么原因在综合评价中给出了这样一个极低的分数呢?据我所知,我系有一位教授,由于督导组专家的疏忽,没有看到初稿和二稿的批改情况;在专家意见上批注了“无批改痕迹”的评语后,仍给这位教授一个“良好”的品级。如果一篇学生的结业论文上毫无指导老师的任何批改迹象,就是说该教师没有对学生尽到的指导职责。对于如此严重的渎职行为,专家都可以评定为“良好”;那么,在评价我的事情态度认真之后,又何以仅给了“及格”?泛起了这样的情况,使我们感应无所适从。我们殷切希望专家组能指明一个偏向,今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气到达督导组权衡教师事情的尺度。

  3、参考文献“陈旧”问题

  现把该同学在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书目和出书年代列举如下:

  [1]黄瑚.新闻伦理学.2001.

  [2]陈桂兰.新闻职业道德教程.1997.

  [3]冯建总.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2001.

  [5]黄珊.新闻规则与职业道德教程.2003.

  [6]陈洵.也谈“新闻自律”.国际新闻界,1998.

  [7]刘建明.建设新闻现价钱值理论.新闻喜好者,2002.

  [8](美)赫利尔德 RobertL.Hilli .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2002.

  [9]闵大洪.数字传媒提要.2003.

  [10](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新媒体.2005.

  [11]杨宏.广播电视工业生长论.2005.

  [12]郑功成.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郑功成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节选).2005.

  [13]王少磊.“新民生新闻”的意义和出路.视听界,2006.

  [14]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2006.

  [15]戴维.经济新闻应关注民生.新闻窗,2008.

  [16]郭光华.民生新闻是非论.视听界,2006.

  从年代上看,论文的参考文献中,21世纪里出书的学术著作占了80%以上,我不清楚为什么会使督导组专家发生“陈旧”的看法。再说,∥拷寮文献陈旧”主要不应看其年代,而在于它的内容,至今仍被学者广为引用的学术著作就不能称之为“陈旧”。好比,上述第[2]项所列的陈桂兰编撰的《新闻职业道德教程》一书,是探讨“中国新闻职业道德”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1997年后就没有再版,至今其看法仍被学者重复引用;而上述第[3]项冯建总编撰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也同属新闻学的经典著述,1996年后未曾再版。

  二、小我私家的一些看法

  以上是我本着交流的态度,恳请专家对我的一些困惑给予解答。以学生论文的分数、或者专家小我私家的看法和看法作为权衡教师的事情是否敬业的唯一尺度,并以此对教师进行奖罚,这样做是否恰当。我们都知道,指导那些写作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认真的学生,指导老师相对来说会比力轻松一些,还可能会因此而博得好名声。而指导一个基础较单薄、学习态度不严肃的学生,则可能会花费比前者更大的精力和心血。同样,获得好分数的论文并不能完全说明指导老师水平有何等高、事情就何等敬业;而一篇论文得了一个较低的分数,也不能讲明指导老师就搪塞塞责。每一届学生中总存在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如果只凭据论文结果来决定指导教师的“水平”的话,以后谁还会愿意去带那些差生、做着力不讨好的事呢?

  诚然,在进行第一届结业生论文指导事情中,我们或许存在着经验不足等原因。就我小我私家来说,无论在看待事情和看待学生的指导方面,我都是认真、努力去做的。在我指导的四个学生之中,这个学生是我花费精力最多的,专家的意见中对我的论文批改事情也给予了肯定,这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存在的其它不足,我认为那只不外是技术问题,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此,对于督导组专家凭据以上所述原因对我的事情态度和质量提出的质疑,并以此来对我进行惩处,我是无法接受的。

  这件事后,学院没有处罚雷蕾,并把处罚划定也取消了。其实,其他老师对于督导组的体现也憋了一肚子的气。好比,袁笛对于督导组专家给她的试卷给予的评语和打分也很不满。好比,那位“专家”认为她出的论述题(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政治性”太强而“操作性”太弱。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全世界媒介专职事情者的最基本原则,这是不容置否的。再说,在新闻教学方面,督导组未必能在新闻系老师面前称老大吧?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