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养猪百头,不如逼太子殿下还钱

第156章 王安华画的最后一批画像

  瞬间,宋君君鼻尖痒痒的,像东风拂过,暖暖的,让她心生欢喜。她想伸手去摸,但唇间那软嫩而温热的触感,教她惠顾着心脏狂跳,却忘了抬手。

  只这如蜻蜓点水般的一吻,也足以乱人心神。

  只不外,乱的,是宋君君的心神。

  宋君君在“疯狂”做任务的间隙,也想过她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她本是想着嫁入东宫,算上太子妃的俸禄,她能更快地凑齐任务要求的那十万两黄金。因此,才和太子告竣共识。其时,太子正好不愿娶何家的女儿。

  可随着这场交易的推进,二人相处时日增多,又配合历经频频险境,徐徐地,太子动了心,而宋君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虽说宋君君大部门时间照旧“清醒”的,想着自己要努力完成任务,可偶尔,她也生出些惆怅来。

  从前她想的是,越早完成任务,就能越早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去。可如今,她想的却是:任务完成了,她就得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我会舍不得吗?

  宋君君看着太子轻微哆嗦的睫毛,实在是回覆不上来这个问题。

  太子抿嘴笑着,面带微红,似乎也是在怕羞。说起来,这个吻,算得上他们二人真正的亲吻了。

  之前,要么是太子迷糊着,要么亲的是额角。

  这个吻,眼前的人儿并未拒绝,太子十分满意,他眼带着笑意,将宋君君的两只手裹进自己的手中。

  “怎么手心出汗,手却是凉的呢?”

  宋君君看着太子,抽脱手刚想写字答他,门外却响起慎孤的声音:

  “殿下!太师求见。”

  太子只好松开宋君君的手,低头整理好宋君君的裙摆,遮住她露出来的脚腕,随即坐到了桌案前。

  “进来吧。”坐定后,太子才传唤门外的人进来。

  众人从杉树林回来后,太子一心担忧宋君君,便付托慎孤去旁听叶晚鸢的供述,慎孤此时即是回来复命的。

  慎孤一进来,宋君君便写了“文鑫”二字,给慎孤看。

  慎孤向太子行礼,又对宋君君道:

  “太子妃放心。慎独已经将文鑫送回将军府了。福满楼的掌柜先找到的文鑫,厥后他们去京兆尹报案的路上,碰见了慎独。”

  听完这话,宋君君才放下心来。她担忧文鑫会受伤。

  “殿下,叶氏所述的加入买官一事,概略与大理寺查探的险些无差……”

  慎孤向宋君君行完礼后,并无丝毫避忌,直接向太子复命。

  太师听了,下意识地便看了一眼宋君君。哪知宋君君也在盯着他看。

  两人的目光相接,一瞬间,都尴尬地移开视线。

  太师心中想的是宋君君还未成为太子妃便加入朝政,有些不妥;而宋君君心中想的,是如何引导太师改一改他那要了命了的愿望。

  究竟,“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别说一个宋君君了,就是几百个、几千个宋君君,都一定做不到。

  “……殿下,这一次,拔掉了叶家。虽说也抓捕了几个与何家有关系的,但都是些小喽啰而已。何家这一次,算得上是挣脱关连了。实在是可惜殿下夙夜的筹谋……”慎孤颇感遗憾,道。

  太子会盯上卖官鬻爵的案子,一开始是因为那封王安华父亲王知州冒死送来的信。太子因此计划泰半年,宋君君并不知全貌,但太子等人所支付的努力之大,她是看在眼里的。

  本以为这一次能够把何家的罪行挖出来,可是却只抓住了叶家。而大理寺花费了鼎力大举气抓住的那些与何家有关的人,都无法成为检举何太傅的有效证据。

  就连一路被追杀、历经辛苦逃到京城的人证王安华,也只能证明乾州知州冒名顶替的罪名,无法真切地指认何家。

  宋君君想想就觉得可惜。

  但太子和太师倒是都不觉可惜与意外。

  “算不上可惜。叶家能落网,已经算是好结果了。那何家基本深厚,内有贵妃,外又太傅,算上那些依附于其的门生,想一朝拔除,又如何可行?叶家若不是人丁单薄,也不至于要将一些事情交与叶家女儿去做……”太子倒是淡然。

  “是啊,何家门生众多,与何家有过瓜葛来往的大巨细小的仕宦,加起来,竟不下百人。这其中,还并未算上从何老太傅那时出去的府中门客。”太师说着,也慰藉着慎孤。

  “唉……何家门生如此多,对殿下往后登位,实属倒霉……”慎孤忧虑道。

  黑暗彻查卖官鬻爵之事,太子一早就得了陛下的授意。为的也是朝政牢固。宫中贵妃一直想在太子身边安插何家的女郎,何家又徐徐结党营私,这让陛下与太子如何能安枕。

  “你何需叹气呢?”太子见慎孤照旧有些闷闷不乐,便笑道,“与何家有牵扯的人这么多,若这一次全都换下,只怕暂时无人替上职位。这于朝政何利?无须灰心,等三月科考结束,到时,自有措施,料理结党营私之人。”

  太师微微颔首,颇为赞许。

  “殿下,这是前日你付托王表妹画的画像。”太师说着,从宽大的衣袖中掏出一卷约有一指盖这么厚的宣纸来。

  乾州知州府中,只有王安华一人见过那些加入谋划冒名替官的人,其中,包罗那些逼死王安华父亲、真的乾州知州王仁泽的人。

  幸运的是,王安华画得一手好丹青。于是,太子便要王安华细细回忆,将所有她认为有可疑、她在乾州知州衙门里见过的所有人。

  如今太师送来的这一份,已经是王安华画的最后一批人像了。

  太子摊开那画卷,想看看自己是否对其中的哪一个有印象。

  宋君君十分好奇,也跑到太子身边去看。

  这时,太师却忍不住干咳了几声提醒。

  太子知道太师是何意,笑着看了看宋君君,又对太师道:“林太师,这是我梁君复未来的妻子,无妨。再过两个月,煦明也会加入其中。”

  太子的后一句话听着没头没脑的,但宋君君却或许猜出来了。

  如今天下承平,黎民过得不说富足,但确实也很少听到有流民各处的消息。她之前也听宋老爹说起过,现在领土祥和安宁,早先那个总想侵吞大齐边地的北域谷丘国国君已经垂老迈矣,而新得势的大王子,听说是个温和的人。

  宋家又并无爵位可承袭,在这般情境下,宋家煦明要想堂堂正正地出头,便只能走科举或是太子举荐的路。

  宋煦明想凭自己的实力入仕,太子对此并无异议。宋煦明对太子的忠心不言而喻,而如若他能在两月之后的科举中拔得头筹,在新进的官员中成为效忠太子的模范,那么,这对太子的威望,将会更有助益。

  陛下已经年迈,太子早晚都要继位。大齐国内并无其他能威胁到太子职位的皇子,那么最大的威胁,就是朝堂上的一些老臣。

  宋君君不想去管朝政这么庞大的事情,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话,她也是明白的。

  太师对宋君君并不放心,宋君君也知道。因为,在太师的眼中,宋君君正义善良不假,但偶尔行事,确实太过荒唐。

  “……殿下,另有一事。叶氏……想见太子妃……”慎孤犹豫着,照旧向太子禀报此事。

  慎孤料想太子并不会同意,他怎么可能会同意一个曾经伤害过太子妃的人再见太子妃呢?

  但太子的反映却超乎了慎孤和太师的意料。

  “你愿意见她吗?”太子将选择权给了宋君君。

  “你愿意见,便去。我会派人护着你。若是你不想再见她,便不去。”太子看着宋君君脖颈处的血痕,照旧心疼得紧。

  殿内三人都望着宋君君,一时她都有些不自在。

  照旧去吧。横竖待在这里,和你们大眼瞪小眼的就算了,要再听点儿朝堂大事,总是不大宁静的。

  宋君君想着,便点颔首,又立马起身,拉着慎孤的胳膊,朝殿外走。

  “太子妃……现在、现在便去吗?”慎孤看向太子,太子点颔首,慎孤这才放心地随着宋君君出门。

  太子望着宋君君像个小兔子一般走出殿外,不觉笑了。她做什么似乎都是这般喜人。

  “殿下?”太师清了清嗓子,又道:“殿下你看一看那最后一张。”

  太子闻言,抽出最后一张,靠近烛火。

  “此人面善。”

  太师也点颔首,道:“殿下可识得此人?表妹画好后,我对此人也颇感脸熟,可一时却想不起来在那边见过。”

  那画像上的人与此外人都差异,慈眉善目,右眼皮有一颗黑痣。他看上去有些年纪,却并未蓄须。

  “王安华可有提及,此人年岁几何?”太子问道。

  这人他确实越看越眼熟。

  太师答道:“具体的表妹并不知晓,只知道这人约莫看上去四十岁上下。不外,见到此人时,是在黎明的城门口,天色极暗,表妹躲在恭桶之中正欲出逃。这人骑在马上,举着火炬,也是这样,表妹才看清他眼皮上的黑痣。他看上去,和追捕表妹的人是一伙的。”

  太子托着画像,凝视许久,脑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人脸,突然有了头绪。

  “太师不记得他很正常,”太子笑出了声,道,“太师与他约莫只有一面之缘而已……”

  “此人是谁?”太师急切地问道。

  “我一说太师便知了。”太子道,“长柳殿,黄门令,杜明夏。”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