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言情

民间春秋

第八十六回 捕捉商机巧赚钱

民间春秋 福寿山下一书虫 2025 2015-11-24 10:14:36

  (儿时期盼过大年,如今酿成军号声;灵活经营善调研,捕捉商机巧赚钱。)

  时光荏苒日月交替。不知不觉之间,金秋结束隆冬也即将已往,新的一年已经在向信心百倍欢快奋兴经营“兴盛丝绸行”的老乡四人招手了!

  对于耿正兄妹三人来说,自从南下以来,那一个又一个最最被中国老黎民们看重的节日——春节,早已经没有了影象中孩童时期的那种无比的喜悦和迫切的期盼。尤其在离家日久又失去爹爹后,每一个春节的来临更是酿成了一次又一次敦促他们加倍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多多赚钱,快快赚钱的军号声了。而如今,他们来到杭州城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辛苦和繁忙中又如期而至了。

  我国的老黎民历来把春节称作“过年”,是国人最看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凭据杭州城里各商行的习惯,从年三十儿下午开始,至正月初三下午,全城内各个巨细商铺都是关门歇业的。于是,李老乡热情地邀请耿正兄妹三个去自己家里过节。想到老家人一贯坚持的过年必须在自己家里的习俗,也想到一年到头辛苦操劳的李老乡很不容易,兄妹三个婉言谢绝了李老乡匹俦的美意。

  耿正说:“谢谢叔叔,我们照旧自己过吧,正好也收拾一下家里的工具,英子还想乘这个时间把我们的被褥拆洗拆洗呢!咱们开店这都多数年了,您很累的,也正好乘着过年歇业,好好地休息几天。再者说了,婶子娘家那边有不少亲戚呢,你们也该是走动走动的。我们三个月朔晚饭后,已往给您和婶子贺年,看看弟弟妹妹也就是了!”

  听耿正如此说,善解人意的李老乡也就不再坚持了。

  春节事后,和杭州城内其他商铺的情况一样,“兴盛丝绸行”也在正月初四上午再次开门营业的。而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正月十五又快要到了。

  正月十五在古书上称作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不光是一个很是重要和特别喜庆的传统节日,而且照旧国人的情人节呢!在江南打拼这几年来,耿正兄妹三人发现,我国南北各地欢度元宵节的民俗习惯险些是一模一样的。不管是最早在汉口镇上,照旧其后在武昌镇上,以及在景德镇上的那几年,在元宵节的前、后各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这三天内,每一个镇子上的所有人家,都市在自家的门楼两侧挂起红红的大灯笼,而且在元宵节的中午都市吃元宵,晚上还要赏花灯。虽然,老家人过元宵节的时候,元宵是在晚上赏花灯之前吃的,家家户户的午饭一总儿是饺子。

  然而,不管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肯定会吃的元宵是在这一天的中午吃,照旧在晚上吃,无一例外的是,赏花灯都是元宵节前后三天内的重头戏!而那些青春年少的男男女女们,则会乘着全民赏花灯的良机,悄悄地寻觅自己喜欢的人,然后羞答答地告诉爹娘,让怙恃做主托媒婆上门提亲。已经有了婚约,或者虽然尚未确定婚约,但已经相互有了恋慕之心的年青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私下里偷偷地约会,互述忖量之情,顺便再互赠一些可以转达爱意的小礼品。

  善于捕捉任何一个商机的耿正和耿英看准了这个小小的时机!他俩早早地就和李老乡商议了这事。于是,李老乡亲自出马,提前两天就以很低的价钱,批发到了上百件漂亮精美的丝绸帕子、丝绣小饰品和小香包,而且还由耿正执笔,将“赏灯莫忘来兴盛”的喜讯用大红纸写了,早早地张贴在“兴盛丝绸行”的门口。果真不出所料,推迟关门的“兴盛丝绸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年青主顾。来买这些小物件儿的人们,基础就不问这些漂亮精美小工具的价钱。不到半个时辰,上百件丝绸帕子、丝绣小饰品和小香包,就被那些幸福羞涩的年青人,以数倍于批发价的价钱全部抢购一空了。

  由于元宵节赏花灯是要连续三天的,老乡四人就向那些由于没有买到这些小礼品而显得有些失望的年青人许诺:“请列位明天再来,我们保证满足你们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李老乡和耿正赶忙分头去各家丝绸批发市场选购这一类小商品。当天晚上,前来购置的人们再次蜂拥而至。就这样,这种不起眼儿的小商品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老乡四人赚得了不菲的利润。

  此外,每逢新季节来临之前,老乡四人都市在热情销售已经进货的种种丝绸面料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向主顾们打探到差异人群的小我私家喜好,提前批发备足下一步有可能热销的种种丝绸商品。而且,在耿正兄妹三人的建议下,“兴盛丝绸行”在经营丝绸面料的同时,又逐步增加了一部门丝绸成衣和其他一些适销的丝绸制品,从而扩大了经营的规模,利润空间也随之增大。

  如此,善于察言观色和灵活经营的耿正兄妹三人深得李老乡的器重和赏识,“兴盛丝绸行”也很快就生长成为杭州城里集丝绸面料、丝绸成衣和其他丝绸制品为一体的大商行。虽然谈不上日进斗金,但在同行业中已经是名声鹊起,日益引起人们的热议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