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散文诗歌

散文 过年

散文诗歌 春江夜雨 2047 2023-01-29 14:44:04

  散文《过年》

  作者:春江夜雨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瞬又是一年。

  至于近些年来的过年,总觉得过年的气氛和年味越来越淡了,对于往昔过年的影象,大多是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特此外印象。唯有在我少儿时的六十年代中期,过年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小时候的日子真的很苦,所以那时的小孩们都早早的盼望着过年,盼望着过年能有好吃的,盼望着过年能有新衣裳穿。而对于大人们来说,则把过年称之为“年关”。

  虽然那时候大多数人家很穷,但过年的气氛照旧很浓厚的,甚至在年前的半个月里就能感受到年味。从腊月二十四到腊月三十,是大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若是农家,一边要忙着把自家的农产物拿到街上去卖,换回需要的年货,一边要忙着磨淀粉、做豆腐。若是城镇居民,除了水不要花钱,可以到河里去挑,其它的哪一样都得拿钱去买。那时候物资匮乏,有些食物是凭票供应,若是不巧很有可能碰上缺货,有票也买不到。到了二十八九那几天,是乡下人上街办年货的岑岭,街道上人挤人,肩碰肩。有买的,有卖的,香烛纸钱,鞭炮、对联,这几样是家家必备的。至于其它的食品年货,各家凭据自身经济状况,但或多或少都市买上一点,究竟一年只有一次,那是孩童们久盼的日子。

  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险些家家都市接祖。接祖仪式庄重虔诚,先是将祖宗的牌位认真擦拭洁净,敬重地供奉于堂屋条脊亓正中,一边敲罄,一边喊着祖宗们。在牌位下方的四方桌上摆上三牲碗(鸡、魚、肉),斟上三杯酒,摆三双筷子,依次一字排开。一切准备就绪,在门口的一侧给祖宗们烧纸焚香、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这就算把祖宗们接回家了。先是让祖宗饮酒,酒毕,再上三碗米饭。待祖宗酒足饭饱之后,家人们才气开始用餐。直至正月十五完年,再把祖宗们送走,送祖仪式大至与接祖相同。这年也就算过完了。

  大年三十的午后,家家开始贴对联。那些上午就早早贴上对联的人家,债主就不会去欠债的人家讨债了,这是都知道的规则。那时候的对联是没有印刷的,纵然有卖,也都是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书写的,只有少数人家买一两张红纸自己写,也有的是请人书写。

  三十晚上,吃年饭一般都比力晚,依然先是祭祖。年饭的饭桌上虽然菜品不多,难能可贵的是有了一点荤腥,与平时相比,实可称为丰盛,最主要的是可以敞开肚皮。

  吃过年饭,少数家境稍好的人家,桌上会摆出糖食糕点、大多数家贫的人家只能摆上一点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其实这也只是为了应景而已,多数是舍不得吃,留着撑个门面,待正月里街坊邻居及孩童们来贺年或串门时用来招待他们。

  三十晚上,家家都有守夜的习俗,不等到午夜放过开门鞭炮之后是不会睡觉的,有些人家甚至通宵达旦。那时候没有电,要么煤油灯,要么点蜡烛。必不行少的是家家都市烧一盆炭火,一家人围着炭火聊天守夜,寓意着来年家庭兴旺、红红火火。

  吃过年饭的小孩们手提灯笼,三五成群的去往街坊邻居家贺年,见到大人们都市说一些祥瑞祝福的话语,讨得大人们的喜欢,可以收获一些糖果、瓜子、蚕豆、花生之类的吃食,偶尔也会获得几分钱的赏钱,那是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的事情。也有些三五成群玩炮仗的小孩,把炮竹拆散一个一个的燃放,大多是舍不得整挂的一次性放掉。在断断续续的爆竹声中,充滿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那是一年中孩童们最快乐的时光。

  午夜,辞旧迎新,鞭炮齐鸣,“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人们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寄托着对来年的憧憬与希望。

  正月月朔人们都起得迟。哪怕是家里再穷,这一天的早餐是不会吃粥的。正月月朔互不串门。初二更不能去此外人家,只有在旧年街坊邻居或亲戚家有老人过世,初二才可以去拜新灵。

  虽然月朔初二不出门,但是整条街上却异常热闹。、舞龙灯、舞狮子灯的,踩高跷的、叠罗汉的、玩杂耍的,敲锣打鼓,吹拉弹唱,民间小调,黄梅京腔,不亦乐乎。演至精彩处,喝彩声声,兼有爆竹助兴。前一队刚刚已往,后一队接着上来。《猪八戒娶亲》,八戒、悟空、媒婆、妖精,那扮相行动,那台词对白,令人捧腹;《鹬蚌相争,漁翁得利》,那道具妆容,那逗乐情节,妙趣横生。街道就是流动的舞台,一边演出,一边徐徐移动。文娱节目可谓是富厚多彩,天天如此,日日更新,一直连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初三到十五,老街的剧团天天晚上都有戏剧上演,票价一角钱。那时小孩子们很少有自己的零钱,知道日子艰难,断不敢向大人要的。没有钱买不起戏票,心又不甘,这些小孩们,其中许多是同校或者同班的同学,聚在一起在戏院进场入口处的人群中故意推搡,故作拥挤。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若是被挤到了检票口,后面的一群小孩便会很是默契,使劲猛推前面的小孩,两个检票员拦截不及,进入了检票口的小孩撒腿就跑。检票员却不敢去追,若去追那一个,便会有一群小孩魚贯而入。因为究竟是小孩,再说这又是大过年的,也就只能随他去了。也有的小孩瞅准时机,趁检票员稍不留心,从前面正在检票的大人们的腋下迅速钻进入口,一溜烟跑进剧场混入人群。

  此上之法,故伎重演,总能屡试不爽。进了剧场没有座位,只能找个适合的空处站着看戏,若见有人查票,只能四处与之躲猫猫。

  记得《墙头记》、《窦娥冤》、《白蛇传》……这些古典戏剧,都是少儿时过年在家乡老街的剧院里看到的,其中的有些剧情至今尚能记得。

  几十年一晃就已往了,几十年一晃就老了。追念起曾经的那年那月,逃票看戏———这也算是在我少儿时,关于过年其中的一段特此外影象吧。

  写于2023年元月29日

  农历癸卯年正月初八

  作者原创,谢绝转载与复制。

春江夜雨

那年那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