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第六十一章 边关紧急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一页很是书 2029 2022-11-16 08:19:53

  “军务?”

  听得弘治天子谈及边关军务,张鹤龄一惊:“这边关难道又出问题了?”

  弘治天子苦笑一声:“我大明边关,又何曾安宁过?”

  这话倒是不假,大明幅员辽阔,四方都有强敌,这其中,以北方大漠诸雄最为强劲。

  北方大漠之上,鞑靼、瓦剌争雄,另另有乌梁海、蒙古本部等诸多势力纠纷。

  这些大漠游牧民族,无一差池大明万里山河有所图谋,不时来犯。

  他们每每来犯,都市给大明边关黎民,带来无数痛苦。

  更有甚者,另有破关而入,直取京师的旧例——那土木堡之变后,瓦剌人不是围了京城三个月么?

  一想起昔年间那场重创大明的惨案,张鹤龄心底打颤。

  可不能让大漠强敌打进来啊,这北京城离边关那么近,真打进来,我的小命可难保。

  他不由关切道:“可是最近北方强敌又来犯关?”

  弘治天子点颔首:“每每到了隆冬,漠北地域的鞑靼人便要南下侵掠。我边关军士严防死守,一日不敢松懈。”

  他又叹了口气:“今年的情况,怕是比往年还要更糟一些。”

  “哦,这是为何?”张鹤龄问道。

  弘治天子望向西北偏向:“那宣府地震,边官防线已有松动。若鞑靼人进犯宣化府,我边关怕更要吃紧。”

  宣化府,乃是明初就设立的戍边九镇之一,本就是边关重镇。

  这永乐地定都北平时,就曾立过“天子守国门”的重言,那意思就是以北平城为基本,镇守大明北疆。

  而这宣化府即是京师门户,战略职位极其显要。

  想那宣化府刚经历地震,边关防卫力量,定受到地震影响而折损。

  再加上近来要忙于赈灾救民,那边关军士也被调拨了部门,更削弱守关力量。

  如此机缘,那漠北人又岂会错过?

  他们定会趁你宣化府防卫虚弱之时,前来进犯。

  弘治天子轻叹道:“朕已增兵戍守,但那游牧民族骑兵彪悍,常以小股力量游掠而来,一旦破关即是烧杀抢掠,劫掠一番后又迅速逃离出关。”

  张鹤龄皱了皱眉:“难道就没法防范?我大明军力远强过对方,难道还打不外游牧民族?”

  弘治天子轻叹:“对方行动迅猛,来去如风,压根不会拉开了和咱们打阵地战,军力再多又有何用?”

  张鹤龄叹了口气:“这倒一ㄇ……”

  游牧民族强的就是骑兵,这一点明军实难与之抗衡。

  对方压根不攻城,也反面你打阵地战,就凭着游骑骚扰突进,你很难防范。

  除非,你能料敌先机,早早地布防。

  否则对方强突入关,烧杀抢掠一番就退了回去,等你大明军士收到消息,再派兵驰援时,人家早退出关外,到了宁静地带了。

  明军又不敢兴兵进入大漠,只能看着敌人扬长而去了。

  张鹤龄低头沉吟起来,他在想,或许能有法子,搪塞对方的游骑。

  最好的措施,就是能预知其动向,早作防范。

  像这种犯关倾掠,就得狠狠打频频胜仗,将对方打怕,叫他们不敢再来进犯。

  可要预知对方动向,又该如何做呢?

  大漠辽阔,边关战线又长,对方小股队伍闯进来,实在难以侦察。

  除非……早在敌人闯关之前,就能发现他们的动向。

  张鹤龄细想之下,倒是有了个主意。

  他抬起头来:“陛下,臣倒是知道有种利器,能张我边关守军线人,助他们提早发现敌情。”

  “哦?”弘治天子心下一震,“什么利器?”

  边关难题困扰大明多年,今年这等情况,宣府守备极是松弛,若张鹤龄真能想到措施克制敌袭,那可是解了他心头大患。

  张鹤龄笑了笑:“此物名叫望远镜,能助我边关将士目视数里。想那边关辽阔平坦,敌人在数里之外便会被咱们的人发现,便可早作预警,好调兵驰援。”

  “目视数里,有这么厉害?”弘治天子大喜。

  “该是……该是差不多的……”张鹤龄也没有太大掌握。

  不外望远镜简直能助人提升五到十倍的视力,在那开阔地带视野本就极好,看个两三里路,该是问题不大。

  再说对方的游骑,也并非一直能保持高速奔袭状态。

  他们也多是缓速靠近边关,待到了关口守军的视线规模内,才会突然提倡袭击。

  有了望远镜,便能在敌人缓慢靠近时,看清敌人动向,再趁敌人缓速贴近之时,便能调动守军预防。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制作出这望远镜了。

  那工具要用玻璃打磨出凹凸镜片,还要精心调配镜片厚度,方能成像。这工具,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制出来的。

  张鹤龄想了片刻,才徐徐道:“此物虽是厉害,但臣也只是听人说过,却不敢保证能制出来……”

  “陛下,您给臣一些时间,容臣回去研究。”

  “好,好!”弘治天子不加思索,立即颔首。

  他面现急切,又探手上桌,竟是握住张鹤龄的手:“你可一定要将这望远镜制出来,这工具……或可保我大明边关周全,保万千边关军民性命!”

  张鹤龄压力山大:“臣……尽力而为!”

  ……

  送别了天子一家三口,张鹤龄也不敢再延误了。

  他将修建宿舍和工坊的事,交托给张延龄,自己则赶忙回了京城,前去工部找了匠人,开始研究起望远镜来。

  要想制望远镜,得先弄出玻璃来。

  张鹤龄依稀记得,前世在看小说之时,曾见过玻璃制法。

  那玻璃,似乎是沙子烧制而出,究竟两者身分相同,都是二氧化硅。

  沙子便地都是,原料很简朴,至于高温烧制,这也简朴,大明的匠人们武艺高明,早有炼钢的成就,烧个沙子,想来不在话下。

  张鹤龄跑到工部问了一圈,得知工部在京郊认真有一处熔炉,专作炼铁之用。

  他立马带人赶去那炼铁工坊,付托匠人资助炼沙。

  凭他寿宁伯府的身份,再加上有天子特批的“为朝制器、诸事自制”的条令,一切都很顺利。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