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春秋鲁国风云

第151章 和圣来了

春秋鲁国风云 千里草人 2952 2023-03-24 06:00:00

  鲁僖公急了,令郎遂和公孙敖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挠着头,看来没有什么措施。

  臧孙辰突然道:“主公,依臣之计,双管齐下吧。”

  鲁僖公不耐烦道:“爱卿就别藏着掖着了,事急如此,爽性一点行不?”

  臧孙辰犹豫了一下道:“赴楚求援,势在必行,就由臣和仲遂医生一并前往楚国,务必搬得楚军救兵来。

  但是,主公还得亲自出马,请出一位高人,赴齐军见齐侯,臣认为,凭此人的口才,一定可以说动齐侯。

  虽不见得能够保证齐军退兵,但拖延一段时日应该不成问题。届时,楚军北上,齐军必退。”

  鲁僖公盯着臧孙辰,心道,咱鲁国居然另有此等人才,这人是谁?

  令郎遂急道:“司寇大人怎么又来了?您直接说呗,是何人?”

  臧孙辰看了看各人,叹了口气,道:“前士师季禽!”

  此言一出,众皆泄气,因为各人都知道,季禽今年几多岁了?

  八十七岁!

  鲁僖公嚅了嚅嘴道:“季禽还在世?”

  公孙敖接话道:“司寇大人真会说笑,不用说季禽是否有退敌之策,哪怕真有,一行迁就木老朽,还能肩负这么重要的任务?

  要知道,那可是去敌人军营,而不是去哪里疗养。”

  臧孙辰摇摇头,对鲁僖公正:“主公,这正是臣以为我们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失策,没有好好发挥季禽的作用之故。

  据臣所知,初,季禽出世,火光入室,文鸟鼓舞,预为奇才。尚年轻时,犹坐怀不乱,传为美谈。

  待出仕,为士师,然政见反面,三罢其职。五十有岁,而事教育,门生众多。

  主公是否记得,当年齐求岑鼎,唯信季禽。

  臣尝祭海鸟,季禽劝之。

  时季禽已近八十矣,居于柳下,研究学问,著书立学,教授诗书。

  主公,据臣所知,季禽年岁虽高,但耳仍聪,目仍明。今齐兴师伐鲁,唯季禽可退敌也。”

  鲁僖公听后,默然不语。

  趁鲁僖公尚考虑决策中,我们好好讲讲这位鲁国大司寇在国家危难之时,所推荐的贤才柳下惠吧。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鲁国柳下邑人,生于公元前720年,卒于公元前621年,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

  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中华姓氏中的展姓和柳姓之得姓始祖。

  柳下惠是鲁国医生司空无骇之子,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

  柳下惠更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孔子赞誉为“被遗落的贤人”,被孟子尊为“和圣”。

  鲁国讲到了现在,终于泛起了第一位圣人级此外大牛人,那是必须得好好讲讲的。

  柳下惠的父亲,叫无骇,就是公元前721年率鲁军灭了极国的那位司空无骇。

  司空无骇率军灭了极国后的第二年,喜得贵子。

  据说那一天,无骇贵寓突然一道火光闪入内室,接着又有五彩斑斓之鸟成群翩翩舞于无骇府顶,一时蔚为奇观,极其祥瑞。

  各人正赞叹着,夫人临盆了,产下一子。

  无骇大喜,遂为儿子取名为获。厥后成人,借当日奇观有文鸟聚舞于府顶,以季禽为字。

  由于无骇为鲁国立下过大功,所以公元前715年无骇病亡后,鲁隐公以其祖子展之字赐其谥号,谥展。

  今后无骇后人以展为氏,后人称司空无骇为展无骇,其子获被称为展禽,后人称柳下惠。

  按理,展无骇本为鲁国医生,官居司空要职,凭据其时相关划定,柳下惠应继续其父亲的一切。

  但这个时候的柳下惠才几岁?

  六岁。

  也就是说,柳下惠年少丧父,虽然作为展氏家族嫡宗子,继续了展氏家族以及医生爵位。

  但是在朝中的司空一职,那是无论如何也旁落他人了。

  少年柳下惠悄悄为自己鼓着劲:自己一定要好勤学习,天天向上,高昂图强,为国家立功,重新位列朝中重臣行列,以光宗耀祖!

  所以,柳下惠学习很是用功。

  对了,其时所谓的学习,又是怎么一番景象呢?

  春秋时期,学习是贵族子弟的特权,甚至连贵族之女都是没有学习的权力的。

  贵族,虽然指的是天子宗亲、诸侯、卿医生和士一级的人物。

  但我们总会从史料中发现一些很是有才气的女子,如前面讲到过的鲁国夫人文姜,许国的许穆夫人,楚国的邓曼夫人等,她们的才学是哪里来的呢?

  那是在自己的家里,由自己的怙恃、兄弟姐妹教的,绝对不是去果真的学校或者可以聘请老师来教的,否则是严重违反礼制。

  正因为如此,对于春秋时期留名的那些德才兼备或者才情突出的女子,那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她们在有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条件下,居然成就历史名人,真心了不起的。

  那要学几多年呢?

  学习几多年其实没有划定,但春秋时期,贵族子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小学,即幼年起直至15岁时接受的教育,其中硬性划定是到了8岁,则必须上小学。

  第二阶段称大学,即15岁以上的贵族子弟接受的教育。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小学一结业,就可以升大学,不用读什么初中高中,而且不用考,全部保送。

  为什么是15岁?

  其时划定,男子15岁而束发,意味着长大了,那就可以上大学了。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大学,往往有几年制,如本科一般四年制。但那个时候的大学,基本没有这个看法。

  昔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不少人,胡子花白了,还在学习,但没有人会讥笑他们。

  凭据周礼,小学与大学的学习场所是差异的。

  小学一般在宫室南边的专用场所,而大学则一般会搬到郊外。

  为何要去城郊呢?

  这是因为学习的重点有变化,这就涉及到学什么的问题了。

  我们现在一谈到孩子的学习,无非就是语数外政史地,至于什么艺术体育的,基本被忽略了。

  但那个时候的学习,先是明确学习的目的为“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于是就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即六种基本才气,称六艺:礼、乐、书、数、射、御。

  其中礼要学五种基本礼法,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乐要学六套乐舞,即《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书即识字教育,包罗书写、识字,据说要掌握六种识字书写方式。

  难道是识别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字?

  考虑到其时尚没有发现纸,说不定是指写在木片、竹片、龟甲、沙面、石块、布帛的技术。

  虽然,这个都是虾扯蛋,是笔者的凭空一猜而已,因为实在不知道哪六种识字书写方式。

  数指的是术数,据说是有九种盘算的技术。

  哪九种?难道是九九算术?

  也不知道,可能是加减乘除这类基本算法,以及分数、负数等,横竖现在听听貌似最基础,但其时应该挺高峻上的。

  接下来就是射,即射箭技术。

  据说,其时要求的射箭技术共有五种,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和井仪等五种。

  种种射术都有要求,如白矢指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讲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指前放一箭,后三箭连续而去,要求箭箭相连等。

  御指的是驾车的技术。

  据说也要求到达五种技术,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至于这些要求形象具体描述一遍,实在有点庞大,这里也就不抖书包了,因为实在抖不动了。

  我们想象一下现在考驾照的那些划定行动吧,什么过龙门、单杠双杠、绕大饼等等,预计差不多。

  从六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学习真的是文武均要学,而且文理艺兼备。

  看来,古时当一个贵族的孩子,不容易。

  所以劝告每天羡慕着电视剧里那些王公大臣青年才俊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别看那些贵族青年不愁吃、不愁穿,高官有做大马有骑,貌似只需要泡泡美媚喝喝酒,那都是来之不易的。

  你看,他们的学习和生长之路,艰辛吧?

  从这些学习内容来看,很显然,关于文的方面,应该是小学时的重点,所以可以在城内宫外组织。

  而武的方面,天天要练射箭,角逐,跑马驾车等,如果再放在城内,就不合适了。

  尤其是宫外旁边,吵也吵死,天子王公诸侯大臣还怎么办公,怎么休息?

  于是,配合大学的,就必须有专门的练武场,即校场。

  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学习场所是学校,其实学校这词,就与这个校场有关。

  学校的校,就是练武的校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