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我为太子师

第105章 考核制度

我为太子师 边走边问 2386 2022-12-12 23:59:49

  在回京城的路上,杨安和太子的心情都十分极重。

  虽然朝廷开仓放粮,暂时解决了灾民们的饥饱问题,可谁也不知道这场灾荒会连续多久。

  官仓的粮食,只能救得了一时。

  太子担忧官仓的粮食不够用的时候,杨安已经想得更远。

  杨安甚至想到,如果连续灾荒,就只能再从其它地方运来粮食。

  而关中大旱之时,江南由于位置特殊,河流湖泊较多,正是丰收的季节。

  所以第一个选择,就是从江南调运粮食。

  可是此时铁路还没有被发现出来,运输条件十分有限。

  隋朝的时候,运输的途径,不外乎是陆路和水路两种。

  陆路运输,主要靠人力和蓄力,好比马车。

  水路运输,靠的主要是水力,好比轮船。

  而相较于马车运送,水路运输则要便捷得多。

  所以,就算是从江南运送粮食过来,第一选择也肯定是走水路。

  而隋文帝其实此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为了让运输越发便捷,开皇四年,隋文帝便已经下令开凿了一条从洛阳到大兴帝城的运河。

  这就是最早的广通渠,以方便从江南运送物资到大兴城。

  但这条运河,只能相同洛阳到京城,并不能做到领悟南北。

  杨安想到这里,不禁想起来历史纪录中的隋炀帝杨广。

  虽然杨广是个暴君,但是在开凿大运河,相同南北这件事上,体现了高瞻远瞩的眼光。

  只是杨广在开凿大运河的历程中,因为不能体恤黎民,滥用民力,致使黎民民夫大量死亡。因此失去民心,才导致了大隋朝的短命。

  但无论如何,开凿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如果在开凿大运河的历程中,杨广能够放慢一下脚步,多体恤一下自己的子民,让他们能够稍稍喘口气,获得实时的修养生息,也不至于让黎民与天子离心离德。

  正因为杨广是个刚愎自用的暴君,在登上皇位后,无论是谁提出建议,只要差池他的胃口,都被他免官或者正法,没一个能安度晚年。

  这也正是杨安宁愿选择辅佐太子杨勇,而放弃杨广的要害所在。

  杨安看着策马走在前面的太子,不由得感伤万千。

  这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支付。

  此次赈灾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太子亲身体验到了民间痛苦。

  事实证明,太子并非历史上所纪录的,一味着迷于荒淫享乐。

  只要给太子一个时机,他做得并不比杨广差。

  在咸阳视察赈灾情况时,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连米粥都难以下咽,

  但仅仅几日已往,看到灾民们的凄惨状况,他已经学会和灾民们吃一样的伙食,并再三交接,不许搞特殊化。

  因为看到咸阳的官员赈灾不力,他甚至怒不行遏,要就地正法这些贪官污吏。

  在回京城的路上,遇到路窄的地方,太子也会跳下马来,将马牵到一边,让灾民们先走。

  凡此种种,说明太子已彻底向已往贪于享乐的日子离别,而且是从骨子里的改变。

  在回来的路上,太子并没有和高颖汇合,而是直接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已是早朝退朝之后。

  太子没有片刻停留,直接在皇宫的仁寿殿找到了隋文帝和独孤黄守。

  随后,太子将杨安替他写好的奏章,面呈给了隋文帝。

  隋文帝结果奏折之后,并没有急着打开,而是看向太子问道:

  “太子,此次开仓放粮,效果如何?”

  “回禀父皇,”太子郑重道:“在父皇的英明决策下,开仓放粮之后,受灾地域的饥荒问题,已经获得大幅度缓解。”

  “而在外逃荒的灾民,得知开仓放粮之后,也大分部都已回到所在之地,而没有来得及赶回的,也已经在途中。”

  “灾民们收到赈灾的粮食之后,对父皇感恩感德,纷纷口呼皇上万岁,朝着京城的偏向而拜。”

  “官仓内的余粮,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尚能支撑半年,足够灾民们渡过隆冬。”

  “只是儿臣在赈灾现场,发现有赈灾官员与当地大户勾通,贪污糜烂,借机敛财。”

  “嗯?”隋文帝听到此处,不由得脸色一变。“竟然有此事?”

  “究竟是何人所为?你快快说来。”

  太子随后,将咸阳县令钱寿安贪腐之事详细说了一遍。

  听太子说到,逃荒的黎民们食不果腹,以草根树皮为食,而县令却在府邸内大办纳妾的喜酒之时,隋文帝怒不行遏。

  隋文帝最恨的,就是官员贪污糜烂。

  为了抓贪官,隋文帝甚至发现出最早的“钓鱼执法”。

  可是照旧泛起了这样的贪官,这让隋文帝觉得防不胜防,

  他恨不得马上将钱寿安抓到面前,乱棒打死。

  不外,太子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怀疑,他和杨安都推断钱寿安背后有更大的后台。

  只说钱寿安是畏罪自杀。

  在听太子说到钱寿安自杀之后,隋文帝连叹可惜,说实在是自制他了。

  随后,太子又说了沿路看到的灾民们的凄惨状况。

  隋文帝听得眼泪滔滔而下,立即说从今日起,自己要带头节约,并在一个月内不喝酒吃肉。

  说完这些情况后,太子也将如何预防和淘汰贪污糜烂的六项措施提了出来。

  太子此前早已将这六项措施烂熟于心,向隋文帝说起时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隋文帝原来皱着的眉头,也徐徐舒展开来。

  开皇十四年年底,隋文帝针对如何预防和淘汰贪腐现象,在原有的“刺史制度”上,制定了一项新的考核制度。

  这个考核制度,专门用来考核大隋朝的所有官员。

  而考核的基本原则,正是赏罚明白。

  此前的刺史制度,是在各州设立一名刺史,以监察当地官员。

  但因为刺史恒久居住各州,极有可能和当地官员沆瀣一气。

  而隋文帝建设的赏罚明白的考核制度,则可以很好地制止这个毛病。

  正如杨安给太子分析过的一样:贪是人的天性。

  岂论是何种渠道上来的官员,只要他是小我私家,他就有贪欲。

  但道德高尚的官员,他会守住清正廉明的底线,控制住自己的贪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而道德低下的官员,则被贪欲吞噬击溃,越来越腐蚀堕落。

  隋文帝在考核制度中划定,地方刺史每年到京城述职,凭据政绩决定赏罚。

  平时还不定期派出检察官到地方寻访,怙恃官一旦被查出贪污糜烂,立即赐死。

  这是罚的方面,而有罚就有赏。

  对于清正廉明的官员,隋文帝则凭据其考核政绩,加以重用,而且绝不惜啬,赏赐大量布帛绸缎银两。

  尽管自己提出的建议,通过太子转交之后,获得了隋文帝的重视并接纳。但杨安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因为他此前提出的开仓放粮的建议,虽然获得了隋文帝的接纳,但此时的效果仍然还不明显。

  杨安担忧,如果关中大旱连续个一两年,开仓放粮的效果,便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到时候,天象仍然没有好转,隋文帝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太子和杨安的愚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