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我为太子师

第87章 天象有变

我为太子师 边走边问 3063 2022-11-23 23:54:57

  杨安再次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回到东宫,让太子格外惊喜。

  此前,杨安因顶嘴隋文帝被免官,随后不知所踪,消失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太子一直不知内情。

  幸亏隋文帝并并没有迁怒于杨安的家人。有感于杨安此前的忠心,以及悉心教导,太子专门指定赵三,担任照管少师府的任务。

  而隋文帝也考虑得很周全,因为并非真的降罪于杨安,专门派人到少师府,说杨安是奉了圣旨外出办差,可能需要个一年半载才气回来。

  隋文帝默许太子保持和少师府来往,而且对太子体现出的品行很是满意。

  所以杨安回到少师府的时候,发现母亲和妻子一直被照顾得很好。

  杨安回到大兴城的第二天,便专门到太子东宫走了一趟。

  一来是为了向太子体现谢谢。他不在的时候,多谢太子派人照顾母亲和妻子。

  二来是要了解一下,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太子东宫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太子的作业是否有进步。

  杨安很快就发现,现在的太子,已经将东宫治理得井井有条。

  整个东宫的部署,一扫奢侈之风,所有的装饰,从内到外,体现出简练朴素的气势派头。

  而东宫每小我私家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恭谨谦逊,礼貌待人。

  杨安对这样的变化很是惊讶,不知太子如何能进步如此之快。

  太子坦白告诉杨安,他一直在读《春秋》和《汉书》。

  不读《春秋》,不明礼仪;不看《汉书》,不晓兴替。

  而这两本书,是太子妃推荐给他的。

  杨安听后,很是兴奋。

  他当初的想法,仅仅是为了让太子伉俪重归于好,以保住太子之位。

  而眼下他所做的努力,也换来了意外的惊喜。

  杨安以为,一切都在向着好的偏向生长。

  但是事情的生长照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杨安被任为尚书右仆射,是开皇十三年五月的事。

  开皇十三年六月,隋文帝将杨素从杨广驻守的并州调回,升任门下省纳言。

  由此,朝中形成了高颖、杨安、杨素三人共掌朝政的局面。

  杨安看出来了,对内隋文帝也要搞制衡之术。

  隋文帝一向多疑。

  杨安作为太子的人,权力越来越大,对于天子来说不是好事。

  所以隋文帝找来杨素,以疏散权力风险。

  而第一宰相高颖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偏向,对杨安也构不成威胁。

  所以隋文帝想到了杨素。

  杨素虽然在平陈战争中体现不怎么突出,但凭借立国之初立下的劳绩,终于照旧被隋文帝再度启用。

  此时,朝中差不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杨安支持太子杨勇,而杨素支持晋王杨广,高颖,至少外貌上暂时保持中立。

  开皇十三年,是很是重要的一年。

  史料纪录,从这一年开始,大隋由盛转衰,开始走上下坡路。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隋文帝开始骄傲自满,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为什么是从这一年开始?

  因为开皇十三年,隋文帝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政治上,隋文帝整顿吏治,生长文教,官员素质获得普遍提升,收获了老黎民的民心,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经济上,凭借强大的国家力量,推行越发严格的人口治理措施,纳税人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短时间内泛起仓满廪实的局面;

  军事上,大隋乐成抵御并击败外敌,让突厥俯首称臣。

  此时的大隋,一片太平景象,隋文帝每想到此,就难免有点自得起来。

  再加上隋文帝已经五十多岁,想着辛苦了泰半辈子,也该享受一下了。

  怎么享受?隋文帝想修一座行宫。

  所在就定在大兴城西面的岐州,因为年初的时候,隋文帝到此地祭祀,发现这里山长水阔,情况优雅,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杨素刚刚被提拔为宰相,隋文帝有意让他体现,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隋文帝不仅仅开始享受,还越来越迷信。

  隋文帝从小即是在寺院中长大的,十三岁以前接受的都是释教的教育。

  而隋文帝的皇位也是通过篡位得来的,这种手段很不灼烁正大。

  隋文帝建设大隋后,怕大臣们内心都不忠诚于他,内心很是多疑,经常自己决定事情,反面大臣们商量。

  如此一来,隋文帝内心十分缺乏精神寄托。

  他留意于从释教中找到心中的安宁。

  但是释教讲的是下辈子的事,不能给隋文帝明确的答案。

  相比力之下,玄门里的谶纬学说,则来的更具体一点。

  大隋开皇年号的来源,即是隋文帝从玄门的图谶上而获得启示。(玄门五劫: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开皇即为五劫之一,意为新纪元的到来。)

  隋文帝不仅迷信,而且还喜好问卦。

  隋文帝在没有篡位之前,还在当北周丞相的时候,就曾半夜找人问卦,以问篡位休咎。

  但仅仅是着迷于享受,还并不至于对大隋发生致命的威胁。

  隋文帝的迷信,才是加速大隋日渐衰落的罪魁罪魁。

  三大宰相,除了杨素忙于为隋文帝修建行宫之外,杨安和高颖相对要轻松许多。

  杨安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东宫,与太子探讨历史,探讨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岁月静好。

  转眼间,大隋就进入了开皇十四年。

  开皇十四年正月,廓州连云山有声如雷,五羌反叛,侵扰领土。

  同年年初,隋文帝到泰山祭祀,结果发生意外,野火突然蹿起,把石像烧成一小块一小块。而隋文帝听信诽语,开始怀疑自己的身边人。

  二月,隋文帝下旨革新民间音乐,革新事后,一个名为万宝常的乐师体现这个音乐太凄凉了,天下不久就会灭亡。

  诸多异象,因为隋文帝的多疑和迷信,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大限将至。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天子一样,隋文帝最怕的就是死亡。

  如果死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

  所以隋文帝虽然一面让杨素加速修建行宫,好让自己能早点享受,一面开始继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以资助自己避过劫数。

  但是还没等隋文帝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又泛起了一次新的异象。

  开皇十四年四月,太白金星再次于白昼现于当空,立时震动朝野。

  历来天象有变,往往意味着君主失德朝廷失政。

  不外历代大臣虽然不会将责任向皇上身上推。

  凭据老例,三大宰相纷纷上表自劾。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主大凶的太白金星再次现于白昼。

  这等异象,本就迷信的隋文帝虽然不能泰然视之。

  参照历朝历代的做法,天子会在因此而下罪己诏。

  但在三大宰相及诸位大臣的争议下,隋文帝最终没有下罪己诏。

  三大宰相当中,杨安和高颖坚决阻挡天子下罪己诏,高颖和杨安称“天象有责,是为政者不善政故,请辞宰相之职”。

  而杨素则赞同天子下罪己诏以慰天下臣民。

  争论了泰半天,隋文帝决定等太史令送上奏表,再做决定。

  以前朝政通常半天就结束,但这天一直等到下午。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太史令的奏表才被呈了上来。

  太史令的奏表不长,焦点内容只有两三句,意思也极为明显。

  只是这意思是天子和诸位大臣万万想不到也不愿去想的,说是有黎民惨死,致使天怒人怨。

  隋文帝看完奏表后,脸色铁青,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天子,怎么会有黎民惨死的这种事情发生?

  可是对天象的迷信,让隋文帝又不得不信。

  隋文帝思索一番后,问在座大臣,有谁愿意分忧,将这个致使黎民惨死的罪魁罪魁给查出来?

  众大臣缄默沉静,都没有掌握能肩负此重任。

  杨安思考片刻后跪下,连呼皇上圣明,愿意替皇上分忧。

  随后杨素也站了出来,愿意彻查此事。

  三大宰相,唯有高颖没有加入争夺。

  隋文帝于是征询高颖的意见。

  高颖明确体现,杨素为陛下修建行宫,恐怕一时抽不开身。

  隋文帝一听就明白了,立即命令杨安彻查此事,一定要查出祸殃黎民的罪魁罪魁。

  杨安之所以敢接下这个重担,是因为他早有怀疑工具。

  他的怀疑工具,正是三大宰相之一的门下省纳言,杨素。

  杨安怀疑杨素为了修建行宫,置黎民的生命于掉臂。

  史料纪录,杨素是个追求奢侈享受、品味极高的人。

  他凭据自身的品味来设计天子的行宫,把天子的行宫设计得美轮美奂。

  为了修建庞大的行宫,杨素宁可削山填谷,务须要弄出一大块人造平地。

  工程量这么大,虽然得泯灭大量钱财,甚至远远凌驾预算。

  但杨素不仅仅追求奢侈,还要追求工程的进度。

  杨素是一个残暴的人,以前带兵打仗时,他就十分残暴。

  只要士兵打了败仗,回来几多他就正法几多。

  这样严明的军纪,是杨素克敌制胜的法宝,用在战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效果显著。

  杨安现在怀疑,杨素会不会把这套做法,用在普通老黎民的身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