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嫡宗子

第50章 东宫之意

大明嫡宗子 皇家雇佣猫 2847 2022-10-08 16:00:00

  “三边总制官的人选定不下来,皇上和臣子们的意见纷歧致。徐阁老,这事儿可也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啊。”

  天气凉了之后,徐阁老身子骨孱弱,忍耐不住病了。

  这中间他老人家坚持着去了内阁几日,现如今看是当初没听医生的,一个风寒老也好不了。

  或许是真的不堪大用了。

  当日李广之事,他便卧病在家不在宫中,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个文章都要凑得贴在了脸上了。

  可如今朝局如此,徐阁老门生有遍布朝廷,他又怎么可能一点儿俗事都不沾染。

  说起来,王鏊、王华……这一个探花、一个状元可都是他徐阁老当年主持会试的时候为朝廷选拔的人才。

  如今这些人,也不复当年青葱模样,幸亏前途大好,都进了太子府。追思过往,虽然忘不了徐阁老的膏泽。

  如今座师病重,门生哪有不上门探望的原理?

  而坐下来没几句,自然又说起三边总制官之事。

  徐溥老了,七十多岁的年纪,满头的鹤发,眼袋浮肿的厉害,转个脑袋都叫人替他觉得费劲,而且现在生着病,说不得还得咳嗽一番。

  在明朝,内阁某种水平上相当于天子和大臣的润滑剂。

  内阁统率百官,同时也要反映臣子的意见。

  如果一味的讨好皇上,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就是媚上,万一天子干的事儿不那么道德,那么内阁通常会被舆论架起来,被逼着上书力奏,

  否则其他大臣就给你扣帽子,说你投合圣意,误国误民!

  于是乎,臣子们在规劝天子不顺之后,内阁都市感受到压力。

  徐溥当了这么多年的阁臣,这么点儿原理他还不懂吗?

  但他已经这个岁数了,朝局波涛再起,他是有心无力了。弘治十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向天子递交辞呈,只不外天子温言挽留,没舍得他离开。

  说实话,原本以为东宫出阁讲学,就是他最后的事了。李广……实在是没有料到。

  徐老爷子的话很是沙哑,气声也很重,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实际上是视力下降了太多,“你们两位,都在东宫任职。太子于此事,是如何亮相的?”

  王鏊算是这里对皇太子最了解的人。

  他说道:“殿下不涉朝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亮相?”

  徐阁老一点儿心情也没有。

  “倒李广时,殿下也是尽了鼎力大举的。应当……是和我们同道吧?”王华此时任右谕德,成华十七年的状元。

  他也是那位台甫鼎鼎的王阳明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很有潜力的中青年官员。

  听他们两位这样讲,应该就是还没考虑过东宫的意思。

  徐阁老不露悲喜,但已知道他们二位都没抓住要害。

  “三边总制官,陛下圣心已定。可李广一死,无人应援,心中难免想起被迫杀李广时的委屈不解。陛下虽然仁厚,可不代表陛下什么都忍。”徐溥仰面说话,语速慢,但一字不停。

  “君王的委屈谁能解?”

  王华这么一问,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自己也瞬间明悟,

  难怪首辅大人先问了东宫。

  王华一拍手,“若能说动东宫,此事尚可为。”

  “我去吧。”王鏊想了想,他和皇太子算是最熟的。

  皇太子也认可他的话,每次谈到最后,太子都说‘先生一说我才明白’,可以说相谈甚欢。

  徐溥摇了摇头,“你们都不要去。我问东宫,并非是要你们去劝说东宫。”

  呀?

  这样一来,两人又都有些不解。

  “那是何意?”

  “因为东宫重要我才问。”徐阁老之前的话因为无力都有些虚浮,但说到这里突然开始加重,“东宫极有主见,他若与我等心意相通,自然会在适其时候相助。若不通,劝说亦无用。”

  他只怕太子不愿意顾全这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在李广已倒的局面下,为了稳定,不要启用王越,否则必是风雨交加之势。

  “此外,陛下心中患上的是委屈病,委屈怕不理解,更怕亲近之人不理解。如今陛下本就对朝臣心存怨怼,这时候还要去说动东宫,若是陛下得知,作何感想?”

  两人一听,不禁悄悄赞叹。

  徐阁老虽然身体年迈,但究竟是多年的内阁首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洞若观火。

  照这么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能干。在这个时候劝‘反’了太子,那更是叫天子生气了。

  “此事,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一切全数系于太子之身。但,朝局如此,实在不是我大明朝的福气。”

  王鏊和王华又不理解了。

  “恩师……究竟忧虑什么?”

  门生是有几分亲近之情的,徐阁老也愿意讲:“边关战火不停,朝廷却限于局势不能派遣名将。这是福吗?此事逼得太紧,逼得陛下派了另外的人,一旦打了败仗,你我之辈,上无颜面对陛下,下无力抚慰黎民,咳咳……”

  老头儿躺在床上,向书案那边伸了伸手,

  府中下人立马知道了意思,去那边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

  “老爷……”府中的管家把奏疏拿来,

  但徐溥招招手示意他给边上的两人。

  这奏疏,写着辞呈。

  “这是?”

  “岌岌可危之际,我却已老弱不堪。国是虽有起色,但仍显艰难。这辞呈……你们若想加点什么,就加进去吧。”

  王鏊和王华突然明白,徐阁老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或许是他最后办的事了,他会向天子进言,然后辞掉一身的官职。用自己最后的能量点亮厥后人之路。

  可他们都是一时君子,不忍让徐阁老最后做这样的事,纷纷拒绝,

  王华更是感动涕零:“恩师为国赤诚之心,学生能够理解,不外恕学生,不能允许恩师的要求。”

  徐阁老沙哑的声音又响起,

  “以我年迈之身,尚能为国效力,这是福非祸。但你们记着,此事万不行牵涉东宫,否则事不行为。”

  ……

  ……

  台甫府,浚县。

  这里是王越的老家。

  王越这小我私家,另有两个特点。

  一是官瘾大的很,照理说那么大岁数了,何须呢?但他在弘治元年开始,就一直上疏喊冤。

  弘治七年,天子让他以左都御史的职衔致仕,而他照旧不宁愿宁可,又黑暗通过李广开始运动。

  到弘治九年有了点效果,天子召他执掌督察员,但因为言官的猛烈阻挡,天子收回了成命。再次折戟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

  这第二个特点,就是帅。

  史书纪录他相貌一表人才,风骚倜傥,身形挺拔,气质形象俱佳!

  你想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考中进士,这是能文;能当成名将,这是能武。人还长得特帅,这是个什么基因?

  这样的基因,还能生,哪怕有不肖子孙,也总能碰着个好的。

  即是他四子的女儿王芷,从小就是一颗玲珑剔透之心,不仅智慧,更有沉鱼落雁之貌。据说从小喜穿白衣,永远都是素面朝天,如不沾世俗之气的隔世之人。

  走了王越端坐的院落,就能看到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下来,像玄色的锦缎一样平滑柔软,令人移不开目光。

  王越究竟老迈,京里突然传来这样一个消息,直攻击的他目光呆滞,嘴唇直颤。

  他这个小孙女儿到了他的跟前则哗啦啦的膜拜下来,

  “孙女求爷爷收拢东山再起的念头。”

  “如今……我有没有这个念头都没什么区别了。”

  “爷爷,这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保命。李广既死,朝中肯定有人参奏爷爷。这个时候屠滽还来信与您相商重回朝堂的战略,这明白是要害您。”

  王老爷子眼神有异,但却没说话,看来他也不是没想到。只不外人在局中,他自己也很想要入朝为官,自然也就没那么多不满,至少人家还在帮他。

  “爷爷这个时候,只有居家称病,不见外客,或可有一线生机。”

  装了病,朝廷就不会再想到他。究竟他是当的将军,身体欠好的将军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老爷,京城来的信。”

  王越的背后,府里的管家突然泛起。

  “拿来。”他躺在椅子上伸手,

  这信绸缎包装,看着贵气,信封上歪歪扭扭几个很丑的大字:王越将军亲启。

  光是这几个字,就足够让老人家惊奇了,

  这是哪里的名师,培养出这么个书法天才。

  但一看内容他突然直坐了起来!

  ======

  一个国庆,发烧加支气管炎。存稿不仅没有增加,还在淘汰。crazy。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