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宗令

大明宗令

浅青霜 著

  • 历史

    类型
  • 2022-09-08上架
  • 6176

    连载中(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刊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1章 文华殿内强辩经

大明宗令 浅青霜 3081 2024-05-15 15:42:28

  怔怔望着前方侃侃而谈的学士,他讲了什么朱樉却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自打月余前确认自己不是一梦黄粱,而是真的来到这史书中纪录的年代,朱樉的心就一直没有平静过。

  前世和今生,时代海桑陵谷,身份判若云泥。其间种种差异,对朱樉而言就是换了人间。

  换了人间,自然也要换种活法。

  虽然刚刚穿越过来,就受封成为这大明最尊贵的秦王,可朱樉却一点都兴奋不起来。

  这位王爷在历史上是个什么品德,朱樉再清楚不外了。

  当年就因为重名,所以他特地搜集了这位的资料。悉数看完之后,其时的朱樉大有一种“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羞耻感。

  无他,一个被亲爹下令将种种劣迹纪录成文遗臭万年、尚在中年就被几个妇人联手送走、死后谥号还要被亲爹安上一个“愍”字的人,能是个什么好工具。

  虽说自己完全可以在今后谨言慎行,将这后世史书上的昭昭劣迹一笔一笔抹去。

  可生在天家,好好的在世,依旧是个很让朱樉头疼的问题。

  这些日子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伪装着自己,生怕一个不小心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怀着几分刻意,朱樉与前身的生活习惯慢慢趋同。正如现在,在听讲的时候总是喜欢神游天外。

  “二哥,二哥……”

  陪同着细微却急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朱樉回过神来。

  目光聚焦的刹那,便看到一张笑意吟吟的脸正对着自己。对方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似乎并不着急地期待着自己的回应。

  虽然没有从这位清癯老者的神情中看到半分责怪的意思,但朱樉依旧羞赧地站起身来,持礼向对方欠身一拜。

  “夫子,恕学生失礼,适才没有认真听讲。”

  清癯老者侧身避开这拜礼,在朱樉挺身后,自己却俯身回拜。

  “殿下不必如此。是刘基所讲味同嚼蜡,让殿下失了兴致。待课罢,刘基便自陈罪责于君上。”

  面对比自己越发谦卑的刘基,再看看周遭几个还不明所以的兄弟,朱樉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字——玩谋略的心肠真特么黑。

  起诉就起诉呗,说得这么清新脱俗,难道就能让小爷我免受皮肉之苦?

  眼下正是朝臣们因为他们兄弟几个分封各处而群情激奋的时候,自己这点小错误,从传出宫门的那一刻起,就会被无限放大为“秦王生性顽劣尴尬大用”。

  毫无疑问,这必将成为朝臣们再度将撤藩的谏言堆满朝案的把柄。

  想到这里,朱樉心里悄悄叹了口气,到底照旧挺直了腰杆,目光灼灼地看向依旧躬身的刘基。

  “先生今日所讲,确实味同嚼蜡。”

  原来因为朱棡等人的窃窃私语而有些嘈杂的文华殿,现在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正准备接受朱樉歉意的刘基,现在也不由得愣住了。

  他本无意挑起朝堂上的风浪,哪怕内心同样阻挡朱元璋封王建藩的举措。

  刚刚他之所以敢说那样的话,就是笃定在这仪鸾司严密守卫的文华殿内,只言片语也不会传到除朱元璋以外的第三双耳朵里。

  只是他怎么都没料到,平日里一副敬重勤学模样的朱樉,此时的反映居然那么大。

  无论出于双方的职位,照旧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刘基都没有因为朱樉的顶嘴心生不快,反而起身兴致勃勃地看着朱樉,依旧笑意吟吟的模样:

  “还请殿下不惜指点。”

  这不耻下问的模样,登时让早已做好硬碰硬准备的朱樉,大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受。

  好不容易挣脱名人效应提高的嗓音,现在也降下调门。

  朱樉感受自己就像一只正准备撒泼,却被人挠中脑门的猫咪,轻而易举便被拿捏了。

  有心自退一步,可环视这偌大的学堂一周,看到刘基那万年稳定的笑脸,看到兄弟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眉眼,又看到守卫那都要捅破窗户纸的线人,朱樉知道,虽然还未成年,自己却依旧要为自己的言行卖力。

  “敢问先生,孔老夫子昔年周游列国,可曾去过狭西(注1)?”

  对于文人而言,这绝对算得上一个促狭的问题。

  不外,刘基并没有因为朱樉这个问题的冒失就出言劝诫,反而在短暂的思考事后,一本正经地回覆道:

  “依刘基所知,大成至圣文宣王于鲁定公十三年出游列国,于卫、曹、宋、郑、陈、蔡、楚往返,却是未曾去过秦地。”

  如此明晰的答案,即是朱樉这个出题人都忍不住在心中赞叹。

  但涉及自己午后会不会挨鞋基础的重大问题,朱樉照旧得继续强辩下去。

  “再问先生,马上得来的天下,自当下马来治,只是不知,该如何来守?”

  与朱樉一起进学的皇子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二哥问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他们只是看到素来威严的学士居然也有难以作答的一面,心底里悄悄兴奋着。

  与此同时,距离文华殿不外两道宫墙的奉先殿内,听到亲卫禀告朱樉与刘基似是起了争执,不由得怒目圆睁,一把将朱笔拍在案上。

  “这个孽障,咱把这天下最好的念书人请来教他,他倒学那些纨绔与人家犟嘴。”

  顾不上亲卫另有些话没说完,更顾不上那些静待批复的奏疏里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朱元璋风风火火地起身往文华殿的偏向冲去。

  “走,咱倒是要看看,这个孽障好大的威风。”

  在这崭新的紫禁城内,天子即是一切的中心。

  随着朱元璋的行动,暗地里不知道有几多人刹那间忙碌起来。

  不知道风暴即将到来的朱樉,现在正坚定地看着刘基,一字一句郑重其事地说道:

  “时至今日,那道封王诏书我依旧历历在目。何以勤民奉天?何以藩辅帝室?

  这些时日我听胡铉讲,我听危素讲,我听王本中讲,我也听先生讲。可听来听去,却不外仁义礼孝。

  可这仁义礼孝,能让大明万兆黎民填饱肚子么?又能让蒙元鞑子循分守己么?”

  说到这里,就连朱樉自己都忍不住失笑。

  如果仅凭仁义礼孝就能稳定天下,那他老朱家的天下,是怎么来的?

  微微摇头后,在刘基惊奇的目光中,朱樉继续说道:

  “横竖我觉得不能,至少现在还不能。”

  “这些天我思来想去,倒是想出一个‘稳’字。这个字,既是答案,也是前提。这天下,要马上来守,便可得一个牢固。这天下,得一个牢固,便能下马来治。”

  “敢问先生,文华阁里收录的万卷经史子集,可有一卷,是让这个字万世不易的?”

  朱樉很清楚,受限于时代生长,此时现在,基础没有什么成熟完善的世界观和要领论。

  大一统的皇朝更迭千年,种种制度虽然在一次次王朝覆灭的探究中建设和完善,但终究照旧会随着时代的生长,一次次变得不适时宜。

  这个“稳”字,莫说孔夫子一人一世,即是自春秋往后千年,数十代无数人前赴后继的探索,也依旧没有人获得确定的答案。

  朱樉说这些话,虽然有诡辩的因素在内。

  但更多的,照旧希望通过这一场问答,在朝臣和他亲爹朱元璋那里,都打一剂预防针。

  刘基这次给出答案却要爽快的多。

  他不假思索地摇摇头,尔后严肃地在所有看热闹的皇子脸上扫视一圈,最终将视线落在朱樉身上,尔后躬身一拜。

  “我想,殿下可以出师了。”

  蓦地蹦出这么一句,原本还在悄悄自得的朱樉也不由得心里一惊。

  这台甫鼎鼎的刘伯温,不会真的恼羞成怒要坑死自己吧?

  “先生这是哪里话?诸位学士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先前所授不如我愿,也只是先生不知我心中理想而已。要说出师,以我的学问,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还请先生收回此言,万不行再提起。若是先生恼我刚刚无状,下学了我自负荆条,让父皇抽上十来二十下,好让先生出气。”

  出师?

  那是万万不能的。

  从文华殿出师,那至少要掌握相当水平的学问。要是学问不达标,呵呵,朱樉太清楚自己现在有个一生何等要强的老父亲了。

  更况且,由一介布衣成为天子,基本浅薄的宗师如今需要的是能撑起朱家天下的栋梁。

  自己如今不外是凭借历史的前瞻性,强行捏造了几句在这个时代听起来发人深省的话。

  可是抛开自己那点浅薄的优势,自己跟身边眼眸中流露着清澈的愚蠢的兄弟们,并没有太大区别。

  今天要是妄自尊大听了这老倌的话,出了这道门,自己一个十二岁的毛孩子,又能做些什么?

  只是,朱樉万万没想到,这位在他心里有着别样职位的大儒,此时却格外执拗。

  “《大学》开篇便言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殿下如此年纪便有这般看法,胸中气魄已然显现。待在这里听我等聒噪,已然毫无意义。”

  “如此,便应依着殿下心内所想。须知,韶华易逝,时光不返,殿下早行一日,兴许所求便能早来一天。”

浅青霜

不知道会不会扑街的小萌新跪求列位读者大大收藏投票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