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贞观小驸马

科普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情感

贞观小驸马 濯缨沧浪 1556 2022-10-20 14:00:00

  李世民的风骚韵事许多,有前朝公主杨妃,有二婚再嫁的韦贵妃,有亡弟李元吉之妻七王妃,有杀弟对头的女儿阴妃,有才女徐惠,有厥后君临天下的武媚娘……那么,到底谁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爱呢?无论从婚姻、经历、子女等哪一方面来看,恐怕都非长孙皇后莫属。

  婚姻

  帝后婚姻、嫔妃入宫,往往与政治利益、权势斗争、官职职位、私欲膨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目的往往都不纯粹。但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的婚姻,却称得上良缘,既门当户对,又切合怙恃之命媒妁之言,最主要是两人另有情感基础。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威震突厥的右骁卫将军,母亲北齐皇家宗室之女。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唐国公,母亲是北周皇族。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两家权势职位平分秋色。

  长孙皇后的伯父早年就很欣赏李渊妻子窦氏的睿智大气,曾劝说弟弟长孙晟与李家结亲。在长孙晟去世,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兄妹和母亲,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借居在舅舅高士廉家。年少的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布衣之交,关系很是要好。高士廉见经常跟长孙无忌一起收支的李世民才气出众,便将外甥女许配给他。其时李家还没有起兵反隋的计划,因此这段婚姻谈不上笼络势力、政治联姻。

  另外,依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的兄妹情感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友情来看,在长孙无忌的影响下,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婚前应该已相互了解、仰慕,甚至见过面。大业九年(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这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由此看来,这段情感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

  相互慰藉相互扶持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世民的母亲窦氏追随李渊征辽,在涿郡意外病倒,李世民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可窦氏仍在五月过世。六月兵部侍郎斛思政谋反逃往高句丽,与其交好的高士廉被贬到岭南交趾。一方是李世民的亲生母亲,一方是长孙皇后情同慈父的舅舅,新婚燕尔的小伉俪同时遭到生离死此外攻击,在逆境中相互慰藉,他们的情感越加融洽。

  在李家起兵反隋之后,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讨平了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势力,受封天策上将,威望势力直逼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因过于耿直,多次拒绝李渊宠妃们给娘家人讨要财宝和官职的请求,遭到后宫嫔妃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联合谗害,逐渐被李渊疏远。长孙皇后眼见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腹背受敌,便经常在宫中收支,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以缓和矛盾。正是源于长孙皇后在后宫斡旋,配合萧瑀、李纲等人在外朝的支持,李渊才一直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

  同生共死之决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白热化,李世民下定决心除去李建成。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玄武门设伏。一直站在丈夫身后的长孙皇后,这次出乎意料地陪在李世民身旁,并亲自勉励慰问将士们,以示同生共死之决心。

  李世民登位后,生过一场重病。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昼夜不离左右,甚至将毒药系在腰间,准备“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贞观八年(634年),某夜柴绍突来告变,唐太宗立刻穿上盔甲要出门。长孙皇后掉臂自己病体虚弱,立即紧跟唐太宗身侧。左右侍奉的人竭力劝说,但长孙皇后只顾念着李世民的慰藉,执意相随。厥后事情虽然解决了,但长孙皇后却病情加重。皇太子请求大赦为皇后祈福,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阻挡,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幸亏不久之后,长孙皇后病情逐渐好转。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情加重,李世民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妻子祈福。在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亲自撰写碑文。在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为解思忆之苦,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

  李世民与诸多女子的风骚韵事,让后人或津津乐道,或嗤之以鼻,人们对他到底更爱哪个女子也众说纷纭。其实,不需要几多论证,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知相守、生死交付的二十三年,其浓情深意,早已说明一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