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红楼之挽狂澜

【002】林妹妹溯流北上

红楼之挽狂澜 鸿燕 2448 2022-07-25 15:38:58

  翌日清晨,贾琛在院子里扫除卫生,没想到,从一座废弃的马棚里,翻出来一本《大戟士》和一本《武当七星剑》。

  奇怪!

  自己的自制老爹竟然在马棚里藏了两本武学秘籍?

  不外想想也很正常,自制老爹虽然是旁支子弟,但也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后人,贾源乃是依靠军功起家,传给自己子孙两本武学秘籍,也在情理之中。

  惊喜之余,贾琛先掀开了《武当七星剑》。

  这套剑法共有五十二式。

  划分为:仙人指路、叶里藏花、爬山追蛇、猛虎抱头、金鸡独立、凤凰颔首......

  在每一式后面,另有图文详解。

  在剑谱最后一页,另有一句总结:

  此剑法属于武当上乘剑法。

  贾琛眼前一亮,没想到,这套剑法乃是上乘剑法。

  那是不是意味着,等练熟了这套剑法,就能成为剑道妙手了?

  在剑法之中,还包罗了一套武当派的轻功身法,虽然不是传说中的武当梯云纵,但也属于武当派的上乘轻功。

  贾琛眸光闪烁,惊喜不已。

  阖上剑谱,贾琛又掀开《大戟士》。

  此乃三国时名将张郃自创的戟法,他手下有八百大戟士,曾击败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

  他们使用的戟差异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乃是月牙戟。

  每一杆月牙戟都有五十八斤重。

  这套戟法大开大阖,威猛犷悍,乃是现存于世的最强戟法之一。

  贾琛拿出积攒的银钱,去铁匠铺买了一把尖锐的长剑和一杆月牙戟。

  这把剑由精钢打造,连鞘带剑一共重达八斤。

  而那杆月牙戟,却有六十八斤!

  贾琛原本想买一根五十八斤的,只是感受有点轻,爽性买了一杆六十八斤的。

  打铁匠们看到贾琛这个少年单手拎起了月牙戟,都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甚至忘记了手里的活计。

  铁匠铺老板也深受震撼,失声惊呼道:

  “这小子怎么力气如此之大?老夫卖了三十多年武器,还从没见过力气这么大的少年。”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贾琛左手提着长剑,右手拎着月牙戟,健步如飞地走出铁匠铺,沿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往家走去。

  这杆月牙戟长一丈二,被贾琛竖着握在手里,在人群中穿梭,显得尤为扎眼。

  突然,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贾琛循声望去,只见十几匹黄骠马上,端坐着十数个身穿劲装、背着弓箭的青壮男人。

  前呼后拥中,以一位中年大汉为首,其余十几人皆是扈从家将妆扮。

  中年大汉身姿雄健,鼻直口方,目光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一手握缰绳,一手按着腰刀,散发着顾盼自雄的强横气场。

  当路过贾琛身边时,中年大汉惊咦一声:

  “这是谁家的少年,竟然能单手拎起大戟?”

  说着,他猛地一勒缰绳,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到贾琛面前,笑问道:

  “小子,你姓甚名谁?家住那边?今年几岁了?”

  贾琛拱手施了一礼,不卑不亢道:

  “晚辈姓贾,名琛,家住宁荣后街,今年十三岁了。”

  中年大汉看他稚气未脱,却像个小大人一样拱手施礼,颇有少年老成的稳重,不禁高看他一眼,笑道:

  “原来是贾家后人,我是神武将军冯唐,乃是贾府世交。”

  贾琛拱手再施一礼:“原来是当世名将冯世伯劈面,小侄有礼了!”

  冯唐笑道:

  “贤侄不仅力气大,而且礼数周全,言语得体,不愧是宁荣二公之后,贾家后继有人了!”

  贾琛谦虚道:“冯世伯过誉了。”

  冯唐摆摆手,笑道:

  “贤侄不必过谦!我虽久疏战阵,但一眼就能看出你这杆大戟有五六十斤重,你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竟然能单手拎起来,而且轻松自如,真是天生神力,让我大开眼界。

  我也曾见过不少跟你年岁相仿的将门子弟,但还从没见到过力气比你大的,吾儿冯紫英跟你年龄相仿,他天生蛮力,却也只能用双手把大戟举起来,与你相比,差远了。”

  贾琛笑道:

  “能得冯世伯如此赞誉,小侄荣幸之至,我也早听闻令郎乃是文武全才,若是以后有缘相见,小侄很愿与他结为知己挚友。”

  冯唐开怀大笑道:

  “好,吾儿若是能与你这样的少年英才结交,那是他的福气,我是越看越喜欢你这个俊后生。

  以后,你可以随时来我贵寓串门,不用拜帖,只需要直接告诉门子,你是我侄子就行。”

  贾琛施礼道:“多谢冯世伯!”

  冯唐原本想让贾琛挥舞两下大戟瞧瞧,但他预计这个半巨细子才十三岁,基础就不会戟法,只会乱砍乱刺而已,于是就没让贾琛舞戟。

  然而,冯唐哪里知道,其实贾琛有一套震铄古今的戟法——《大戟士》,只不外还没练。

  在冯唐对贾琛赞不停口之时,他的手下们望着贾琛,都难掩羡慕之情。

  冯唐向来治军严明,很少夸赞麾下的兵将,但今日,却对这个少年郎赞不停口,真是羡煞旁人。

  冯唐又跟贾琛闲聊了几句,便翻身上马,告辞离开。

  望着十几骑扬尘而去,贾琛心中微微一喜,若是以后从军入伍,神武将军冯唐倒是个很好的人脉和靠山。

  但现在,最紧要之事,乃是考取功名。

  首先,要考县试,等通过了县试,就成为了童生,但这才算过了第一关,后面还需要经过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才气金榜题名。

  回抵家把月牙戟和长剑放好,贾琛背着文袋,赶到贾府学堂。

  学堂的教书先生是贾代儒,学生们都称谓他太爷。

  贾代儒念书读了泰半辈子,才通过了县试,现在六十多岁了,还只是个老童生。

  他虽然学问平平,但他是宁荣二府中,除了贾敬和贾政之外,唯一一个正儿八经的念书人了。

  贾家让他在贾府学堂卖力开蒙稚童,授业解惑。

  今日,贾代儒如往常一样,照本宣科地念了一段《论语》,便付托道:

  “你们把这段背熟,我明日要抽查。”

  说罢,他转身就要离开。

  他压根就没指望能教出几个念书种子,这些贾家子孙成日里嬉戏打闹,能有几个是肯用功念书的?

  “太爷请留步!”贾琛突然站起身,出言挽留。

  闻听此言,贾代儒惊奇地顿住脚步。

  周围的贾家学生们也纷纷看向贾琛,很好奇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闷葫芦突然发什么疯?

  ......

  与此同时,在京杭大运河上,正有一艘船沿河北上。

  船舱里,坐着一个体态娇弱的少女,伸出纤纤玉手掀开舷窗的竹帘,朝外张望。

  她梳着百合分髾髻,额前垂下几缕齐眉穗刘海。

  一阵清风穿芦渡苇,迎面吹来,拂动了她蝶翼般秀美的眼睫毛。

  她下意识地微微眯起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蹙起两弯秀气的罥烟眉。

  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已然显现出几分清丽脱俗的绝美容颜。

  烟波浩渺的天水之间,有一阵哀鸿的凄鸣声传来。

  林黛玉的目光徐徐上移,只见一行大雁时而排成“人”字,时而排成“之”字,振翅穿过翻腾卷涌的云海,向北飞去。

  雁北归,人南望。

  林黛玉怅然若失,心里涌起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轻声呢喃道: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此一去关河万里,不知何年何月才气回到家乡,与父亲团圆?”

  说着,她的眼圈红了,双眸中浮现出一层氤氲的水雾。

  旁边的丫鬟雪雁慰藉道:

  “女人,莫要伤心,虽然咱们远离故土,漂泊神京,但荣府老太太是你的外祖母,她是不会亏待你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